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篇:石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感知写法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
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6、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
有的……
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
第2篇: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有条理地记叙一种水果。
3、熟知石榴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难点: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文本的写法,写一种水果。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家乡枣庄的石榴园驰名中外,这令作者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还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分为4个阶段: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季结果。(师板书)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枣庄的石榴园,到哪里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不同季节的石榴的,齐读课题:
16、石榴
任务一:体会石榴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学习策略: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石榴叶子、花、果实特点的重点词句。
2.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
展示交流:
组员1:我来交流有关石榴叶子的词句:我在第2自然段找到了词语:嫩绿、郁郁葱葱。我体会到了石榴树的叶子又绿又多。
师补充:这幅图中的叶子多么光亮、鲜绿,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嫩绿”这幅图中的叶子多么葱翠呀,我们可以用郁郁葱葱来形容。
A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长得多快呀,谁来读一读?
B指名读,老师注意到你特别强调了抽出、长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呢?(石榴长得特别快,石榴树生机勃勃。)
抽字把枝条的生长过程形象的刻画出来,给人一种动感。C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也想读吗?试一试。
D最后齐读,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读出了新生的感觉,真棒!组员2:我来交流有关石榴花的词句:我找到了词语火红,这是说石榴花的颜色。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就变挂满了枝头,我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石榴花的数量很多,而且生长速度很快。
师补充:
1.我们一起去瞧瞧他们是怎样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的?(播ppt)2.指导朗读: A假如你就是一朵火红的石榴花,你会怎样把自己的美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B谁愿意把自己的美丽展现给大家?
C别把你的美藏起来,大胆展现自己的美丽吧。
同学们读得真好,从你们有声有色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石榴花。
组员2: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石榴花比作了小喇叭,写了石榴花的形状。
师补充:
1.哪个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仿佛)
2.为什么会把石榴花比作小喇叭?(本喻体相似)走近看,这石榴花跟小喇叭的确很相似,难怪作者会这么写。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鼓着劲可以看出石榴花开得?(生机勃勃)你能读出这股劲吗?试着做动作读一读。
4.作者眼中的石榴花是什么样呢?(播放ppt动态 颜色 形状 花势)5.除了这一自然段的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热闹:许多花争着开放,就像许多小朋友凑在一起,多热闹,多有意思呀。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4句。
过渡:石榴树的绿叶红花很美,但是更美的还要数秋天的石榴园了,因为秋天的石榴园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你瞧: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小石榴。继续交流描写果实特点的句子。
组员3:请大家跟我看第3自然段: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句话写了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
师补充:
1.石榴表皮的颜色可真丰富啊!考考你们谁的眼睛最亮。
A出示第一幅图,这个石榴什么颜色?用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就是(青绿色)
B出示第二、三幅图,这两个石榴颜色有点接近,是一样的吗?看看你观察得仔细不仔细?(前面一幅黄中带红,后面一幅是青中带黄)
C出示第四幅图,这个石榴又什么颜色?(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如果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颠倒顺序,行不行?
作者按石榴成熟的规律,把颜色的变化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看出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指导朗读,注意语速较慢,自由读,指名读)3.在这句话中,作者为了写出果皮的变化,还运用了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哪些词明确告诉我们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有先有后呢?
先______逐渐_____最后_______ 这样的词语一用,说话就很有条理。练写句子,这样的说话很清晰简洁,别人一听就能明白。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能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
小石榴一天天成熟了,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
组员4:请大家跟我看第3自然段的第4句话: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句话把熟透了的石榴当成人来写,是一个拟人句,写出了石榴的可爱。
师补充:
1.你瞧,这些石榴可爱吗?可爱在哪?(笑)谁会笑?什么时候会笑?这是一个拟人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石榴看作成一个孩子,让我们觉得石榴特别可爱,也让我们觉得更加生动。你能把它的可爱读出来吗?(指名读)
2.这些石榴娃娃是怎么笑的呢?(请你来笑着读一读)好玩吗?
3.出示图片:这个石榴(笑得咧开嘴),这个石榴(笑破了肚皮)同样是笑,可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写笑破肚皮呢? 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要在他非常成熟的时候,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你能从植物的生长过程来说,还有呢?文中用了哪个词变现笑的程度不一样?总结:甚至后面笑得更厉害了,我们用甚至来表示笑的程度越来越深,说明石榴越来越成熟。
4.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石榴笑的程度不同吗?男女赛读 5.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过渡:石榴娃娃可爱在哪?石榴娃娃为什么这么高兴?
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这些石榴会怎样向人们报告这一喜讯呢?练习说句子:
2.人才会报告些好消息,哪些词把石榴也当做人来写?(急切地,扒开,张望)这些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榴。石榴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心情,会笑,会动,你能读出石榴娃娃那种急切的心情吗?边做动作边读。
3.这个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娃娃的活泼可爱。你也能写出这么可爱有趣的句子吗?试着仿照作者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小蝴蝶 小鸟 拟人句练习4.作者把一个个石榴果当成可爱的娃娃来写,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他对石榴的喜爱,你们喜爱这些石榴娃娃吗?带着喜爱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你们看到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了吗?瞧,多么活泼的小喇叭,多么可爱的小娃娃,作者奇特的想象让文字都变活了,跟你们读着、谈着,老师也觉得这两段话写得特别生动、有趣。同学们,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老师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看来,作者细细的观察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正是因为作者用眼观察,用脑想象,那火红的石榴花才会在他的笔下幻化成一个个(小喇叭),那熟透的石榴才能够(笑了),石榴娃娃才能写得那么(顽皮可爱)。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过渡:石榴子儿是什么样子呢?它的味道怎样呢?读完第四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任务二:体会石榴子儿的特点。
学习策略: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石榴子儿在形状、颜色、味道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展示交流: 1.(师出示石榴实物)看,这是什么?剥开外皮,我们看见了它们的样子是,读(课件出示:样子: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看见了它们的颜色是(课件出示: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取几粒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是(课件出示:味道:酸溜溜、甜津津)师:看,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品尝到的。
3.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第四段(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评价:①你的朗读能让人听了就想尝一尝
②你的朗读仿佛让人看到石榴子儿是玲珑剔透的!
4.提问:作者在写这石榴子儿时,他是按什么步骤来描写的?(学生交流)作者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味道,很有顺序。(板书:形状、颜色、味道)5.看来今天同学们大有收获,不仅学习到了优美的语言文字,更收获了写作方法。
师过渡:在第四段中我们通过小眼睛看,先观察石榴子儿的颜色和形状,通过小嘴巴尝,知道了它的味道,最后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还可以闻一闻,摸一摸。我们在写一种水果时,也可以按照作者写石榴子的这种方法来写。仿写:老师也请你们按这样的顺序来写一写。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水果,仿写第四段。
布置作业: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然后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检测导结: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按照“春天→_____→____”的时间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在写果实的时候,写了石榴_______的变化、形状特点以及石榴子儿的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石榴生机勃勃的叶,竞相开放的花,俏皮可爱的果,并且亲口品尝了它的滋味,让我们打心底里感到了石榴是美丽、活泼、可爱。作者能把文章写得这么美,不仅是因为他的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更是因为他有一颗满怀着爱的心,那就是对石榴的(喜爱),对家长的(热爱)。让我们也带着一颗满怀着爱的心,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第3篇: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8篇)由网友 “甘梅炸排骨”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第4篇:《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石榴》教材分析: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还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学生阅读、习作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瞧,这是什么?引出《石榴》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进石榴园去看看美丽的石榴花和可爱的石榴果?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体会写作手法。
1、师:第一自然段,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明石榴园名声很大吗?
2、师:指导朗读(读出石榴园名声大的感觉)设计意图:
3、师:打开书,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一边
第5篇:《石榴》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语文版)
《石榴》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授课人:罗会荣
课题 石榴 作者 郭沫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教师归纳)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
第6篇:《16、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
《
16、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肥市四河小学
高晓娅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石榴》一课是一篇非常标准的习作例文。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正可以在学习美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将石榴花的美丽、石榴的可爱以及作者对石榴由衷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2、学会9个一类生字和读会4个二类生字,并学会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
第7篇:《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
第8篇:《石榴》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石榴》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板书设计:
16、石榴
叶 嫩绿 郁郁葱葱
可 爱 花 火红 小喇叭
美 果 高兴地笑
(子) 色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五、教学过程 :
A、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B、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