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面对责任的选择》教学设计_第七课框题二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面对责任的选择》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七课框题二教学设计”。
《面对责任的选择》
新授课
枣庄市实验学校
曹宝建
《面对责任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责任意识,能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三)知识:认识承担责任的后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时在学生了解了有关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的,知道了责任是什么以及责任的表现,所以本框题从内容上讲是第一框题的继续,从逻辑上讲是第一框题的延伸。讲授起来较为简单。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在逻辑上是第一框题的延伸,所以我大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课堂的意识,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活动。教学准备:
(1)让学生调查在承担责任(当班干部)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收获
(2)让学生搜集履行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利和不履行责任带来不良后果的案例。
教法与学法设计: 讨论式、情景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山岛夫妻哨开山岛民兵哨所,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右翼前哨阵地,也是当年日军侵占连云港时的一个跳板。该岛远离人烟、面积只有9800平方米,仅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岛上无电无树无淡水,除去几排空荡荡的营房便只剩下满山的野草和呼啸的海风。岛上生活异常艰难,没有水源,也没有任何发电设备。近两年才有了发电机,条件逐渐改善。“开山岛夫妻哨”—王继才夫妇,是燕尾港开山岛第五代守岛人,从1986年至今,扎根环境恶劣的孤岛,坚守在祖国边疆的最前线,一守就是25年,那份执着的海岛情、爱国情历久弥新。
1、是什么力量使王继才夫妇25年来执着的坚守在开山岛?
2、面对责任,我们应做何选择?
(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表达感受。)
教师归纳提升、引出话题: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只有各尽其责,社会才能秩序井然,生活才能幸福安乐。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面对责任的选择”。
二、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自学课本P19——P21,讨论图片上的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学生应不应该担任班干部和学生干部?有些同学为什么不愿意担任?你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1、承担责任要付出什么代价?
2、承担责任对于个人和社会有哪些积极意义?
然后小组交流,释疑解惑,最后教师作补充说明,并展示本节课的体系:
1.承担责任的代价是什么?(1)承担责任需要消耗许多时间,影响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2)承担责任要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甚至有可能影响健康(3)承担责任可能会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4)在危机和危险的时刻承担责任,还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
2、承担责任的意义(1)个人①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②激励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③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④获得自尊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誉(2)国家只有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承担责任的代价
开山岛上生活异常艰难,没有水源,也没有任何发电设备。上岛不久,他们就遇上了十二级以上魔鬼般的十号台风,大半个月闹个不停。在此期间,没有渔船出海,所带的粮食不久便吃完了,而刚带上岛的两个饥饿的孩子却整天哭闹着要饭吃。面对如此情况,王继才夫妇泪眼朦胧,精神几近崩溃。虽说靠山吃山,但总不能啃石块吧!无奈之下,夫妇俩顶着狂风,挽起袖子,卷起裤角,赶着落潮的海水捡拾海螺充饥……在天天遥盼之下,地方武装部门终于设法上岛送来了粮食和淡水,使他们一家转危为安。此时,全家人整整坚守哨所17天,已经连续3天没进过一粒粮食了。望着又黑又瘦的这家人,所有救援的同志感动得没有不掉泪的。
1、王继才夫妇克服岛上的重重困难坚守哨所说明了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2、这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展示 教师:“通过大家交流,我们认识到人们要承担责任,就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耗费时间,影响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甚至有可能影响健康;可能会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这启示我们不能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独守孤岛25年,虽然名字没有明星们那么耀眼、没有富人们那么风光;虽然生活没有城市人、甚至当地村民们那么丰富多彩;虽然没有被评为“精英”、“共和国脊梁”,但是,他们铸就了精彩的人生,获得了人们的钦敬。王继才多次荣获省市县“国防工程先进管护员”、“五一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殊荣。今年八一前夕,王继才又受到了南京战区的通报嘉奖。这就是财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王继才多次荣获省市县殊荣,其事迹成为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说明了承担责任又意味着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简要总结承担责任的积极意义并板书“承担责任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发挥潜能,实现目标;赢得信任,获得帮助;增长才干,获得赞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设计意图:所选材料真实而新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品味,充分挖掘出材料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和感染力,用王继才夫妇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为承担责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代价,震撼学生心灵,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打下情感基础。等学生充分进入情境,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领他们结合教材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这样把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助于这一部分重难点问题的突破。)探究活动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第一环节:说一说
有些同学上课总是迟到。有些同学该值日总是故意溜掉,让别人替他打扫卫生。有的同学上课喜欢接话茬。上课爱和别人说话,控制不住自己。有的同学拉帮接派,孤立同学。有的同学对老师的课不感兴趣,上课时看其他书籍。上述行为造成的后果可能有哪些?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作总结:
1、对自己而言:失去朋友,失去个人发展的机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是自己的名誉受损,会受到道德谴责,甚至还有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2、对他人而言:会使他人财产受损,浪费他人的时间,伤害他人的感情
3、对社会而言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的进步。:
4、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它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遗憾终生。
(设计意图:教材中引用的事例非常典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不承担责任的表现之一。教师可充分利用好这一事例进行教学。可使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反思自我,在责任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思想境界得以提升)第二环节:指点迷津
新学期将至,老师请部分同学提前到校布置教室,有同学为逃避,谎称家中有事,你会怎样做呢?为什么?
落脚点: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甚至付出代价也要承担责任,不能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而推卸责任。同时让学生明白不承担责任就会失信于同学,失信于老师,就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就会使学习退步等。)
(四)直击中考 价值辨析:
殷红彬,2011年8月26日,在某立交桥上救起一位倒在路中间的骑三轮车的老太太,反被老太太报警称其肇事后逃逸。幸运的是,监控摄像设备证明殷红彬是见义勇为。
小柯看了这件事感慨地说:“不应该扶起跌倒的老人,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给学生留出思考、交流的时间,然后鼓励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教师注意倾听学生讲述的事例,发挥这些鲜活的教育素材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积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帮助学生培养责任感。)
板书设计:
面对责任的选择
一、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代价
2、意义
3、结论(启示)
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课外作业
1.搜集古今中外教育人们承担责任的名言警句、真实事例。2.反思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推卸责任的表现,并制订改正计划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事例和学生身边小事,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但同时也能得到回报。讲清楚承担责任带来的好处对承担责任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受,他人的赞许,获得知识或技能,所以不能仅仅从金钱、物质、时间等方面去衡量自己的获得。在众多责任面前如何进行有效的、正确的选择,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不足之处是活动设置多了,感觉整体的课堂太散,时间分配上不是很合理。
九年级第二课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
第一框《面对冲突》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育要回归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学生能感知、体验的东西出发,延伸到对理论或道德认知的高度;引导学生在整理、反思已有经验与......
学习目标:1.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2.了解自信、自负和自卑的区别3.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做到不自负,不自卑。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自信的含义。 学习难点......
第二课第一框 遵从职业礼仪 教学设计江苏省吴中职业教育中心校 钱丽娟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不同职业典范人士(1)周恩来,见《教师教学用书》P26页第9~23行。 (2)李素丽,见《教......
七下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能区分自信、自负、自卑,能正确地评价自己。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