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第1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李永强 刘婷
教学设计,就其本质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则是着重于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而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1、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主体参与的思想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面对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就是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教学资源,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学说》一课时,根椐班级农村学生较多的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夏天的某个时候,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客人,父母打算让客人留下来吃饭,于是就考虑为客人准备点什么好吃的呢?忽然妈妈看到自家院子里养的笨鸡,就叫家里孩子把下蛋母鸡抓来招待客人。如果让你进行选择,你是抓下蛋多的,还是抓下蛋少的呢?为什么 ?同学会马上回答,自然是要抓下蛋少的。那么,这里有什么规律在起作用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做的道理,最后概括出人工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新的课题,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再比如:在学习《生殖的种类》一节时,其中有一种叫做出芽生殖的方式,教材中举出了水螅的例子,用来具体说明这种方式的特点,而对水螅来说其繁殖方式不只是一种,还有有性生殖,以此来补充、完善教材。除此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水螅的独特而有趣的运动方式。比如:用完整的一只粉笔来演示水螅的翻筋斗式的运动,用手指在黑板上演示它的尺蠖式的运动,并配以形象的语言加以说明。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同学们极浓厚的兴趣,使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样是这节课中的营养生殖方式,在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出其定义和特点之外,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繁殖花卉的方法,比如:一般家庭都莳养的君子兰花,其常用的繁殖方式是进行分根,还有虎皮兰、滴水莲、马蹄莲、夜合、吊兰等。属于用扦插法进行繁殖的常见是芸花、仙人掌、蟹爪兰、柳桃、虎刺梅等,这些花实验室都有,可以让学生在上完实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一认识每种花卉的适应性特征和繁殖方式,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将花盆进行换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此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恰当地引入教学材料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优化课堂教学,其中对教学材料的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绪论》课的学习中,除了重点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之外,对于生物学及其发展方向上的问题,也应该做重点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根椐目前学科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关注程度,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科研成就。比如,1997年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了克隆羊“多利”,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可以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多利”诞生的意义?有何价值?为什么能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于有些国家领导人马上向外界声明:绝对禁止克隆人。此项科研成果的产生,将意味着无性繁殖技术已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该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总体目标、最新科研动态,以及发达国家科研人员对其重视程度和我国科学工作者参与情况等一些相关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另外,还可以介绍有关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些典型的事例,比如:今年入春以来,几场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现象,其危害、成因及治理情况;再有海洋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在我国沿海的海湾地区和入海口处,近些年来经常发生“赤潮”现象,分析这种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异常生态现象的根本原因,人类自身的责任难以推脱,是人类亲手制造的这种自然灾难。以此唤起同学们的生态意识,从自身做起,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3、教学设计还应多联系实际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突破疑难点。例如:在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内容时,涉及到种群特征中种群密度的特点知识,可采用举例法进行讲解。如:在咱们校园范围内,蚂蚁种群的密度、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与学校饲养的家鸽种群密三者相比较,谁的种群密度最大?谁的最小?同学们会马上说出蚂蚁最大,褐家鼠次之,家鸽最小。由此引导同学总结出种群密度的特点之一: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这样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较抽象的内容。再比如:在讲单倍体概念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概念,可以蜜蜂中的雄蜂为例。从雄蜂的来源看,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因而可把雄蜂看成是单倍体生物,还可以进一步简介雄性蜜蜂如何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情况(假减数分裂),以此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让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讲《染色体变异》一节内容时,其中涉及到由于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而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可以举人类本身的例子,如从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上来看,有XXY型,多了一条X性染色体,染色体总数达到了47条,为男性患者;还有XO型,少了一条X性染色体,染色体总数是45条,为女性患者,并简单介绍在人群中这些人各自表现出的症状。最后,概括指出它们同属于发生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情况,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教学设计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设一个生动诱人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思考。比如:在讲解《生物进化的证据》里胚胎学上的证据时,可把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的初期图从挂图上逐一剪下来,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从中辨认出,哪个是人的?哪个是猪的(可提出其它七种动物中任何一种)?为什么?同学们可以进行分组讨论。结果是没有一个同学能准确地回答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们无法进行准确辨认呢(教师接着继续发问)?学生会马上回答:原因是这些动物的胚胎初期都非常地相似。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学生会很快回答出:都具有鳃裂和尾。
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异,实际上往往是由于不同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差异对教师固定的单一教学手段、方法及问题提出模式的反映。因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把握共性的同时,必须考虑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多重分析和探讨,以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产生的不同的认知模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积极地介入到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从而真正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2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
一、优化新课导入,激发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前提。“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先写了一个分数,问学生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能!”。接着,我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分数,先自己算算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再来考考老师,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很快判断出哪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很快准确地判断出来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
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等等。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积极的情感为有效的能动作用和思维的创造性提供了背景动机。
二、优化教学方法,开发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既使学生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地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善于从实际出发,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例如,建立“体积”概念时,大多数教师设计这样的实验,将一块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容器中,观察水面的变化,再从中取出石头,观察水面的变化。问:“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对学生来说,往往会联想到是因为水中增加了石头的重量的缘故。为了让学生的思维避开这一误区,我在完成上述实验时,并不急于抽象概括,而是安排了第二层次的实验,将比石块大得多而重量明显轻于石块的泡沫塑料块浸没在水中,观察比较放进铁块与放进泡沫塑料块时,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一下被激起学习数学的内在兴趣,纷纷展开讨论,既深刻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创新方法有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开放教学法等。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学法指导,引导再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创新。
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思维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当学生直观初步认识了和后,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发给的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自己折一折,怎样才能得到它的?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折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这样一方面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了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标新立异,让学生敢创新。
求异才能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动力,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教学27-3时,教师在采取教材上给定的解题方法(把23分成10和13,用13-7=6,10+6=16)教学后,学生从另一角度思考,得出这样的解题思路,把23分成10和13,用10-7=3,13+3=16。不论学生这种方法与教材的编排意图怎样,但这种思维上的创新,教师应给予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3、质疑问难,让学生会创新。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学生1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得到了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后,学生2提出:“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学生3提问:“你为什么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第三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也是关键的问题。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再次研究探讨,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优化练习设计,突出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靠保证。对于每一个数学问题,所求的答案是相同的,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往往不同,想法、设计表现得独特,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既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又是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在课堂练习中,可创造性的设计具有独立思考,有一定难度的开放性习题。
开放性的习题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条件开放。
在教学“倍的认识”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在动物园里有猴子6只,熊猫2只,梅花鹿8只,天鹅3只,大象1头”。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任选两种动物说说它们的倍数关系。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学生在两个量都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从中获得不曾有的思维方式。
2、问题开放。
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如“一个运输队运送粮食,上午运走500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走18000千克,每袋50千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思路开放。
即题目可以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多角度进行思考、探索。如“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竞赛结果,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题就有好几种解题思路。
4、结论开放。
也就是一题有多个答案,甚至有无数个解答结果,而且大部分的题目在解出不同的结果的同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你能写出一个比大,又比小的分数吗?”此题就需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两方面的知识,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分别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3倍„„,或直接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3倍„„,这样就可以在这两个分数之间找到很多个分数。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任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造就出创造性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第3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七步教学法”
什邡市七一中学宋娟
随着英语学习难度不断加大,给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了以下英语课堂七步教学法。
1.预学。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能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或课后解决。把这一课前预习,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不无原因,学生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且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坚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的效率。
2.导学。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学部分,教师不能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听读。学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
第4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范例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范例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范例
篇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设计一定要有科学性。我们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十要素:教学目标要优化,教学重点要突出,教学内容要全面,教学过程要流畅,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活动要多样、要有实效,教学指令要清晰,教学结构要严谨,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根据这十条要素,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指导学生轻松学习、高效学习、学习。
一、教学目标要优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
第5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基于扎实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让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对教学方案进行设想和编制的系统规划。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程序的预设状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对教学方案进行设想和编制的系统规划。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程序的预设状态,具有超前性,尤如文章的“谋篇”。好的教学设计应具有如下的特点:有一定教学理论支撑,体现科学性;把握和权衡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状况,预设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活动程序和教学效果,力争全面性;将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技术,注重实用性;集教学改革成果和素质教育精髓,突出创造性。
电大开放教育的课程辅导教师,与一般学校的教师不同。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而且还具有以
第6篇: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
第7篇: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精选4篇)
第1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李永强 刘婷
教学设计,就其本质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则是着重于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操作实施方案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着眼点,而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1、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主体参与的思想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一过程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面对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就是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教学资源,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生物进化学说》一课时,根椐班级农村学生较多的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夏天的某个时候,家里突然来了一位客人,父母打算让客人留下来吃饭,于是就考虑为客人准备点什么好吃的呢?忽然妈妈看到自家
第8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10分)
1.明确(目标清楚明白,具体,便于师生操作)(3分)2.恰当(符合大纲、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3分)3.全面(体现知识、能力、思想等几个方面)(4分)二.教学方法设计(9分)
4.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5分)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4分)三.教学程序设计(10分)
6.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4分)
7.教学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根据实际需要有些教学环节中有小步骤设计,教学环节或小步骤时间分配合理)(3分)
8.教学程序设计巧妙(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和方法运用上新颖独特,有艺术性)(3分)四.教材处理设计(20分)
9.教学思路清(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4分)
10.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3分)11.突出重点(体现在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之中)(5分)
12.突破难点(体现在教材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