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山中访友
知识点: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咏、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重难点与关键: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 “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4、认真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跟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把你的理解用铅笔写在句子旁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那里有春风夏雨,有秋霜冬雪;有奇峰怪石,有鸟语花香。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我们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跟着作者走进山林,去拜访他那些特殊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请同学们猜一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的一些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听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细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很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2)思考: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渡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
(4)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3、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本段在写法上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
5、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三、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难点、四、展示汇报探究成果、解决疑难 预设问题:
作者为什么从“落花”“落叶”中体会到生命的奥秘?从石头的敲击声中听到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
五、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六、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好清爽
古桥
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
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
与我交流眼神
„„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好心情、好回忆
技能训练题:
1、听写本课词语。
2、辨字组词。
邀()俯()瀑(激()腑()爆(蕴()侠()唤(温()狭()焕(3、多音字组词。冠 踏
扎
和
4、近义词。
清爽——()雄浑——(凝望——()知己——(5、反义词。
陡峭——()精致——(蕴含——()
6、理解词语。德高望重—— 岁月悠悠—— 波光明灭——
峭()躯(俏()驱()))恩泽——()热切——()挺拔——()))))))
津津乐道—— 汩汩—— 唱和——
7、按要求写词语。津津乐道(AABB式)波光明灭(带“波”字的成语)恩泽(带“恩”字的词语)掠过(带“掠”字的词语)
8、根据提示写句子。
(1)公园里的草地碧绿碧绿的。(用打比方的方法使句子变得更生动)
(2)露珠一闪一闪的,亮晶晶的。(把露珠当作人来写,使句子变得更生动)
9、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课后反思:
2、山雨
知识点:
1、能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雅”等生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4、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重难点与关键: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山雨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先听老师读两个句子:“像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这两个句子是在描写什么?对了,这是《山中访友》一文中写雷阵雨的句子,很精彩的比喻,给人印象深刻。那么。山中的雨到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场奇妙的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些
方面。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学习第1——4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出来的?
2、学习第5——7段,思考:
(1)雨至山林时的音响有什么特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找出第6段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本段起到了什么作用?
(3)晴日里的山林和雨中的山林有什么不同?雨中山林的“绿”有什么特点?第6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8——10段,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鸟的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
4、文中多处运用了破折号和省略号,找出相关的语句,想想破折号和省略号分别在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难点、五、展示汇报探究成果、解决疑难 预设问题:
为什么说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六、演绎文本、拓展提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眼中的雨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收集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2、山雨 雨前
雨中
雨后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技能训练题:
1、看拼音写词语。
Qing ying
ge yao
qing jie
you ya
rong hua()
()
()
()
()
wang que
you jing
ti zhuan
piao piao sa sa
()
()
()
()
2、辨字组词。
沙()
辩()纱()
辨()砂()
辫()
3、近义词。
轻捷——()忘却——()欢悦——(倾吐——()
4、反义词。
湿润——()优雅——()轻盈——())
清晰——()
5、多音字组词。几
调
6、词语理解。缕缕—— 轻盈—— 轻捷—— 忘却—— 啼啭—— 余韵—— 飘飘洒洒——
7、按要求写词语。飘飘洒洒(AABB式)逐渐(带“逐”字的成语)啼啭(带“啼”字的成语)凝聚(带“聚”字的成语)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谣
()的琴键
()手指()的色彩
9、缩写下面的句子。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10、小练笔:对比《山雨》,写一写你所在学校下雨时是怎
样的景象。课后反思:
3、草虫的村落
知识点: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大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重难点与关键:
1、感悟大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2、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甲虫。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4、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虫子吗?你们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3、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的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自由读第五——八段,看看草虫的村落里还蕴藏着什么?
5、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它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6、本文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难点
五、展示汇报探究成果、解决疑难 预设问题:
1、想象:小甲虫在身高高于他数十倍的森林里左冲右撞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呢?他和同伴之间到底是怎样打招呼的呢?
2、想象:小甲虫一个劲地往前走,到底是干什么呢?那只娇小的小虫与游侠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你知道这意味深长地对视包含着什么吗?
3、想象:联系生活想想草虫的世界里还有什么工作?
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练笔: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村落:草茎、小丘
快乐的天地:游侠、村民的和谐生活
音乐演奏会、村民的劳动
喜爱
技能训练题:
1、听写词语。
辨字组词。
庞()烘()谧()巷()宠()哄()溢(烤()韵()勉(2、多音字。散
3、近义词。
静谧——()茂盛——(奇异——()追随——(勤勉——()
5、反义词。
细密——()坚硬——(粗壮——()
6、理解词语。静谧—— 游历—— 傲然—— 寒暄—— 熙熙攘攘——)港()勤(攀谈——()欢跃——()静谧——())))))
花色斑斓—— 驻足痴望—— 庞然大物—— 攀谈—— 全神贯注—— 行色匆匆—— 迷惑—— 悠悠忽忽——
7、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我不愿意和你去村落里走一走吗?(改写成陈述句)
(2)屈原这样的伟大诗人怎么能不受到人们的敬仰呢?(改写成陈述句)
(3)一群音乐演奏者吸引了我的目光。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课后反思:
4、索溪峪的“野”
知识点:
1、学会读记“恶作剧、奇妙无比、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阐述索溪峪的“野”。
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重难点与关键: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张家界、索溪峪。
3、认真读课文,想一想“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索溪峪的“野”。
2、“索溪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二、整体感知,解决疑惑 自由读课文,思考:
1、“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些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2、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在常人眼里,这溪水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
3、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在索溪峪里人们也变“野”了,文中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游客的“真”在何处?“野”又体现在那里?
四、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难点
五、展示汇报探究成果、解决疑难
六、回顾全文,积累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2、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天然美 水野:卵石击碰、水花四溅
野物“野”:飞腾跳跃、放肆无忌
野性美 游人“野”:攀援蹦跳、光脚蹚河
自然美 技能训练题:
1、把词语补充完整。
望而()()
()()万仞
浩()()舒()心所()
不()一()()()玉立 并肩()()
拦()()断
()()四溅 难以()()
返()归()
年过()()
2、理解词语。望而生畏—— 千峰万仞—— 浩气长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婷婷玉立—— 难以言状—— 返璞归真——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 习作一
知识点: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表达、倾听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写作。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重难点与关键: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表达、倾听和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预习提纲: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时的照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时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在欣赏和倾听的过程中又有许多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 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主题分别是什么?
三、围绕探究提纲,自主学习
1、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清楚。
2、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3、和大家说说自己在暑假期间浏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要说说在游览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四、小组合作交流
五、展示汇报探究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六、明确习作要求,试写初稿 习作要求:
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3、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写详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七、修改习作、交流评价
八、再次修改、誊写习作 范文:
美妙的自然之声
大自然的声音非常奇妙,只要你用心去聆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静谧的夏夜到来了,池塘里的青蛙在鼓噪,就像一支阵容庞大的乐队在演奏。不知是哪个淘气的孩子想吃糖礼抛了
一块石头,‘咕咚’一声顿时演奏停止了,池塘边的柳树上一只大鸟吓得飞出了树林一声鸣叫划破了夜空,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剑客的一声长啸,那么摄人心魄。一阵风吹过树叶和庄稼沙沙作响远远听去,仿佛下了一场大雨,那雨声正由远而近的传来。噢,美丽的夏夜你带给我们的是一片天籁之声。
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吧!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声音是如此丰富和奇妙,那哗哗流淌的小河在欢快的歌唱,小姑娘银铃般的笑声在深谷中回荡,高空中的声声雁叫,仿佛在诉说着思乡的衷肠.......回顾拓展一
知识点: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词。重难点与关键: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预习提纲:
1、说说学习本组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尝试理解“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3、回忆课外阅读中读过的类似第一单元的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向大家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围绕学习提纲,自主学习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联系《草虫的村落》,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与魅力。
3、想想课外阅读中读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向大家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4、自由吟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并尝试理解。
5、选择其中的几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6、自由读“趣味语文” 故事,体会“一”字的妙处。
三、小组合作交流
四、展示汇报探究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背诵并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2、积累你喜欢的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技能训练题:第一单元检测 课后反思:
《山中访友》预习提纲:
4、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5、了解作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 “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4、认真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跟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把你的理解用铅笔写在句子旁边。
《山雨》预习提纲:
4、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5、了解作者。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山雨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草虫的村落》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作者、甲虫。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索溪峪的“野”》预习提纲:
4、熟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5、了解作者、张家界、索溪峪。
6、认真读课文,想一想“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预习提纲: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时的照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回顾拓展》预习提纲:
4、说说学习本组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5、尝试理解“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236、回忆课外阅读中读过的类似第一单元的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向大家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山中访友》探究提纲
1、细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很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2)思考: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渡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
(4)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3、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句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本段在写法上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
5、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山雨》探究提纲
1、学习第1——4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出来的?
2、学习第5——7段,思考:
(1)雨至山林时的音响有什么特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找出第6段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本段起到了什么作用?
(3)晴日里的山林和雨中的山林有什么不同?雨中山林的“绿”有什么特点?第6段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8——10段,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鸟的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
4、文中多处运用了破折号和省略号,找出相关的语句,想想破折号和省略号分别在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草虫的村落》探究提纲
8、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
看见了什么?
9、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10、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的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1、自由读第五——八段,看看草虫的村落里还蕴藏着什么?
12、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它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3、本文的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索溪峪的“野”》 探究提纲
1、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些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262、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在常人眼里,这溪水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
3、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在索溪峪里人们也变“野”了,文中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游客的“真”在何处?“野”又体现在那里?
《口语交际》探究提纲
1、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清楚。
2、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3、和大家说说自己在暑假期间浏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要说说在游览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回顾拓展》探究提纲
6、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
和以前学过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7、联系《草虫的村落》,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与魅力。
8、想想课外阅读中读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向大家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9、自由吟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并尝试理解。
10、选择其中的几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6、自由读“趣味语文” 故事,体会“一”字的妙处。
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1 How Tall Are You?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高庄则中心小学:杨璐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对话,进一步掌握用英语表达高度、长度的方式以及形容词比较级句型的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六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环境......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
1 山中访友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