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详稿_一次函数说课稿和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详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一次函数说课稿和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1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__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第1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以书信体的形式写了一个中国孩子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表达自己心中真挚的情感,呼吁全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文中这位孩子因为爸爸在维和活动中不幸牺牲,切身体验到战争带来的无尽伤痛,文章可谓字字血泪,句句真情,读来让人感动无比。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训练,培训语感的好课文。同时,阅读这篇课文时,要激发学生在读中激起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呼吁和向往,凸显文本的人文价值。
根据教材特点、《小学课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学情,我预设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会认读7个生字,理解“蓝盔”、“凯旋”、“弥漫”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扣重点句子及关键字、词,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作者心情。
3、通过交流对话,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美好信念。
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处于和平的环境之中,无法真正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失去亲人的伤痛,也无法真正体会到战争的可怕,很难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所以,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予人类的痛苦,树立热爱和平,维和和平的信念,这将成为本课时重、难
点。
语文是感性的,建构文本的每一个语言文字都蕴含有作者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做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本进行朗读和对话,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走进文本的灵魂深处。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追求“生本课堂”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点播,充当课堂教学中“平等的首席”,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评价者和欣赏者。从而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在读、思、悟、议中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基于这种教学设计理念,本课时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一、揭题导入,自主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研读课文,感悟心情;
四、升华情感,课外拓展;
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
下面我展开谈谈每个板块的教学流程,重点谈谈这样设计的意图,请评委老师指点。
一、揭题导入,自主质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我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同时,请学生在读时关注一下,课题中哪个词最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呼声)而后,再让学生自主质疑课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以题入手,既提高了导课的效率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里安排的质疑,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内容,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知程度和理解水平。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语文教学,同样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在读课文时要做到,读要有要求,读要有目的,“孩子们,带着你们的问题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别忘了,读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在温馨提示下开展有目的地读书。在学生初读完后,出示字词,让学生认读字词,学生认读字词时,考虑到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不再是识字,而是阅读。所以,字词学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提出容易读错的字,比较难写的字,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最后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概括进行总结。
三、细读课文,感悟心情
阅读要做到“以学定教”。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课堂教学不是老师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不应以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
学生在开课前对课题的质疑,教师经过梳理,把它作为这节课教学展开的重要内容。这节课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质疑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中国孩子呼唤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学生划出句子,齐读句子;“为什么他要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呢”?”以这个问题展开1、2、3自然段的品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1、2、3自然段,读中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抓住重要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品读,如“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这些句子让学生在反复地读、悟、思、议过程中加深情感的体验;将情感螺旋地上升;教师的语言是富有感染力的,引导感情朗读“今天,我要向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生接读“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教师再引读“不仅我要献上鲜花,连联合国秘书长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生接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就这样在一引一接读过程中再次积淀了情感。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手段,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初读感知、细读感悟、情读升华,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一步步地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伤心、悲痛、留恋、绝望。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读,让学生一步步地走进了雷利的心灵深处。读,最终让学生“感同深受”。
四、情感升华,课外拓展
教师播放战争视频(伊拉克战争),之后让学生自由地畅谈感受,掀起情感的高潮。在学生畅谈感受后,师生合作反复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通过读将这种积蓄已久的情感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播放了战争视频,旨在通过合理的拓展,借肋媒体的声音、画面,通过播放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残酷的战争画面,让学生深入感受战争的可怕,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心灵的共鸣。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但学习这篇课文还没有结束。教师小结“其实战争仍还不断,要不这位中国孩子怎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唤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让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带这问题走出课堂,能更好的保留学生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拓展课堂的舞台,本节课结束之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下节课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利用好板书可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我说课到此结束,作为刚毕业的师范生在这方面还显得非常稚嫩,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时间:9分23秒
说课稿已看过。总体上说,还是可以的。基本格式比较规范。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对于教学流程的讲述不够清晰,非常模糊。作为评委,至少要听明白你教学这一课时的主要教学思路,每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围绕着哪一个句子,紧扣住哪些字词。
建议:在讲教学流程这一部分时,先清晰(要尽可能地说得清晰,比如说你说到的播放战争视频,最好能说出播放的是哪个战争的视频。如果要说到播放音乐,要说出具体乐曲的名字)地分板块单讲自己是如何教的,而后,再说明一下,这个板块为什么这样教的理由(设计意图,就模仿我提供给你的《桂花雨》《触摸春天》这两个教案)。时间上你要再调整一下,9分钟多,稍微显得短了些,最好在12、13分钟左右。
切记,教学流程要说得清晰、具体,要让评委听得出你是怎样教这一课时的。同时,每说好一个环节“怎么教”之后,再说说这一环节“为什么这样教”的理由。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东方红小学 苏晶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 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例分析【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