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第四次_人生说课稿
说课稿第四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生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7课《长城》。下面我就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章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完美,起承转合很有章法。起:远观长城,突出其“长”;承:近看长城,显其高大坚固;转:登上长城,联想到劳动人民;合:总结全文,揭示长城的地位——“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就是文眼,“文心”,前面各段皆“向此心而生”。遵循这一主线,生发核心问题,是解读长城最佳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的确立: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于本文所蕴含的深一层次的情感——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乃至对祖国的赞美之情,都是不容易理解和品悟的。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画出描写长城长、宽、高的句子,从而感受长城的伟大;通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语句,朗读表达出长城的气势雄伟的特点。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画出描写长城长、宽、高的句子,从而感受长城的伟大;画出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语句,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气势雄伟的特点。
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 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采用以体验作者的情感为重点,层层朗读为基本方式,品读和勾画相结合的策略,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读中感悟,读悟结合,体会作者对长城的赞美,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想想和对比感悟在“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古代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奇迹”一词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突破本课重难点——感知作者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赞美。
四、教学流程
(一)从世界建筑史上体会长城的伟大
自由读文,勾画出长城在建筑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首先引导学生感知 长城的“长”
认识长城,了解长城,阅读长城,首先应从“空间长度”这个层面入手。一万三千多里。这么长,什么概念?在这我会通过一个短片来说明长城的长.中央10台的《探索发现》告诉我们: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峰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长城到底有多长?回答是:纵横十万里!
宽:城墙上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据资料记载,八达岭城墙最高处达10米,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
面对如此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你想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以释放.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勾画,和朗读让学生感受长城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而产生对长城由衷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二、通过品味“智慧”的长城,感悟中国人的了不起
1、从近处看长城,主要写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上——城台上,更重要是处处暗合长城的历史作用:细细研究那长城的构造,我们发现垛子可躲避敌人的进攻,瞭望口可观察是否有敌人进攻,对方的军力等,射口可用来放箭,攻击敌人,城台则可用于屯兵,打仗的时候城台间能互相呼应。看似简单的设计,实则可以观察敌情、攻击敌人、躲避进攻、互相支援,这样设计堪称举世无双、独一无
二、独具匠心。
2、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数不清”告诉我们条石之多;“两三千斤”告诉我们条石之重:相当于四五十个学生的总重量,一块这样的条石就要十几个人抬;“没有……没有……”说明劳动工具落后;“就靠着”说明没别的办法,只能肩挑手提;“陡峭的山岭”可以看出劳动强度大,手脚并用地爬尚且困难,更何况抬着千斤巨石,简直难以想象!所以只能“一步一步地抬”,极其缓慢!极其艰难!在长城的每一块条石里既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更是智慧的结晶。还有那个不太起眼的“单看”,它背后的潜台词是:再看……再看那数不清的城砖……再看那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再看那遥远的山路……,然而用一个“单看”足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课文研读提供主线,特别是能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 “智慧”,再带领学生层层引读,体悟情,进而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品读。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感受用词的精妙,感受作者正是用这个“单”字激发读者的想象,表达自己对长城伟大奇迹的赞美之情。
三、通过体会”奇迹”一词感悟中国的伟大
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完成。关于长城的建造时间,有资料介绍:早在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长城足足建了两千多年!至此,我们找到了解读长城的第二个层面:“时间跨度”。长城的“长”不仅体现在空间广——纵横十万里,也体现在时间远——上下两千年。长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内心强烈的震撼与深沉的思考。世界上有哪个民族会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建造一道城墙呢。这还不是“伟大的奇迹”吗?结合对“奇迹”一词的理解,长城的建造是世人无法想象,而又伟大了不起的事情。感悟中国长城的历史之悠久.不仅如此,中国除了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更有闻名遐迩的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还有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布达拉宫„„截至2003年,我国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一个景观都足以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无比的自豪。
五、设计理念
那么纵观这堂课,我力求将课文看似平实的语言,通过重点语句的解读,渗透诗意语文理念,引领学生层层朗读,引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整堂课的设计上也力求结构精致,用世界各国总统对长城的题词导入新课,最后探寻“世界遗产”结束教学,这样做到了首尾呼应。
三年级 语文 韦启莲《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
敬爱的党组织: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任务不单单是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因为面临就业、面临社会,所以了解国内的时事政治也是很有必要的!我深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成员,我背负责任,并......
‘迎校庆,树新风’主题班会策划书1.主题班会名称:‘迎校庆,树新风’2.策划主办单位:13级经管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二班班委会活动对象:13级经管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二班全体同学3.活动......
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今天是党校的第四节课,尹院长给我们讲了关于“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纪律 ”!而当我开始写这篇心得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很激动的。不知不觉,课程已经过半了!突然......
代数式专题1若x0,化简||x|2x| |x3||x|2、若|x5||x2|7,求x的取值范围。3、若|ab1|与(ab1)2互为相反数,求3a2b1的值。(xy)(2x4、化简:11y)(3xy)1223(9x1y)并求当x2,y9时89的值。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