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散步
《散步》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散步”。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田园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新字词学习
(1)信服:相信并且听从。(2)霎(shà)时:极短的时间,瞬间。(3)拆散:使家庭、集体的成员分散。(4)分歧:不一致,有差别。(5)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指责而心里难过。
(6)水波粼粼(lín): 形容水面明净。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7)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臵或安排。(10)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散步途中子背母,母背子,到共同走路,不仅仅传达了中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就自己发展问题取得一致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走自己民族发展道路的象征吗?一方面我们背着过去,不能割舍历史,历史是我们的母亲;另一方面我们得驮着未来,未来是我们的新生,所以我们这代人注定任重而道远,“我”和“妻”的这种任劳任怨、坚毅执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之永久的美德。所以,《散步》一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的哲理散文,它的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它的隐主题却是表现并歌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
(四)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
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孝顺,善良的人(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等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慈爱亲切(‚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等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妻子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五)研读赏析
1.景物的诗意美。如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2.语言美。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3.文章充满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六)课堂小结
一次普通的祖孙三代田间散步,给我传达了浓浓的亲情。文章赞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通过本文的学习,我希望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作业布臵:查找古今关于孝道故事。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我更深体会到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与思,思源与疑。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到释疑是思维练习的基本手段,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才能真正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
【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
《散步》教学设计七 年 级 郑守信设计理念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以及独特的感悟,所以这节课在设计时力求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将说话的权......
散步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散步洪善二中雷继成 教材分析《散步》写作缘起是莫怀戚先生发掘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文化的精髓,正逐渐被我们丢掉了,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他感慨不已,并开始重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散步》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