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教案

2022-12-17 08:17:09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透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难点: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教学器材: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眼镜在生活中很常见,它们可以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都是透镜)

二、凸透镜和凹透镜 1.概念

透镜:是用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厚度,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器件。其光学性质是利用光射到透镜上,一部分光通过透镜在两个表面上发生折射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

(薄透镜: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的透镜。)3.主光轴、光心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上。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 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位于焦点以外的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会聚后出射光线变为会会聚光线相交于一点;位于焦点以内的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会聚后出射光线仍为发散光线。凸透镜的焦点可看作是凸透镜能否使出射光线变为会聚光线的分界点。无论出射光线是会聚光线、平行光线还是发散光线,出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即使光束变窄向一起收拢。这就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下去更远离主光轴,使经过它的光束变宽,由于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四、焦点和焦距 1.演示 2.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又叫会聚透镜)。当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会聚到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由光路可逆可知,若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产生平行光。

凸透镜的焦距与会聚作用强弱的关系

凸透镜的焦距的长短表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偏折得越厉害。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凸透镜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光经透镜折射后总是向厚侧偏折。

3.凹透镜的焦点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凹透镜上经折射后变得发散,发散光束看上去好像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这个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由于该焦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的焦距与发散作用强弱的关系

凹透镜焦距的长短反映其对光发散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光经过凹透镜后偏折程度越大,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就越强。

五、教师进行小结

六、课堂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4)甲

(5)甲、乙两图中都是凹透镜。

板书设计

第2篇:透镜教案

透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

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哪些镜子?

生: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不同的镜子呢?

生: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

师: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有什么不同呢?生甲:形状不同

生乙:对光的作用不同。

教师演示:将光照分别射到平面镜和放大镜、近视眼镜上,观察现象。师生总结:平面镜——会发射光;放大镜、近视眼镜、会透光的镜子叫透镜。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透镜的知识。

板书课题:3.1 透镜

由生活中的镜子引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从对比中了解什么是透镜。

新课教学 探究 一:认识透镜

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动手动脑,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两个任务:①将透镜分类;②说出出它们的特征。

提醒学生:我们桌子上是实验用的是透镜,可以用手摸。但实际光学仪器镜头一定不能用手直接去摸!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

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生甲: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乙: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师生总结: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板书)

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

学生活动: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让学生鉴别它们是什么透镜?

学生鉴别后回答: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关于透镜,有两个名词必须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透镜的基础。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师:透镜是会透光的镜子。那么,透镜对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

探究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一:分别将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正对着平行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自制的平行激光垂直射入烟室,然后在中间分别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的路径发生怎样的变化,并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让同学们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光路图画出来。课件展示,师生总结:

1、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透镜的焦点

强调:透镜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焦点。

师:我们研究了透镜对光的作用。老师要告诉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重点研究凸透镜,凹透镜只要知道它的会聚作用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就对凸透镜作进一步研究。

师: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程度是不是一样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

演示实验:用烟室来展示出平行光分别通过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经迹,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大小。

师生总结,多媒体展示:

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小,会聚光的能力越强。

师:凸透镜的焦距非常重要,凸透镜的型号以及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都与焦距有光。下面我们就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师: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方法:将凸透镜上正对太阳光(或手电筒的光),调节光屏(白纸)的位置,使上面的光斑最亮、最小,再用刻度尺测出这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换另一各凸透镜,重做上面实验。

师:由于时间原因,这一实验请同学们带回家完成。事后大家交流。

小结

问: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些什么收获?

1、了解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通过实验,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其次,我们更进一步体验了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收获

(一)完成光路图。(见课件)

强调:①会聚与发散的含义;②折射光路也具有可逆性;③3条特殊光线。

(二)物理、生活与社会

(1)为什么不能把剩有液体的饮料瓶扔在森林里?(2)是谁惹得祸?

作业:

1、完成本节课后习题,并将3、4、5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2、收集你周围有哪些透镜;查阅资料,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

课后巩固、提高。

教学反思:

第3篇:《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透镜》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透镜》教案1

教学目标:

⒈使同学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成像有一定的规律,初步了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⒉使同学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通过制作土照相机,培养同学的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纸屏、米尺、半透明白纸、直径不等的较长纸圆筒、透明胶(浆糊)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师:出示放大镜,观察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⒉生:中间凸起,中间厚,边缘薄,能透光等等。

师:(小结板书)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能透光,这种镜片叫凸透镜。(也就是说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科学上用得更多的是凸透镜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名称更形象具体。教师连线强调凸透镜的结构特征。)

反思:此处的连线强调让同学对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刻骨铭心。

⒊师: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生:有放大作用,还有聚光作用。

师:凸透镜除了有聚光和放大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精选15篇)由网友 “七彩蝴蝶”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透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透镜教案

透镜教案

课 题 二、透镜 课 型 新授 课 时 3 主备人   整合时间   组长签字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以探究活动和阅读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 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加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 点 凸、凹透镜、焦点、焦距的定义。 难 点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突破策略 探究与感性认知 教学准备 激光源、透镜 交流意见         一、引课 方法⑴:①一队旅行者冒着-48℃的严寒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

未完,继续阅读 >

《《透镜》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透镜》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