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鹅》的课堂教学设计
第1篇:《白公鹅》的课堂教学设计
《白公鹅》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④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①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② 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 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① 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① 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 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白公鹅①姿态②叫声③步态④吃相⑤玩相
B、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②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③ 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②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课后小节: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
第2篇:白公鹅课堂教学反思
白公鹅课堂教学反思
白公鹅课堂教学反思
《白公鹅》一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其他老师建议我对于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与《白鹅》一课比较。在导入时,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对比两只鹅的形象;在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时,我也抓住两篇课文对鹅的步态的描写进行比较;最后也把重点落在比较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上。
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这堂课我较大的收获:一是课文插图的利用。这堂课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是这堂课中激起的`一点火花;二是对写作方法的教学的体会。在《猫》和《白公鹅》两课中,我都教写作方法。两次都是先让学生找,但两次都发现学生很难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说了出来。经过这次课,我感觉到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再让学生进行体会,这样没有那么抽象,从而可以降低难度。
《白公鹅》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如丰子恺和叶.诺索夫同写鹅,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如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但在同一单元中同时出现两篇不同国家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鹅,这是过去教材中不曾出现的,而鹅这种动物在两位作家笔下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之处.在教学时如果注意和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会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对文章的写法会有所感悟。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上将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当前的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白公鹅》最后一句写到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它就要大吃一惊了为什么这里是熬(āo)(第一声)而不是(áo)(第二声)。熬在字典里有两种读音
āo和áo,前者的解释是烹调方法,把蔬菜放在水里煮:熬白菜、熬豆腐。后者解释为①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煮粥;②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久煮:煮盐,煮药。③忍受(疼痛或尖刻的生活等):熬夜,熬苦日子。显然联系上下文,是把白公鹅与蔬菜放在一起久煮,所以是第一声。
当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平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上将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涟漪一词,我引导学生从字形看,这个词语一定与什么有关?孩子们马上说出是水,因为两个字的部首都是三点水。一个孩子说是波浪,我一边用手比画大波浪,一边问:这样的波浪能叫涟漪吗?孩子们意识到涟漪是细小的波纹。再如耀武扬威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借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个词语的构词方法:这个词语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随着我手的指点,学生明白了耀和扬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第3篇:白公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腔、掂、涟、漪、虑、属、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公鹅》和《白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阅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创设情境,明晰任务。5分钟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先生《白鹅》一文中,那只高傲的、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吃起东西来三眼一板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又可爱,到现在仿佛还浮现在我们眼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于鹅的文章《白公鹅》(板书:白公鹅)。
2、(出示图)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 师:同学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猜想,让我们看看在另一位作家的笔下,这只白公鹅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好吗?
3、师:**你来读一下课文前的导读部分。同学们,通过导读你知道了什么?(1)作者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2)本节课要完成两个问题的学习: 白公鹅有什么特点?
第4篇:白公鹅教学设计
《白公鹅》教学设计
东河小学
何阳瑶
【教材解读】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这只白鹅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并体会作者描写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点】
理解白鹅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描写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PPT出示《咏鹅》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看见白鹅嬉戏的场面就写下了这首五言诗,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白鹅的声音,外貌,以及戏水时的场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同学们齐读。老师今天还想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第5篇:《白公鹅》教学设计
《白公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4、白公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丰子凯与叶诺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又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板书: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抓住重点词、句、段,了解白公鹅的特点。(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可包含朗读、心得、写诗、续写、片断仿写等)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
第6篇:白公鹅教学设计
《14 白公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4、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公鹅。(板书:白公鹅)
2、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大胆猜测,同是写鹅,俄国作家笔下的这只白公鹅会有哪些特点?
二、生字学习。
1、请同桌之间互相认读生字,纠正错误的读音。
2、出示词语,全班齐读。注意多音字。
三、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写了白公鹅的什么特点?(海军上将的派头)
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公鹅的特点?(走路的姿态、水中的活动)
2、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白公鹅走路姿势的特点。
(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3、朗读第三、五、六自然段,感受鹅在水中的活动:
提问: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 翅膀的
第7篇:《白公鹅》教学设计
《白公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公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公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④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①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② 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 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① 设计表格(或课件)
第8篇:《白公鹅》教学设计
《白公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公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白公鹅》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通过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课前准备:
词语积累卡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那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白公鹅》。读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自读课文,对比学习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只白鹅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