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_意识的作用教案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意识的作用教案”。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师】那么意识是不是毫无用处呢?显然不是。正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那么意识有什么作用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材料: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许多,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的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质发生形式的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质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板书)
问:为什么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的很好,一个建筑师在建造房屋之前,在自己的头脑中就已经有了房屋的建筑过程及建成效果等,劳动过程开始时劳动结果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说明:
一、人类能够通过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板书)
大家了解到意识到意识的这个作用之后,那么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意识如何通过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学生积极探讨并回答)
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订的计划和目标,其实不然。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然而,建筑师在建造房屋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自己对建筑的构思、有了一定的建筑计划,从而实现自己的建筑目的,这些之前的计划和构思说明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呢,建筑师在建造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最终目标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结合课本进行思考。
【探究活动1】
多媒体展示:动物的鸟巢和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对比图片
【师】蜜蜂筑巢、蜘蛛织网,我们叫鸟巢,国家体育场的绰号也叫“鸟巢”,两者有何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马克思的名言,学生回答)
蜜蜂筑巢、蜘蛛织网是一种本能,建筑师在建造“鸟巢”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房屋设计出来了,建筑师建造房屋的过程,也是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充分说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教师归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对该行动做出相关的计划。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教师归纳】:
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计划、确定目标以及实施过程等。
认得意识活动除了有上述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请大家再次比较一下蜜蜂的活动和建筑师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归纳:建筑师通过建筑构思可以建造各种各样的房子,并且在建造过程中根据各种情况适时调整建筑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相比,他并不是消极适应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寻找方法。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表现在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还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因此可以看出人的意识活动的第二个特点: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板书)
那么如何理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呢?请大家结合课本思考。(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地、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板书)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主动地反映它.根据人的需要不同,根据人们因主观因素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问题,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主观上,由于人的立场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知识水平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
英国殖者占领非洲沙漠地区后,就把市场拓展到了那里,于是,有两个买鞋子的商人就来到了这里,他们来到沙漠地区后,了解这里的族习俗、服饰打扮等情况,发现,生活在沙漠中的非洲人们不穿鞋子,看到这种情况,一个商人很失望,他想,这里的人不穿鞋子,我把鞋子卖给谁呢!于是,他离开了非洲沙漠这块市场。另一个商人看到这里的人们不穿鞋子,他非常高兴、非常兴奋,他想这里的人们没有鞋子穿,每人买我一双鞋子我就发财了,于是,他把大量的鞋子运到非洲,到处去推销,给人们讲解穿鞋子的好处,将穿鞋养生之道。
几年之后,这个商人发了大财,腰缠万贯,过上了优裕的生活。另一个商人还在到处为推销不下鞋子而愁眉不展。
两名商人面对同样的机遇,却因为对机遇的认识不同,抓住机遇的方式不同,对待机遇的态度不同,采取的策略和不同,得到的结果就截然不同。
②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板书)意识是我们“思维的眼睛”,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可以看见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通过我们“思维的眼睛”我们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③他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板书)
通过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积极探索,我们可以认识到古代史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并深刻发现其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通过我们的眼睛以及现代社会日益发达的媒体设备我们可以更全面的认识这个世界,并通过意识通过思维认识世界的发展状况;我们还可以根据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展望未来社会的美好社会,例如我们一直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
(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教师归纳】: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的。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应当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举例】:像肺结核病,在上个世纪还是绝症,现在已经可以彻底治愈了。现在癌症是绝症,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攻克的。
【过渡】人类有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因此,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能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把自然界改造得合乎自己的需要。人没有锋利的爪子却能够制造出比爪子更锋利的器物,没有飞翔的翅膀缺能够制造比鸟类飞的更快的飞机,这都是因为人的意识使得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使人能制造和使用越来越先进的生产工具,按照计划实现自己预定的目的,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因而对自然界起着真正的改造作用。人们不但改造着自然界,也不断改造着由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社会环境。
教师归纳:对,人能够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意识对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具体有什么作用呢?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板书)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是怎么发挥出来呢?它能不能直接变成物质的东西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主动寻找答案。
教师小结:
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板书)
图示:画饼充饥
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意识的东西不能等于物质的东西,意识并不能直接变成物质的东西,即“画饼”不能真正的充饥,只有通过实践把所画的“饼”通过劳动生产出来,才可以真正解决温饱问题。
【教师归纳】
(1)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国际著名的音乐家朗朗,从3岁起开始学习钢琴,在成名之前经历众多磨难,在最困难的时候几乎一度崩溃甚至差点自杀,7岁的朗朗在获得钢琴比赛第一名后,到北京继续学习钢琴,然而却受到老师与同学的讥讽和打击,父子因为承受不了,差点吞药自杀,幸亏当时的朗朗愤怒的朗朗把药扔掉了,试想,若当时的朗朗真的犯糊涂走向了不归路,那世界就少了一位钢琴天才。朗朗说“成功重要的是兴趣”,朗爸说:“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经历十分十分十分的特别困难,只有执着的追求才有可能通向成功”。
2001年1月23日,由于受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蛊惑,年仅19岁的中央音乐学院才女陈果和众多法轮功练习者一切参与以自焚来寻求所谓的“正法”寻求“圆满”事件,那时候的她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的轻信和无知会为自己带来如此沉重的疼痛。
通过这两个人的故事我们知道,朗朗在努力通向的成功的道路中,面对困难选择了坚持,通过正确的信念与途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法轮功邪教组织蛊惑人心,才女陈果由于受其蛊惑,从而毁坏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我们知道人脑是意识活动的器官,因此意识活动依赖我们的生理活动,同时我们的意识对我们的生理活动有没有作用呢?请大家阅读贝多芬的故事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材料:贝多芬的音乐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可是,这位天才的作曲家,不到30岁就忍受着日益严重的耳疾的折磨,不到50岁就完全丧失了听觉。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凭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命运抗争,他在完全失聪的状态下创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贝多芬的作品肯定了人类意志力的伟大,表达了只有通过暴风骤雨和艰难困苦才能走向辉煌、走向胜利的高昂的进取精神。像贝多芬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大家知道的还有谁呢?
对张海迪、海伦凯勒等。
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结合实际谈谈大家的体会。(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人的意志是人的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活动的动机部分,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所在。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它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这都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我们要自觉利用好意识这种调控作用,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高昂的精神
→
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
→
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因此希望大家,能保持高昂的斗志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过渡】:我们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的精神对人产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能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把精神看作是万能的,就会陷入唯心主义。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正确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结束新课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对此,我们不能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盲目蛮干;也不能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地强调客观规律对人的支配作用。
今天的要学的内容就这些,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与回顾: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表现在———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 突出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前者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后者则是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教学设计】《意识的作用》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 田元 手机:***邮编:416700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在这之前学......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课题:意识的作用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9月16日 授课人:季晓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意识;重点把握意识能动地反作用的同时,坚持一切从......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二框题意识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 :(1)意识的作用 ◇理解:(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准确表达意识作用的表现 (2)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和要求。2、能力目标:(1)通过意......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十二课时)◇课堂探究:(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探究提示:(1)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