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2-12-05 08:28:07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

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

(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万火急险象环生一触即发急如星火剑拔弩张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四)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特点类型

结构用法语体或感情色彩语义

成语固定、四字严格书面语双层

惯用语固定、三字灵活口语、多贬义双层

歇后语固定、两部分灵活口语双层

谚语固定灵活口语比喻义少、多表面义

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1、结构上的稳固性2、意义上的整体性3、各自有特殊的形式

五、课堂巩固

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

(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

(2)、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

(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多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4)、情人眼里出西施、瑞雪兆丰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②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五)总结

4、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

(六)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第一、三题

第2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

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

(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迫在眉睫间不容发生死攸关近在咫尺刻不容缓十万火急险象环生一触即发急如星火剑拔弩张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四)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特点类型

结构 用法 语体或感情色彩 语义

成语 固定、四字 严格 书面语 双层

惯用语 固定、三字 灵活 口语、多贬义 双层

歇后语 固定、两部分 灵活 口语 双层

谚语 固定 灵活 口语 比喻义少、多表面义

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1、结构上的稳固性2、意义上的整体性3、各自有特殊的形式

五、课堂巩固

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

(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

(2)、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

(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多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4)、情人眼里出西施、瑞雪兆丰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②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五)总结

4、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

(六)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第一、三题

第3篇:《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学习过程

(一)、课堂活动

1.列举与“马”有关的成语。(至少三个)

2.展示课下收集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

3、汶川大地震,表现人们的心情的成语: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

(四)阅读“工具箱”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括填表格

特类点型 结构(字数) 用法 语体或感情色彩 语义

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

(五)课堂巩固

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

(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

(2)、背黑锅、穿小鞋、唱对台戏、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

(3)、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案3(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推荐)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4.4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 教案3(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3.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有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熟语更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熟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包罗万象的熟语世界,领略一下她的风采。

二、获取新知

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

看图猜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请同学们阅读第76页到第77页 “熟语老大哥:成语”一部分,了解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

成语——语言的活化石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喀布尔人》(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喀布尔人》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生平以及他的文学地位,文学成就。

2.本篇课文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1861-1941)

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一显贵家庭,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的熏陶,因而其文艺天才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901年,致力于教育改革,创办了一所新型学校,传播印度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1921年,这所学校发展成为著名的印度国际大学。

20世纪初,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这个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

(二)文学地位

他共写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3.4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三、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31 1.5电势差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3-1 1.5电势差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势差的概念;会计算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类比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势差的概念,电势能的改变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功计算。

2、难点:电势差的定义(比值)及“在电场中电场力对电荷做功引起电荷的电势能的减少”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电势差:(又叫电压)(1)定义:

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移到另一点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AB。

(2)定义式:UABWAB q(3)单位:伏特 符号:V 1V=1J/C(4)物理意义:

电势差的值即为电场力作用下两点间移动一库仑的正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例如:UAB=10V,移动1库仑正电荷电场力做功为10J,移动1库仑负电荷电场力做功-10J。

2、电势与电势差的比较:

(1)电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精品)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4 13.8激光教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物理 编写人:燕敬勇

审稿人:孔庆生

选修3-4第十三章第8节《激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解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特别是全息照相技术。只要求学生对激光有初步了解,知道激光和自然光的区别,但不给激光下定义,更不讲解激光产生的机理。关于全息照相的原理,理解相位差是形成立体图像的根本原因。由于本节知识重在了解,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激光的特点,了解激光的应用(2)知道全息照相的原理,理解相位差是形成立体图像的根本原因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收集整理有关激光应用的资料,培养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激光的特点及应用的学习,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激光应用的学习,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发现的科学的美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难点:激光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一些知识,对光的特点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种很特殊的光,就是

未完,继续阅读 >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