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总结_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总结
-----------如何看待教材中的隐含信息
历史组
朱年华
所谓隐含信息,顾名思义,就是指教材没有直说,但又散见在各章节或隐藏在文字本身的信息。这些信息,要靠我们的思维加工去分析、发掘、揭示。下面以中国古代史为例,谈谈分析隐含信息的方法。
一、归纳总结法
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是历史学科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归纳总结法就是引导学生将散见在各章节的有效信息按要求进行概括。如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有何表现?教材没有明说,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便会发现,它已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从政治上看,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设置厂卫特务机构,大兴文字狱等,用这些违背人道的反动措施来维持其统治,证明封建制度已经腐朽没落;从经济上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还未发展到危及封建统治的地步,但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正是封建制度衰落的根本表现。这证明封建上层建筑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思想文化看,明清时期出现了《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反封建小说,产生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从赋税制度看,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表明农民对封建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从对外关系看,明中叶后,西方侵略者不断侵扰中国,中国政府实行消极的闭关政策,这不仅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而且加速了它灭亡的进程。
二、揭示内涵法
即通过对文字本身的分析,揭示其内在含义。例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提出的口号。从这一口号,我们可看到秦末农民起义的命运。在起义之初,这一口号对长期受苦受难的下层群众是个极大的振奋,起着有效的号召、组织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失去了应有的凝聚作用和号召力,因能成为王侯将相者毕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下层群众来说,他们真正关心的、迫切希望的是有一块自己的土地。“王侯将相”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从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已能预测他们失败的必然。
又如,明朝时出现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三部总结性科学巨著。它的出现,反映我国的传统科技在明朝时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总结”二字意味着传统科技发展的终结。从“传统”、“总结性”等字眼中表明一个辉煌时代即将结束,缺乏开创意义,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次回光反照,无意中提示了我国传统科技发展的命运。
三、推陈出新法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组合、分析、推理,得出新的结论。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郑和“壮举”的背后已潜伏着封建统治的危机,实际上是明王朝衰落的前兆。首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见2000年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其次,从结果看,虽然郑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销路很好,但从西洋购回的全是珠宝、香料等皇室、贵族所需的奢侈品。这种不给社会带来经济效应的大规模航海活动,只会加快社会财富的枯竭。最后,从郑和下西洋的“盛况”看,肯定是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成为国家财政上的沉重负担。在当时就有人说:“三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切谏也?”(转引自陈致平《中华通史、明史》)。
判断求证法
教材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或历史人物的性质、作用、影响等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但提供的材料隐含着编者的倾向,我们可借助这些材料做出判断并求证。如淝水之战,谁是正义一方?教材没有明确回答,但实际上是将东晋作为战争的正义方。其依据是:首先,教材在介绍战争背景时指出,4世纪下半期,前秦虽统一了黄河流域,但内迁各族并没有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且时间不长,苻坚统治的北方,还没有完全封建化。其次,前秦是靠军事征服凑合起来的,很不得人心,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性质。最后,江南正处于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拥有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进步的经济文化。因此,维护东晋的安全,成为包括北方各族人民在内的共同心愿。
四、判断求证法 教材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或历史人物的性质、作用、影响等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但提供的材料隐含着编者的倾向,我们可借助这些材料做出判断并求证。如淝水之战,谁是正义一方?教材没有明确回答,但实际上是将东晋作为战争的正义方。其依据是:首先,教材在介绍战争背景时指出,4世纪下半期,前秦虽统一了黄河流域,但内迁各族并没有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且时间不长,苻坚统治的北方,还没有完全封建化。其次,前秦是靠军事征服凑合起来的,很不得人心,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性质。最后,江南正处于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拥有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进步的经济文化。因此,维护东晋的安全,成为包括北方各族人民在内的共同心愿。
因此,在郑和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此“壮举”。
以上是分析隐含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中要灵活动用,不可机械照搬。最根本的前提是深钻教材,独立思考。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历史教学总结 长坡中学 黄循益本学期,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严于律己,踏实工作,向40分钟要质量,使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初一B组 余丽娟本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了。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担负着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等多项的任务。下面......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大昌汗学校 历 史 教 学 工 作 总 结刘 勇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大昌汗学校刘 勇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年级1、2班......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
历史教学总结田泽斌忙忙碌碌的一个学期过去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工作,现在对半年来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总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