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_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节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样的教材编排体现了“先有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的进化思想,体现了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自然进化规律。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则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的学习。教学目标:
八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青蛙的观察实验。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解释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教和学的方法综合起来,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求获得最佳效果,方法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有效的学法指导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并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自我检测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探索出“新”的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比较注重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交流、沟通和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我把本节课设置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趣味认知,层层深入;课堂小结,反思回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回忆青蛙的发育过程,为下面学生对两位动物概念的理解做铺垫。
2、趣味认知,层层深入
结合幻灯片,展示青蛙的发育历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青蛙的发育历程。然后教师抛出问题:青蛙是怎样适应这样的生活的,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和幻灯片中给出的图片,从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做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获取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短暂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可以和组内的其他成员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彼此合作,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对学生的质疑及时指导,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评价和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后,在幻灯片中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一些其他的两栖动物,如大鲵、蟾蜍和蝾螈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宽学生的视野。这是关于两栖动物的学习。
用一个问题:“壁虎、鳄鱼和乌龟、蛇是两栖动物吗?”完成到爬行动物的过渡。这样不仅使课堂结构紧凑,同时也会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要进行区别,首先就要明确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由于爬行动物的代表动物是蜥蜴,不易在课上直接对实物进行观察,只能结合教材文字和图片进行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的获得,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中的文字阅读,在此之前我会给出相应的问题,如:蜥蜴的身体结构怎样,卵外坚韧的卵壳有什么作用,这对蜥蜴的繁殖有什么意义,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总结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在深入了解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后,再对二者进行区别就不难了,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做到,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
最后,通过阅读教材P28的图文资料,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说板书 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2.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
3.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
答:蛇虽然四肢退化,但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蛇是爬行动物。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为什么现在许多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
答:现在,许多稻田里都施用农药以防治害虫,保证水稻的产量,但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青蛙的生存。另外,乱捕滥杀及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水域面积缩减,也使得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力度,禁止乱捕滥杀,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山头店乡初级中学高智杰一、教材说明: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思想:先有的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导学案设计人:张静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2、明确概况两栖动物和爬行......
1、蝌蚪用鳃呼吸,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上或水中发现青蛙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2.明确概况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通过学习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