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教学设计_圆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圆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认识圆。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拓展空间,强化操作,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的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一张白纸
一个圆
圆规
套尺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引出“圆”;
2、比较:比较一下,圆与其它几个平面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直观演示,从而认识圆是曲线图形)
3、举例圆: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他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学生自由回答)
4、欣赏圆。(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5、揭示课题:认识圆
设计意图: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让学生通过“寻找圆、举例圆、欣赏圆”,进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圆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圆各部分名称。(1)认识圆心。
(学生折圆、汇报发现)师:我们把折痕相交的圆中心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画出圆心并标出字母o)请大家在你们的圆形纸上标出圆心,并用字母表示出来。(2)认识半径。
(教师在刚才的基础上画出一条“半径”)师: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学生画半径,用字母表示,概括半径概念,课件出示,强调“任意一点”。)(3)认识直径。
师: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条折痕用笔描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线段,这样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直径,并标出字母d)请同学们也在你们的圆形纸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师:在画直径时应该注意什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引导学生概括“直径”概念,强调“圆上、圆内、圆外”)(4)(课件出示)练习:判断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2、探究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圆的特征,填写“发现单”: 关于半径,我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关于直径,我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发现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
(2)学生汇报交流。
(3)结论:在同一圆内(或等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2倍,也就是“ d = 2r 或
r =
”。(4)(半径、直径关系)练习:(课件出示口头练习)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通过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合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3、掌握画圆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
(2)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圆呢?(学生尝试着用圆规画圆,探索圆规画圆的步骤);
(3)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①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②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③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4)练一练:用圆规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一)、基础题
1、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6)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 些。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二)、拓展题
说一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刚刚形成的知识得到活学活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实效。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主角”意识。
认识圆 张宝霞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圆》第一小节。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圆,探究圆的性质,感受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难点:探究圆的性质。 教具准备:圆规、......
龙广镇宁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圆》教学设计 执教:刘斌认 识 圆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页——57页及第58页“做一做”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
认识圆教学设计冕宁县城厢小学涂坤芝教材及学情分析:“认识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越江小学沈霞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P93~P94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各部分......
《认识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2、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