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最忆是友人_公开课教案找朋友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最忆是友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公开课教案找朋友”。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最忆是友人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整合课程文本、双色笔 课前积累: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一、激情演讲
本周演讲主题《爱》(对桌点评)
爱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不管是父母爱、师生爱还是友爱,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笑和快乐。但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当你面临分别时,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最忆是友人”,去品味一代诗仙的朋友之谊,离别之叹。
二、解读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重音、格律和节奏,读出诗人的离愁别绪。2.个性化解读诗歌,总结出诗歌表达的不同情感。3.任选一首诗歌进行故事扩写,小组内交流分享。
三、解读情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教师清唱)听到熟悉的歌,同学们也不自觉的跟着唱起来了呢。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而李白,作为古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性豪爽,喜爱交友,自然也少不了与朋友的分别,其对朋友真挚的情感凝结在诗歌中,成为他心路历程的重要记录。
三、智力竞答 李白这位大诗人,我们都非常很熟悉,课前我们也预习过三首诗歌,现在要考一考你们的预习成果啦:
(游戏规则:老师出示题目,每一排派一个代表抢答,回答正确得一分,回答错误不得分。)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2.古诗词填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流畅背诵一首李白写的诗歌。4.用自己的话说出对送别诗的理解: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出示ppt(李白的送别诗),李白创作的送别诗有一百三十多首,占其全部诗作的六分之一,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很有艺术个性。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三首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四、学习活动 活动一:三分诗,七分读,在诗歌欣赏的整个审美过程中,诵读是极关键的一环。有感情的诵读三首古诗,要求声音洪亮,读出韵律感。
(自由展示,配乐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活动二: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三首诗分别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诗歌画面。(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可以绘图、可以情景剧展示等)
活动三: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一生中能结交上几位知己朋友是幸运的事,也是人生的福气。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交游广泛,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首送别诗,艺术上变化多端,自由挥洒,敢于创新,不拘一格。同是李白创作的诗歌,却给予我们不同的感受。请再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运用学过的诗歌鉴赏技巧来品读三首诗歌。(提示角度:意象、情感、炼字、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景方法、表现手法等)
(活动二活动三放在一起讨论交流并进行展示点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歌着重鉴赏,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提示学生鉴赏角度,较好的小组到黑板展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着重分析典型意象,全诗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于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送友人》着重分析写景方法,“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斑马长鸣,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抒发着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渡荆门送别》着重炼字,“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表现出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此处只写着重分析的内容,其它诗句的分析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过多赘述。)活动四: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寄情于山水抒发着自己的愁思。请从以下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完成。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故事创编或扩写,在小组内交流分享。2.生活中常常面临分别,请你结合实际,以“送别”为主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离别情思。(题材不限,散文、小诗,对联等皆可)
五、教师寄语
我们以为希望永远就会永远,说着再见就还会再见,可是过去的都是遥不可及的曾经,一个转身变成陌路,一次离别就是天涯。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时间匆匆,有情亦残忍。唯有珍爱自己,珍惜眼前人。
教学反思: 优点
1.课堂流畅,目标达成率高。
2.学生展示很精彩,自排了诗歌吟唱及情景剧表演。3.学生导学案完成度高。缺点
1.培训过度,导致上课时教学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氛围较沉闷。(下次要回归原生态课堂,第一节在27班上课的时候,没有经过培训,学生讨论非常积极,还生成了许多新问题,而培训过的学生被我框住了思维,仅停留在我给他们分配的讨论任务上,没有形成自己的新想法。)
2.学生讨论时有主无次,只关注自己着重需要鉴赏的那首诗歌,对于另外两首的研究很少。
3..对于诗歌来说,诵读应该贯穿始终,预设想的是让学生边诵读边体会情感,边诵读,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活动一配乐诵读的时候读了十几分钟,初步体会了作者情感,在鉴赏诗歌的时候直接没有体现诵读。
4.活动四拓展提升没有深度,学生写的内容千篇1律,没有抓住送别的内涵,只浮在表面谈送别。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科目:数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授课班级:四年(2)班授课教师:许连玉授课时间:2018年4月18日......
《忆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众多,并译成各种文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1、......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忆读书》公开课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乡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乡愁》公......
《陋室铭》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2.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二、 教学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