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_9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9.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9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9.《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并查找资料;教师制作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地区的风俗,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谁能把你了解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位于新疆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
2.说说你预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1.学习词语。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初读课文。3.感悟内容,学习表达方法。)
3.读本课的重点词语:
惊恐 恶劣 深邃 妩媚 香喷喷 铺天盖地
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渺渺回荡(1)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读音:恶劣妩媚载歌载舞香喷喷(领读);字形:邃、曳,练写两个;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2)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解释“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精彩的词语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1.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自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汇报,教师板书。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你了解到的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
(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交流课文中感兴趣的部分,讨论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段:“我”的神态、动作与汉子形象对比。
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天气,反衬出汉子的豪气与乐观。采用总分的结构,中心句在段首。
第二、三段:交代反问句结尾也有使用叹号的形式。列举吃、穿方面的例子说明其热爱土地。第四段:交代虚实结合的写法。第五、六段:中心句在中间
第七段:首尾照应。理解“苦—甜”
(3)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了解关于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
2.看板书回顾全文,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中心句,运用列举、修辞等方法,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维吾尔人的特点,请同学们试着也像文中这样来写一写维吾尔族的其他民风民俗,抓住一个方面写具体。
五、随堂练习:
通读全文,说出本文的结构是()。本文开篇点题,写出了维吾尔人()的性格特点;随后从()()()()几个方面具体展示了这一特点。最后结尾扣题点出维吾尔民族()的性格特点。
希望同学们带着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板书设计: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 热爱生活
爱美
虚实结合 虽苦亦甜
能歌善舞
首尾照应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基础知识落得比较实,课堂上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的读音、字形进行强调,并且落实到写,真正做到扎实了基础。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默读做批注的环节,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读,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从读中有所得。
三、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把学生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扩展阅读,让学生课后再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习的外延。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而我在本课中面面俱到,就显得冗长。
二、教师总结的话过多,当学生说得已经很到位的时候,就不用再总结了,显得教师放手不够。
三、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部分力度还不够。
四、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会努力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新疆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想到了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民。)2.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和田的维吾尔》。
3.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疆和田的地理位置。(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有感性的认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和田的位置,那么就让我们快步走进和田的维吾尔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明快的、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韵味的乐曲声中,感受到新疆这片土地是美丽的,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人是幸福、快乐的。在这种高涨的情绪中,学生更急于了解和田这个地方,老师顺学而导展示图片,学生会对这个地方记忆更深刻。
二、阅读“连接语”,明确要求
1.阅读 “连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2.学生明确学习要求
(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设计意图】
有目的地学习,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环节中主动地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索,更容易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2.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设计意图】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积累词语。为读通顺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培养学生梳理文章条理的能力。
五、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
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4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思考、感悟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子或段落。
七、拓展延伸
学生阅读有关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设计意图】
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民族风俗。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与乐观的 酷爱土地的 爱美的 能歌善舞的 豁达乐观的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
维吾尔人害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投影片
教学流程:
9* 和田的维吾尔人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实录钢城现代学校 六年级二班 董龙龙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并从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
9、《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和田的维吾尔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了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撕扯、嘶着、激昂、抽象、韵味、、扼杀、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和田的维吾尔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撕扯、嘶着、激昂、抽象、韵味、扼杀、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