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浮力

2020-02-28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浮力》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

天门市干一初级中学

廖钢军

【教学目标】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学情分析】

根据物体在静止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再根据液体的压力与压强的知识推导出浮力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准备各种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组内自定组长1名,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关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木块、水鸭子,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浮在空中的气球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轮船、人等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潜水艇为什么会浮在水中?气球为什么会浮在空中?

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与浮力有关;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想了解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学生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使思维发散。通过所列举的现象,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新课教学】 探究一:浮力的方向

让学生画出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水中静止的潜艇,空中静止的气球的受力示意图,根据物体静止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推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用烧杯装些水,在烧杯的底部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让小球浮在水中,让学生画出浮在水中的小球受力示意图,再把烧杯放在斜面上,当小球静止再让学生画出浮在水中的小球受力示意图,学生会体会到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的方向仍然是竖直向上的。

(通过理论知识与演示实验,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探究二: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水对它的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水对它的浮力,理由是物体没有被浮起来。还有的同学则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对它的浮力,因为物体下沉的速度比较缓慢……到底哪种猜想正确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

实验过程: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静止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让学生比较F与F,的大小,得出结论。注意让学生分析石块的受力示意图,可发现此时石块受到重力与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的原理可知G=F.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让学生分析石块的受力示意图,可发现此时石块受到重力,浮力,拉力,根据力的平衡的原理可知

G=F浮+F, 明确实验过程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交流评估。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实验发现当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说明在水中正是水向上托起了石块,因此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而且

F浮=F-F, 【反馈练习一】

1.水中下沉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如何用实验证明? 2.一个木块重5N,它漂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一个铁块重10N,将铁块用细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静止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N,铁块此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通过反馈练习运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落实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第一个目标。)

探究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

演示实验: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锯掉底部的可乐瓶的瓶口,把水倒入可乐瓶,发现乒乓球在瓶口处没动;再把盖子盖住瓶口后倒入水发现乒乓球浮起来了。让学生分组讨论乒乓球浮起来的原因:第一次没动是因为乒乓球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第二次乒乓球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也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而且水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浮起来了。

(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压力差,即F浮=F下-F上,如果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则有F浮=F下)

一个边长a的正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提醒学生根据液体压力压强的特点解答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最后用课件演示解答过程F浮=F下-F上=(h+a)p水g.s-hp水g.s=asp水g=vp水g=v浸p液g(说明水只是液体中的一种,推而广之就是p液。这里的v指的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因为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F浮=F下=hp液g.s=v浸p液g)

2.由上述过程教师让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会很快得出浮力的大小既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又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空易拉罐按入水中体会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实验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易拉罐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从中体会到是易拉罐浸在水中的体积在变大时才使得易拉罐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当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小桶中的水面在升高,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等于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回答出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与易拉罐浸在水中的体积相同,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这为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打好了铺垫。

教师演示把鸡蛋放在水中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学生自然会得出鸡蛋沉在水底,教师提出问题:鸡蛋此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让学生画好后交流,教师演示。然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谁能让鸡蛋浮起来呢?

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很快就得出了逐渐往水里加盐,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引导学生画出此时鸡蛋的受力示意图与前一次鸡蛋的受力示意图对比,学生会发现第一次F浮=G-F支,第二次F浮=G,进一步推出第二次的F浮大于第一次F浮。再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浮力变大了?学生会立即回答是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此推而广之液体的密度是影响浮力的因素之一。

再让学生思考上面两次实验都使用了什么物理方法?学生会很快答出是控制变量法。教师强调此法对实验结果的意义。

(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获取新知识不但可以巩固旧知识,而且可以让新旧知识集合、结合起来,构建知识体系。)

【反馈练习二】

1.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_______受到的浮力大。

2.一个体积为100cm3的物体放在水面下20cm处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这样做大大简化了繁琐的实验步骤,将实验难点分散,效果较好。由此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知识与技能第二个目标)【小结】

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布置作业】

1.P93动手动脑学物理。

2.课后思考物体的重力,物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对浮力是否会有影响?用实验验证。

【板书设计】

§13-5 浮力

1.定义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3.公式:F浮=F-F, F浮=v浸p液g 【课后反思】

1.教师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本节课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单位:炉山镇炉山中学 教师: 宋国庆 【教材分析】《浮力》人教版第十章第一节内容,这一节是内容的研究是在生活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

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回小孙彦博学习内容:教科版实验教科书《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浮力》。 教材分析:《浮力》一课,是科学课教科版教材里,五年级的教学内......

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密度、力、二力平衡、液体压强等有关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探究浮力的规律。本节内容在生......

《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武胜县长安初级中学 蒋德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

浮力教学设计

.家庭实验利用家中的物品,做一个证明物体受浮力的实验。准备将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展示。2.对身边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找出二个物体受浮力的事例,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课堂过程......

《《浮力》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浮力》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浮力 教学设计 浮力 教学设计浮力 教学设计 浮力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