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桂林山水详细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桂林山水详细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课
【教材分析】
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山峰奇、秀、险的特点。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 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篇指导写作的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法与学法】
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析题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桂树多)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
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广西壮族自治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地名,第二组为形容词,读后让学生两组词搭配起来学。)大海 波澜壮阔
西湖 水平如镜 泰山 峰峦雄伟
香山 红叶似火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总结。)这样就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板书: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漓江的水
(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教师指导读好这句话)1(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发散思维: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预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清得 ;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回忆昆明湖的句子。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师生对比读,读出山的突兀、姿态万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险)(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4、指导集体背诵两段:抓关键词语,想像画面
5、抓对比: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在这样的山水中游玩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2、那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感觉?
五、小结这样的水是静、清、绿;这样的山奇、秀、险。这样的山水在桂林,只有桂林有这样的山水,所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在甲天下的山水中游玩就如在画中一样。
六、拓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七、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全文。【板书设计】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水: 静、清、绿 桂林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然后进入分段研读,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描写句子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句、排比保句学生的找得非常准,因为本文的词汇丰富,句子优美,除了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外,还仿照例句写话,如仿写“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的句式练习写话。尤其是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练习:如:我们的操场真大呀,大得„„,我们学校的花园真美呀,美得„„学生兴致盎然,思维也格外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大胆举手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练习非常有趣。这个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点写得形象具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习作方法的指导训练,对学生今后的习作有所帮助。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中。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桂林山水》一、学习内容1、课文《桂林山水》。2、推荐文章《莫高窟》。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美感。 2.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3......
2、桂林山水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孙镇初级中学张翘《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蒲城县孙镇初级中学 教师 张翘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学习课文2、3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桂林山水 ----临朐县寺头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王旭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