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
第1篇: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
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感情真挚的思乡曲。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之情。如霜的月光无声的拨动着诗人的心炫,触动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学情分析:
《静夜思》这首古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能够朗读和背诵,但往往是无心背诵,并不能了解其内容。特别是难读的字音读不正确,读不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所以读正确和读出古诗的节奏,需要老师的引领与指导。设计理念: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想象的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一、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利用拼音识字、语境识字,有意识的运用识字方法。运用已知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生字。思、床、故。利用生活经验识字:夜、2.能正确朗读古诗,通过范读、模仿读,引领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美,体验古诗音韵美;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李白浓浓的思乡之情,并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拼音识字、语境识字,有意识的运用识字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美,感受古诗音韵美;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李白浓浓的思乡之情,三、学前准备:师:识字魔方、音乐、PPT 生:无
四、课时:共2课时。
第1课时:识记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课时:书写生字。五: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的怎么称呼我吗?我叫李超,大家可以称呼我为李老师。再次见到你们老师特别高兴。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时间,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 生:好!
一、重温古诗,走进诗人。
(一).从入学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接下来我们来做个背诵古诗的小游戏。准备好了吗?
课件:直接出示
1.看题目,背古诗。唐,孟浩然的《春晓》你能背下来吗?一起背。2.听古诗,说题目。
导语: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然后再举手。
评语:这首古诗是我们上学期学的,你依然还记得这样清楚,你可真棒。
3.读古诗,说作者。(古朗月行)
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点击图片李白图像。
总结:李白可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一生写了好多的诗呢。今天老师再和同学们学习一首李白的诗《静夜思》
好,时间差不多了,准备好铅笔盒、课本。为了方便使用,把铅笔盒放在左上角。小班长在哪里? 师:上课。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的环节,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在公共场合上课的紧张情绪,通过不同形式的古诗背诵,让学生不仅回忆古诗,更让学生在说,听,想方面得到全面的唤醒。4.板书课题。
看老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8.静夜思
唐.李白
(二)朗读古诗,识记生字。
导语:课前通过和大家交流,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已经会背这首诗了,是吗? 谁来背给我们听听。(评价:你背的很熟练;你的声音很响亮)古诗会背了,那么你把这首诗正确的读出来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43页。1.自主朗读古诗
接下来,请同学们端起课本,身体坐端正。读的时候注意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比一比那个小朋友做的最棒。
【设计意图】:在读书过程中有意识渗透读书习惯的养成,渗透自主识字、语境识字、拼音识字。2.组织展示,朗读情况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1)诗的呢?(2)交流感受
总结:读古诗,就要像李老师这样读出诗的节奏。课件出示:
你来学着大屏幕上的样子,画一画节奏。生在书上画出节奏。(3)师范读 教师范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诗应该怎样读吗?认真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古看大屏幕,仔细听,老师是怎么样读出这首诗节奏的?
想要把这首诗读好,还需要反复练习。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练一练。你也学着李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这首古诗。(4)展示朗读
评价语:大家听听这位同学读出节奏了吗?注意到停顿了啊?
(评价:你读的很有小诗人的感觉。你读出了诗歌节奏;你如果读的再慢一点就更好了)指生读
读的很有节奏感了,如果不看大屏幕,你也能背的这样好吗? 【设计意图】:在倾听中培养语感,在学生朗读时间中读出语感(节奏),在朗读中感受音韵美。(5)顺势熟读成诵。4.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创设情境:同学们,李白26岁那年是他第一次离开家,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的月亮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代表着团圆。李白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望着地上冰冷的月光,他不禁想起来盼望自己回家的父母还有他的朋友们。师:此时此刻,李白在想什么呢?
指生说。总结:是啊,想爸爸妈妈,就是想家,思念故乡啊。5.师范读。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在脑海中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6.你也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先练一练。7.指生读
谁愿意带着这种感受也读一读这首诗。
小结:刚才我们把这首诗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思念家乡的情感。对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识记生字,习得方法。1.PPT出示带拼音生字。
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认识的生字呢。看你能认识它们吗? 你试着读一读这些字能认识吗?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同桌互读)
认读方式:同桌两个人左边同学先读,右边同学听,读完后,再换过来。开始吧。
师:指生读。听听他读的对吗?如果读对了,你跟着读一遍。如果不对,请你赶紧帮他纠正。
3.小组游戏识字。
小朋友们认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识字小游戏。你们看,这是什么? 识字魔方。
师:对,这个魔方上面有这节课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你们想不想玩玩这个魔方识字小游戏? 生:想!
师:好,每个小组长像老师这样在桌子上面滚动魔方,其他小朋友一起读落在最上面的字。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比比哪个小组收获最大。请小组长拿出魔方,开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识字魔方的游戏。
师:看,小朋友玩得多有趣啊。到底哪个小组收获最大呢?我们试试看,按小组顺序来读魔方上的字。教师操作魔方,生读教师手里魔方上的字。【设计意图】:学中玩,玩中学。这个识字魔方游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识字欲望,由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玩得积极、开心,并且收获很大。这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也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自主合作”依然是这节课的主旨。4.夜、光,利用生活经验认记生字。5.床、故、思
你们看,老师这里还藏着几个字呢。认识吗?
床,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就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来认识这个这两个字:思、故。
“思”这个字,心字底。你猜心字底与什么有关?
只要带有心字底的字都跟心里的感受有关。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带有心字底。
6疑,这个字有点难认。跟老师读:疑问的疑,怀疑的疑。疑疑疑
看,大家就在这个小游戏中边玩边收获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真不错!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引入,让学生深刻识记汉字的方法,感受汉字魅力。落实方法,以一字带多字。借助表情了解字义、借助词语了解字义、借助生活中的经验说话了解字义,不同了解字义的方法也是一种语文的渗透。6.利用儿歌,巩固生字。
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儿歌里,你还能读准确吗?(男生读、女生读)李白离家乡,夜晚看月亮 月亮发亮光,照在床头上,举头望明月,思念我故乡。
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孩子喜欢背儿歌的特点,尝试着把生字放在童谣中识字的方式,让孩子认读生字, 总结:同学们读的可真棒。
下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2篇:静夜思教学设计
6静夜思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学习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学习难点: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背诵喜欢的古诗。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图画激趣
出示图片,说说自己看到的。
2、介绍诗人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3、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2)检查识字效果: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随诗读准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们有些不服气了,它们跑出课文,到投影仪中排好队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们敢向它们挑战吗?
(课件投影生字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师:现在我们先请小朋友们在下面热身,自由认读生字,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师:热身完毕了吧,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师:同学们,现在该到你们展现的时候了哦!请你们齐读生字,注意发准字音。
学生领读、分组读、指名读
(3)游戏巩固。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词,指名读
(5)交流方法 学习古诗
(一)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3、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4、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5、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二)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⑴ 指名读古诗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⑶ 指名说说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4、入境朗诵
⑴ 学生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⑶ 师范读
⑷ 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⑸ 学生练读
⑹ 指名朗诵
⑺ 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五、指导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2.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3.评价学生作业。课后反思:
7、小小的船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天、只、儿、两、见”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
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展示背诵《静夜思》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屏幕显示配乐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
一个小女孩儿张开双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用自己的话说说。2.揭示课题。
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小小的船》。3.读课题。
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
4、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1、出示导学提纲,学生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2)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
(3)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4)互相检查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5)课文真的是写船吗? 看课文、看彩图、读课文找依据 2.认读生字
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
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带读
3、朗读课文(1)师范读全文。
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2)用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 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组成?(3)挑战读。
(4)齐读。边看课件边模仿着读,要求读流利。(5)小组比赛读。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填空
()的月儿()的船,()的船儿两头尖。我在()的船里坐,只看见()的星星()的天。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
2、老师示范
3、学生描红评讲看谁写得美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出示生词 指名认读
小船 弯弯 坐下 只看见 闪闪 星星 蓝天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谈话激趣
2、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1.学习一、二行诗。(1)自由读课文
(2)指导划出写“月儿”、“船”的词语。(3设疑
为什么用“弯弯的”、“小小的”而不用“弯的”、“小的”? 投影句子比较弯的月儿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5)指导朗读。“小小的”、“弯弯的”读出小和可爱。(6)齐读。读出月亮的可爱以满怀喜悦的心情去朗读。2.学习三、四行诗。
(1)我们一起划船在蓝天上面到处走走,哟,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天空)(2)课文写的星星是怎么样的?(闪闪的)天空呢?(蓝蓝的)(3)设疑:为什么用“闪闪的”和“蓝蓝的”? 投影句子比较只看见星星和天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4)指导朗读。读出星星、天空的美丽可爱。3.语言训练感受夜空的美。4.教师范读课文
5.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6.学生表演读。
7.我们继续往前走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进行说话训练。“我看见了”。可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例我看见了校园、北京、外星人、嫦娥、玉兔„„ 8.指导背诵。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1、连一连。
弯弯的 天 小小的 船 闪闪的 月儿
蓝蓝的 星星
2、我会说
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闪闪的星星像()。课后反思:
8、阳光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1个偏旁“双耳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展示朗读背诵《小小的船》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谜语激趣
什么闪亮亮,花儿见了咪咪笑,公鸡见了喔喔叫?(阳光)我们今天学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阳光》
2、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一)自主交流,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
2、文中哪个字你觉得读起来有困难?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在小组中交流交流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
4、交流反馈
加一加:阝+日=阳 亻+象+像 日+十=早 扌+立=拉 辶+井=进 日+辰=晨 整体识记:金、野、更、面、长、谁
5、教师拓展新方法
动作记词语:做一做“拉”和“进”的动作 同一特点:阳 早 晨都有日字部 组词法: 金 阳 野 面 更 早 晨
6、出示词语
阳光 好像 金子 田野 更好 面条 早晨 早上 长长的 晨读 拉面 拉开 进来 进入 进出 谁的 谁家
自读、指名读,读对了带大家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拼拼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听教师范读,交流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1、说说这一节的收获。
2、给下面的字加拼音:
阳 像 金 野 更 面 长 早 晨 拉 进 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出示词语,指名读
阳光
好像
金子
田野
更大
河面
早晨
拉手
进入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谈话激趣
2、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1、自读课文,思考:阳光洒到了哪里?
阳光像金子,洒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看,阳光洒到了哪里?(出示阳光照亮大地的图片)。
2、交流汇报
田野、高山、小河分别在哪呢?
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并带着其他小朋友读一读
3、朗读感受阳光的宝贵
(1)阳光洒遍了田野,田野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2)阳光还洒给了谁?他们分别有什么变化?从中你又有什么感受? 阳光很宝贵,它能使植物生长。
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阳光很宝贵,它能使植物生长。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阳光很宝贵,它能使景物更漂亮。
(3)指导重点语句:为什么说:“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4)更是什么意思?(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
说明阳光很宝贵!(5)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出示金子图片 教师点拨: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的,很宝贵)
(阳光也是金黄色的,也是闪闪发亮的,也非常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教师点拨:课文最后说“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这是为什么呢?
(阳光能使植物生长,能使小朋友们长高,可是金子不能,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齐读课文。
(2)擂台赛读课文(3)背诵全文。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完成下面的填空。
因为有了阳光,禾苗(),小树(),小河()课后反思:
9、影子
学习目标:
1、学会“子、在、也、手”四个字,会认“影、前、后、走、左、右、拍”七个字。会认笔画“乛(横钩)、乚(竖弯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有趣现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识字、写字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展示背诵《静夜思》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外面的天气多好呀!当你们站在太阳底下时,会看到脚底下踩着什么呢?对了,是影子。今天,我们就来和影子交朋友。
2、板书课题。指名读,提示轻声的读法。齐读
3、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田字格里的字,多读几遍。
2、在四人小组内进行读生字的比赛(1)个人练读生字,作好比赛准备。
(2)小组检查评比。组长出示生字卡,学生轮流读生字。(3)小组代表参加全班的读字比赛,评选“百灵鸟之王”。
3、做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字,可以抽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4、再读读课文,看看能读好吗?
自己练读,同位两人互相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正音。
5、听老师读课文,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课文再读一遍。
6、再指名,与老师分节读。同位两人学着样子,分节读课文。
(二)巩固练习:
再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三)想一想,并去找一找,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看到影子?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1、说说这一节的收获
2、给下面的字注音
影
前
后 常
跟
着
黑
狗
它
朋
友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它。
2、师范写。
3、生在书上描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出示词语认读
影子
前面
后边
常常
跟着
黑狗
朋友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啊有一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它是我的好朋友,和我永远不分离(晴天里有它,雨天里没它)。你们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生猜:(影子)
2、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划上横线,读一读。
3、(1)、指名读。
(2)全班一起来读读这么可爱的影子吧!
4、师问:对这些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1)说影子像小花狗、或小黑猪行不行?
(2)为什么是常常不是天天呢?
因为影子总跟着主人喜欢跑前跑后。就像自己养的可爱的小狗。
常常是指经常而不是指天天,因为雨天或阴天就没有影子啦。用“常常”来说句话。
5、第二节有趣的地方呢?指名回答
“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读时要注意什么?
分男女生读、同桌读。
6、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因为影子最害羞,它总要躲在与太阳等光想反的方向。如果太阳在这个方向,那我的影子就在这个方向(师用手师示范几种情况)。
7、做游戏,游戏要求:一人拿电筒(当做太阳),另一人拿一个瓶子(当做自己),那电筒的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来对瓶子进行照射,通过游戏得出结论,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后、左、右?
8、你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试试,生练习。指名背诵。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我会说
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板书设计 前
9、影子 后 像小黑狗
左
右 像好朋友
课后反思:
10、比尾巴
学习目标:
1.学会7 个生字,学习6 个词语,认识4 个部首。2.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问句。学习难点:识字、写字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展示背诵《影子》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谈话激趣:
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我们去动物园游玩儿,看过许许多多 的动物。大家注意过这些动物的尾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
2、板书课题《比尾巴》,问:看到课题,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生质疑
3、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1.指导看图。
课文旁边画了哪几种动物?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来?
相机出现:公鸡鸭子
同学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猴子的尾巴很细、很长,向 上翘着,还有点弯曲。)
(小白兔的尾巴很短,紧紧地贴在屁股上。)(松鼠的尾巴蓬松松的,又粗又大。)
(公鸡的尾巴向下垂着,弯弯的。)
(鸭子的尾巴短短的,向后支楞儿着。)
(孔雀开屏了,尾巴特别漂亮。)
相机出现:长
2.学生自由拼读课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
5、出齐生字、词,指名拼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公gong 后鼻音。
长cháng 翘舌音,不要读成cáng。的de 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e。
6.齐读。
7.学习字形和四个部首。
8、结合插图理解词义。
9.巩固生字、词,记住新学的四个部首。
(1)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
10、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指名说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八——()鸟——()()扌——()白——()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它。
2、师范写。
3、生在书上描红。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展示善积累 出示词语 展示读
比尾巴
长短
猴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二、激趣质疑定目标
1、谈话激趣
2、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探究促能力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大声练读,教师巡回检查,随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4.相机指导难读的句子。
5.学习第一节课文。
(1)指名读课文。
这节课文有几句话?(三句。)
板书“?”:这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
读问句时,语气要向上扬,句末的重要词语要重读。
读本节中的三句话,可以突出“长”、“短”、“好像一把伞”。
(2)教师领读: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学生自练。
(4)看图学习。
第一句中的“谁”是指的什么?(猴子。)
第二句中的“谁”是指的什么?(兔子。)
第三句中的“谁”是指的什么?(松鼠。)
课文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5)看图学习第二节课文。
①指导学生看第一、二处插图,分男女生读第一、二句。②猴子和兔子的尾巴有什么不同?
看图,比较猴子和兔子尾巴的长短,让学生理解“长”和“短”在课文 中的意思 ③“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回答了第一节中的哪个问题?
④松鼠的尾巴跟猴子、兔子的都不一样,它有什么特点?(好像一把伞。)
“好像一把伞”,是不是真的就是一把伞?
(好像。)这个词是用来打比方的。同学们今后在说话时,可以学着用一用。
⑤第二节回答了第一节提出的三个问题。读这一节时,同学 们的语气要肯定、平缓。
(6)指导朗读、背诵。
背到“长”、“短”、“好像一把伞”时,让学生适当做些简单的动作,以帮助记忆。
6.看图学习第三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分别问了谁的尾巴?
(2)仿照第一节的读法,练读问句。教师强调“弯”、“扁”、“最好 看”的读法。
(3)教师领读。7.看图学习第四节。
①课文用“好看”来形容孔雀的尾巴,除了这个词语,同学们还能用上 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美丽、漂亮、艳丽、绚丽。)
②模仿课文,试用“„„最„„”说一句话
8.背诵全文。
(1)同位互背。
(2)分男女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背诵。
四、归纳运用会迁移
1、同桌两人用“谁的尾巴____? _____尾巴________。”说话
2、打开书85页,帮小动物画尾巴 课后反思:
第3篇:《静夜思》教学设计
8、《静夜思》教学设计
授课人:罗蓉
授课内容:《静夜思》 指导教师:王文珍
授课时间:2018年3月20日 授课班级:一(3)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疑”、“举头”、“思故乡”;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1、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词,勾画出生字;(2)检查学生的生字预习情况;
(3)用不同的形式反复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诗句理解,感悟诗意美。
(1)学生再读读古诗,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字词。(2)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做标注。
3、理解诗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
(2)用“思”扩词,从所扩的词语中选出字义。(3)串词意,用自己的话说
第4篇:静夜思教学设计《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静夜思》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静夜思教学设计《静夜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静夜思教学设计《静夜思》教学设计1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发展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诗教”的民族,孔子甚至把它强调到了“不学诗无以言”的高度,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古诗那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是任何文学样式所不能替代的。
历来的小学教材都编入许多古典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就有80首。这些古诗深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材简析
《静夜思》是选自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第三单元安排了一首古诗《静夜思》,三首儿歌《小小的船》、《影子》、《比尾巴》和一篇课文《阳光》,揣摩编者构成这一组课文的意图
第5篇: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
教学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记忆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乡”、“光”、“故”,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第6篇:《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励志小学 郑培雷
【设计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而文字符号本身较为抽象,它不像图画、实物可以直接引起视觉快感。这就给六、七岁儿童的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综观整个教学设计特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语文课堂应“以读为本”
根据“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应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字词,读中感知内容,读中感知意境,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
第7篇:静夜思 教学设计
《静夜思》语文教学计
人 教 版 一 年 级 上 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6课
二、【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深刻的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绘的境界。
三、【学情分析】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大部分孩子会背诵,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记忆古诗中的生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使孩子们由简单的古诗背诵,升华到喜爱,进而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1个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五、【
第8篇:《静夜思》教学设计
《静夜思》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是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是的思乡之情。
四、教具使用:
田字格黑板、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静夜思》,认识了很多生字、生词朋友,让我们再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看你还能不能读准它们? 逐一出示遮盖的词语:
夜晚思想木床月光怀疑 举手远望低头故乡
二、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指名展示,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2.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3.学习第二句古诗。(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