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_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西师版教材第二单元第22-23页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认知能力已得到发展,知觉的有意性、记忆的目的性正在逐步提高,思维方式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在以前的学习中,就曾多次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学习积极性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尝试、观察、思考、比较、交流等活动,自觉发现概括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的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
说学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本课时的教学程序我是这样安排的: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小结”共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复习旧知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可以较好把握教学起点,为学习新知铺路搭桥。)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前面的知识都学得不错,老师要好好表扬大家,今天这节课就带大家一同参观“康乐养鸡场”,怎么样?
1、教学例4 出示教学情景图。养鸡场左边有50间鸡舍,右边有30间鸡舍。每间鸡舍里有75只鸡。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
(1)解决问题。师:比比谁的眼睛亮!从这幅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题上的数学信息,在练习本上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两种做法,让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生1:(50+30)×75 生2:50×75+30×75 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方法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不同,但计算结果却相同。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 生:这两个算式相等。
(50+30)×75=50×75+30×75(2)提出假设:刚才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呢?(设计意图:这里借助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前提下,再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验证刚才的猜测,接下来让学生议一议,算一算。)(3)验证。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22页算一算,议一议中的练习题:(3 + 2)×35 3×35+2×35 3×(4+6)4×3 + 6×3(13 + 12)×4 13×4 +12×4 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找出每排中左右两个算式的关系。师:你发现每组中左右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全班讨论)生:左右两个算式结果相等,但算式却不相同。师:你能再写出几个符合这种规律的算式吗? 让学生自由写出符合这种规律的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名回答。当孩子们高举着右手,跃跃欲试,极力想表现自己的时候,老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问)
师:像这样的算式写得完吗?说得完吗? 生;写不完也说不完。
师:那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藏在这些算式中的秘密吗?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可能学生的回答并不完整也不规范,但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最后教师用专业化的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其实就是关于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它的名字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它与前面学得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概括的是一类特殊的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加乘混合运算的式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是无法给予的,它只有靠学习者自己去发现,积累。我组织学生通过计算、讨论、举例等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4)建立模型。
师:同学们,我们用文字描述乘法分配律很麻烦,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字母、图形、符号等来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呢?(学生写出后全班交流。)
生1: 生2: 生3: „„
当一个个孩子得意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及时表扬。
师:孩子们真不错,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不过老师要告诉同学们:国际上一般用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c=a×c+b×c。这可是国际上通用的,大家可一定要记住!
(设计意图:这里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既体现了民主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体现了多样化的数学思想,即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对数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过渡)为了培养学生务本求实的精神,接下来我让学生阅读课文。(5)阅读课文:P22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自己读一读。(设计意图:因为数学的读写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我让每个学生对课文进行独立阅读、思考,进而对课文进行质疑、重组、超越,对课上所学知识加以反思,印证,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发现的知识的科学与合理性,更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性认识。)
(过渡)同学们,学习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为什么要学它呢?请看大屏幕。
2、教学例5第一题。用简便方法计算。(限于学生已有知识学生是无法快速口算的。)如果用上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分配律可以怎么算?
(80+80)×125 32×27+32×73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全班交流时说一说解题方法及解题依据。(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三)运用规律,巩固练习
1、填一填。(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让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直接填空,进一步加深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计算能手大比拼”。
(要求:男同学按运算顺序计算,女同学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6+40)×25 13×25+25×27(通过男女同学对比练习,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更让学生体验到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就是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拓展练习。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 各 28个,根 据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买球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
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练习设计的意图是: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认知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我从教学的实效出发,把教材练习与补充练习有机融合,让学生不断地对新知识以修正和提高,与前面教学比较来看真正实现了“观念新,双基实”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课标修订中强调的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收获”既有知识的习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我让学生及时反思,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让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体系,反思的效果很明显。)
六、教学过程总体设计特色
充分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彻底改变“师授生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归纳,教师只是为这一系列的活动创造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辅助作用。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敬礼),我是1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的课题是《乘法分配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页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
《乘法分配律》说课《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使学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