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含答案_高中历史优秀选修课

2020-02-27 教学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含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优秀选修课”。

清单一 柏拉图的生活经历与政治活动

柏拉图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国

1.出身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2.师从苏格拉底

大约在20多岁的时候,柏拉图结识了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跟随他学习哲学。3.外地游历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先后到埃及和意大利等地游历,广泛考察各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与各地学者商讨学术问题。

4.理想国

柏拉图针对各国政体存在的种种缺陷,苦心孤诣地设计出一种理想的政治体制,试图付诸实际,但都失败了。

[深化认知]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以至于他一生创作的对话体著作中,绝大部分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开始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

清单二 柏拉图的教育活动

雅典学园

1.创建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2.特点

学园不仅研究政治,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3.地位

雅典学园存在了800多年,是地中海地区著名的学校。

清单三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1.主要哲学观点

柏拉图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

2.政治观点

(1)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部分,如果他们各自恪尽职守,国家就达到了正义与幸福。

(2)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目的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和谐与效率。

(3)《法律篇》强调法治,即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包括统治者在内。3.重要作品

《理想国》《法律篇》等。

探究点一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以及善的事物存在着„„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自身、善自身,相应于每一组我们认为是众多的事物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它称为真正的存在。

——《国家篇》

材料二 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由此可见,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

——《曼诺篇》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什么哲学主张?请指出这一主张的现实意义。

[答案] 哲学主张: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认为理念为先,知识先天;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实际上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现实意义: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柏拉图的理念论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形成] 对柏拉图思想的分析评价 1.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我们今天倡导科技创新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

2.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关于理想国家的设想,体现了建设和谐国家的追 求。

3.《法律篇》

柏拉图忽视了法律的性质,没有认识到如果法律不好,遵守法律也不会是正义的。探究点二 柏拉图的世界地位与影响

[史料探究] 材料一 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柏拉图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其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会实现吗?

[答案] 关系:政治家首先应是哲学家,即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来担任。目标:建立理想国。实现:不会。

材料二 不过在他(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也还有些积极的因素:他第一个指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提出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内容,确定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规定了在当时看来广泛的学科范围„„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为后世借鉴。

(2)简单概括材料二中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答案] 教育的政治性、重视学前教育、学习内容丰富、男女平等教育。

[结论形成] 柏拉图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1)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2)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组成。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真实、完美而永恒。感觉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虚假、残缺而变幻。两者是对立的。这是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3)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政治主张,虽然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其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

(4)柏拉图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它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学园重视自然科学的知识,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其中的代表。

(5)只要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柏拉图就是无法回避的人物。尽管人们对他的思想存在争议,但他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影响,是大家公认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古希腊文明在哲学上的贡献,体现在“探索人的理性”上。柏拉图认为构成理性世界的是()A.道

B.理

C.理念 D.物质

解析:选C 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故B项错误;柏拉图认为构成理性世界的是理念,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认为构成世界的是物质,故D项错误。

2.波普(当代思想家)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这里主要是说()A.柏拉图的思想有正反两方面相等的影响 B.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 C.柏拉图著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

解析:选D 从材料“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可知柏拉图思想影响巨大,故D项正确。

3.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 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 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选A 材料认为国家灭亡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有关,因此统治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理智与美德,故A项正确。

4.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解析:选B 材料主要说明借东西要还这种“美德”有时候也可能做坏事,用于杀人,所以人们要对此进行理性思考,不能盲从,故B项正确。

5.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解析:选C 柏拉图认为社会存在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制定了法律,这些法律是针对问题而设立的,却让那些没有问题的哲学家也遵守,因此,强调了对这种不合逻辑政治的一种不满,故C项正确。

6.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解析:选A 理想可转化为现实,每个阶级的思想都是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他们虽然一起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的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复杂,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好后代的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理想国》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柏拉图的阶级划分有什么特点?是否在宣扬血统论?(6分)(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怎样的体制?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不能变成现实?(8分)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内容,可知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分成了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部分,这属于等级制度,但他强调实际能力,因此不是在宣扬血统论。第(2)问联系《理想国》的内容归纳出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并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分析不能变成现实的原因。

答案:(1)特点: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被先天性地赋予了不同的使命。柏拉图的阶级划分属于等级制度,但他并非宣扬血统论,因为他主张护卫者要根据具体的人的实际能力来确定他属于哪个阶级。

(2)社会结构: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统治者、军人、平民。体制: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军人担当对外御敌、对内保民之责,要有勇敢之德;平民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之德。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国家的统治者应 该由哲学王担任。原因: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了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哲学王的理想最终成为乌托邦。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根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6分)(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6分)解析:第(1)问,从柏拉图理想国家的阶级构成和材料中的教育体系的关系,依年龄进行不同的教学,教育对国家的作用等方面概括其教育思想。第(2)问,材料单一,不能做到“全面”,且材料为后人的著作,不是第一手史料,材料还可能带有作者的主观认识,不能做到“客观、严谨”。

答案:(1)思想:教育由国家主办;按理想国三个等级的设想构建教育体系;按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与培养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主张全面发展;以哲学王为最终培养目的;重视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答出四点即可)(2)依据:不能。

理由:因为材料单一,无法求证(孤证不立);材料为二手资料,且可能带有材料选取者的主观色彩。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含答案

清单一 统一全国并吞六国 1.条件(1)必然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2)可能性①秦国实力:商鞅变法,使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含答案

清单一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的统帅 1.1774年,出席了在费城召开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以坚决抗争的立场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和信任。 2.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打响反抗英......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含答案

清单一 拿破仑早期的军事生涯从少尉到统帅 1.出生1769年,出生于法国的科西嘉岛。他学习异常勤奋,尤其爱好历史和数学。 2.担任少尉1779年后,拿破仑进入军校学习。毕业后,他在一个......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湘夫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课 湘夫人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及其诗歌的风格。2.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和端午 [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慢性格。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含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含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中历史优秀选修课 柏拉图 思想家 单元 高中历史优秀选修课 柏拉图 思想家 单元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