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专项训练
第1篇:高中文言文专项训练
高中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同时进行。其基本含义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能对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情、理等相关内容的主要点作出概括,同时对于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所持的基本观点、态度,能作出准确的回答。由于本考点一般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因此,考查本考点时,实际上并非真的要求考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概括,而只是分析判断由命题者设计的有关这方面的题目的答案正确与否。当然,要能正确回答题目,得有归纳、概括文章的能力才行。
本考点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为了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章要点和中心的能力,设置者常常借助以下方法来命制干扰项:或张冠李戴,曲解原意;或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或真真假假,正误参半;或以偏概全,妄加推断;或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总之,是多方设卡,来综合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留心作者所写的人和事,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是答好这类题目的前提。
其次,是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应该尊重原文,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凡是对原文有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等内容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
再次,要充分利用选项,排除干扰。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设置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题目、出处、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等,我们就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最后,认真检查,全面验证。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原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却又否定不了,表明答案准确无疑。
范题精讲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解析:B.敏:聪敏。如《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A项中的之为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C项皆可理解成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D项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例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①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②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③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④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⑤不欲益其过而生怨。⑥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在说明自己的内心真实感情;⑥表明是自己对于财物的态度。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解析:B.虽然中途曾经后悔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B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解析:注意损益所以飨的翻译。
答案:(1)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2)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第2篇:文言文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二)(时间:40分 满分:54分 命题:范依强审核:贾润)2014、4、4
一、范仲淹二岁而孤(共31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并释义。(共10分)
①啖粥而读 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义:.
③食不给 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义:.
⑤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3分)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2分)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分)
③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3分)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共6分)
①;②;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2分)
6、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3分)
二、郑人逃暑①(共10分)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译文】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注解】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èn):卧席。
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阅读训练: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3)反席于树下().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齐人有好猎者(共13分)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家贫则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全部都是这样。
【注解】①旷日:荒废时日。
1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4分)
(1)入则羞对其家室()(2)其所以不得之故()..
(3)君宜致力于耕作()(4)于是退而疾耕()...
1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于是退而疾耕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1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美文欣赏:人生像什么
宋守文
人生像站在天平上,平衡的时候少,失衡的时候多。
人生像一条船,世界像大海,自身开船选好水流和方向;人生像一小溪,离不开溪水,又逃不过水下布满的礁石;人生像一条路,看起来很长,走到终点时发现原来很短。
人生像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胡乱使用是危险的;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只能阅读一次。
人生像一首诗,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一支歌,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就像爬楼梯,告诉自己:加把劲!一直向上行;人生像大舞台,有显赫的主角,也有无闻的配角。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独领风骚的风云人物,但,可以成为自己的主角,演绎自己独特地人生。
人生就像江水,虽然一去不复返,但江水并没有消失;人生就像月亮,虽然不断圆和缺,但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人生宛如湖泊中荡漾的涟漪,平凡却不乏美丽动人;人生仿佛绿叶上滚动的露珠,渺小却不乏晶莹剔透。
人生像浪中行舟,如舟上艄公,篙篙需要点在实处,不可有一篙落虚。人生就像一辆正在行驶的列车,到每一个站,总要加油加水,才能保证自己跑得更快一点。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遗憾的是,人生 4
还不如奕棋,失误了不但不能悔棋,也不肯再来一局。
人生宛如一条河,上游是童年,宛如美丽的小溪,清澈见底,欢歌笑语奔流而下;中游是中年,有瀑布有暗礁有曲折也有流畅;下游是老年,有污染有浑浊有沉淀,回归大海,有平静有辽阔有宽容也有博大。
人生如山,高低起伏不断,这样才能壮美;人生如浪,一浪接着一浪,这样才能前进;人生如钟,准确奏响时间,这样才有价值;人生如棋,要有远见卓识,这样才能胜利;人生如戏,扮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演绎成功。
如果人生像一道风景,那么只有在风霜雪雨的路上奋进,才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如果人生像逆水行舟,那么只有在险滩密布中勇搏激流,才能感受到奋斗者的充实;如果人生像一种锻炼,那么只有把握每一次机遇和挑战,才能锻造美丽的人生。
课外积累:语素含义迥异的合成词
在一些双音节词中,两个语素看似意义相同,其实详加考证,却发现其在古代汉语中有着较大的差别,我们阅读文言文时不可不察。
衣裳:上衣称衣,下衣称裳。疾病:小病称病,大病称疾。
牙齿:槽牙称牙,门牙称齿。皮肤:兽皮称皮,人皮称肤。
贪婪:贪财称贪,贪食称婪。寻常:八尺称寻,辈寻称常。
沐浴:洗发称沐,洗身称浴。超越:跳过称超,爬过称越。
羁绊:系手称羁,系足称绊。吹嘘:出气急称吹,出气缓称嘘。
讴歌:多人合唱称讴,一人独唱称歌。诽谤:背后议论称诽,公开指责称谤。孤独:幼而无父称孤,劳而无子称独。
皮革:带毛的兽皮称皮,去毛的兽皮称革。
坟墓:筑土而高者称坟,穴地而平者称墓。
广袤:土地东西的长度称广,土地南北的长度称袤。
幽默成语
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大的嘴----气吞河山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最大的差别-----天壤之别
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6
第3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文言文都很熟悉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谒公 (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
③不复下箸 ( ) ④公取自食之 ( )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 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