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至十章试题教师资格考试(优秀)_教师资格教育学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至十章试题教师资格考试(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资格教育学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至十章试题教师资格考试 2009-02-26 16:09:21 阅读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第六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课业及其进程是指:(B)
A.课表
B.课程
C.教程
D.学期
2.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C)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3.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D)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学校课程
4.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C)
A.课程计划
B.课时分配
C.课程设计
D.课程改革
5.学科课程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D)
A.教学目的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6.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C)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7.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D)
A.国家、地方、校长三级管理
B. 国家、地方、教师三级管理
C.国家、校长、教师三级管理
D.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8.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A)
A.操作性和指导性B.指导性和灵活性C.工具性和基础性D.操作性和灵活性
二、填空题
1.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_______。
2.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3.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_______三种类型。
4.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___三种类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_______。
6.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_______。
7.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_______的研究。
8.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_______。
9.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_______。
10.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_______。
1.课程类型 2.基础 3.研究型课程 4.校本课程(学校课程)5.课程设计 6.教育目的
7.学科 8.课程设计 9.外部因素 10.灵活性
第七章:教学(上)(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D 4.C 5.B 6.B 7.C 8.A 9.C
10.D 11.A 12.C l3.D 14.A 15. B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2.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3.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A.夸美纽斯
B. 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杜威
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6.形成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7.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8.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0.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1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2.《学记》中说: “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循序渐进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D.练习法
二、填空题
1.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_______。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_______、全面安排“的原则。
3.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____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4.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_______来说明教学过程。
5.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_______、_______、交往性等方面。
6.智力的核心是_______。
7.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和_______。
8.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
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____、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0.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_______。
11.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_______和_______三种。
12.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_。
二、填空题
1.教学 2.以教学为主 3.学、思、行 4.“统觉理论”
5.引导性简捷性 6.思维能力
7.赫尔巴特斯宾塞 8.发展智力 9.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10.教学原则 11.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l2.讲授法
第八章:教学(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C 5.D 6.B 7.C 8.A 9.B 10.C
1.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 阅卷
2.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3.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A.卢梭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5.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7.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
8.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9.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lO.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A. 内容型策略 B.方法型策略
C.形式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二、填空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_______、_______、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3.常见的教案有_______、_______和综合式三种。
4.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5.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_______。
6.综合课由_______、_______、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7.考试的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8.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区分度和难度。
9.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
1O.常用的记分法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11.等级制记分法包括_______记分法和_______记分法。
1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_______与_______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_______。
14.外部分组包括_______分组和_______分组两种。
15.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_______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和灵活性。
17.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方法型和综合型等四种主要类型。
二、填空题
1.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2.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3.讲义式提纲式 4.单课综合课 5.课的结构
6.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7.口试笔试 8.信度效度 9.记分评语 10.百分制等级制 11.文字等级数字等级
12.年龄知识程度 13.京师同文馆 14.能力兴趣 15.年龄 16.综合性可操作性 17.内容型形式型
第九章:德育(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 C 2.C 3.B 4.C 5.B 6.D 7.A 8.B 9.D
1.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7.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8.“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9.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二、填空题
1.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_______。
2.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_______、阶级性和民族性、_______与世界性等特点。
3.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_______和_______等构成。
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_______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5.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和__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6.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_______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
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_______。
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
9.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_______。
1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
11.说服法包括运用_______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_______进行说服的方式。
12.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_______的示范和_______。
13.陶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艺术陶冶等。
14.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_______、批评处分和_______方式。
15.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_______和_______能力。
16.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_______和_______等能力构成。
1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___是基础,_______是关键。
18.“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
20.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
21.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_______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22.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
23.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二、填空题
1.道德教育 2.历史性继承性 3.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4.个体社会化 5.德育内容方法 6.主导主体
7.认识基础 8.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9.德育方法 10.说服教育法 11.语言事实 12.教育者学生中的好榜样
13.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14.表扬奖励操行评定 l5.抗拒腐蚀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16.自我激励自我调控
17.知行 18.陶冶法 19.榜样示范法 20.两难问题 21.实际活动 22.陶冶法 23.品德评价法
第十章:班级管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D 5.B 6.D 7.D 8.B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
A.教研组
B.年级组
C.班级
D.班级小组
2.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杜威
3.在1 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
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5.班主任与学生基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6.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
A.法人
B.监督人
C.辅导员
D.领导人
7.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二、填空题
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_______。
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_______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3.在19世纪初期,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____”,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 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___.
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_______。
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_______。
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_______。
8.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是_______。9.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_______提出的。
10.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_______。
二、填空题
1.埃拉斯莫斯 2.《大教学论》 3.导生制 4.京师同文馆 5.班级常规管理
6.班级平行管理 7.班级民主管理 8.班级目标管理 9.德鲁克 .班主任
1O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练习,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每小题1分,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前材料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
名词:34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况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简答:1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心理规律,科学的解释人的心理现象;运用心理规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