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教案
第1篇: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写作风格
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3、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内心独白,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4、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上课,同学们好。)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有四个大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曾这样描述《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人与海》。(2分钟)
二、问题设计及答案要点提示
1、课前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以做到知人论世。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的认识。(既然同学们不太了解,)那老师先介绍一下(找同学读PPT)不知道同学们对“迷惘的一代”有什么了解,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这些作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应战后的世界,可是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3分钟)
2、既然了解了作者,那么谁能讲一下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呢?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一下。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在归航途中,一条条凶猛的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依然没能抵挡住鲨鱼的进攻当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2分钟)
3、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那么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老人又是与什么鲨鱼搏斗?使用什么武器?搏斗的结果呢?)(8分钟)
第一次: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次:用刀子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
第四次: 用短棍击退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第五次: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没有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
4、文章通过五次搏斗塑造了老人的形象,从具体情节分析本文塑造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结合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以及侧面描写方法进行分析,从课文中找出语句。)(15分钟)
总结老人的品质特点:
1、坚强的意志(30页46段)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手被割破。“给割破的地方算不了什么。淌血会叫我的左手不抽筋”。心理描写文章中的1~3段花了许多笔墨来写鲨鱼,用鲨鱼的勇猛衬托出老人的坚强的意志。这是侧面描写。
2高贵的自信(27页10段)“但是我已经把那咬我的鲨鱼给扎死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灰鲭鲨,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心理描写
3、不败的生活准则(27页12段)“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心理描写
4、直面未来的勇气(28页21段)“在风已经变大船向前行驶的时候,他只看了看鱼的前面一部分,他又有点希望了,并且心想不抱希望才蠢哪。”心理描写
5、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中的心理描写有很多,文章中多次出现了“他想”,“他说”这些心理描写可以称为内心独白,这么多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8分钟)内心独白就是说话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自己在心里和别人说话,也可以是自己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这些内心独白中有一句已经成为名人名言:“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败他”。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意味着,人生来的使命就是奋斗,与命运的奋斗。或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亮剑,在亮剑中有一句话和这句话很相似:“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
(1)、这些内心独白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感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刻画了一个乐观、自信、坚毅的老人的形象。
(2)、赋予文章以哲理的光环,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了小说的重要特色。
6、一部优秀的小说不仅仅通过故事情节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是要通过象征表达一定的道理。那本文中的四个描写对象分别象征了什么?(4分钟)【不是重点】 桑地亚哥象征了一种英雄气概,象征了完美的人格,象征了一切有信仰的人们都将经受多灾多难的命运,而最终在精神上获得永生。大马林鱼则象征了人的理想,人的最高境界。
(马林鱼很美,但失而复得,喻世理想的高不可即,象征理想和现实的反差,理想在现实中的毁灭,象征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遭受种种艰难险阻(鲨鱼)最终落空的失落感。)
大海象征了神秘莫测的命运,有的时候,命运既施恩于人又捉弄人,象征了人生战场,人生存的环境。象征了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
鲨鱼象征了与人对立的邪恶势力,不可知的自然力量,包括厄运、劫难等。
7、已经分析了四个描写对象。那么在同学们眼中,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同学们之间讨论一下。(3分钟)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桑地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海明威的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再怎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凭借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他是硬汉形象的代表。他是一个捍卫了自己灵魂尊严的人。我们的人生也一样,尽管生活中会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要像老渔夫一样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用内心独白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并且学习了老人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硬汉精神。希望你们像老人一样永不言败。
四、板书设计
探讨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的乐观与阿Q正传中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吗?
第2篇: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一、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学法分析
首先,高二学生对海明威可能比较陌生,教学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寻找一些课外资料,以期能对他的作品和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本文虽然是节选,但是文章依然很长,所以,教学中尽可能的理清小说的行文脉络,如老人与鲨鱼较量的五个回合;其三,本文充满了哲理和象征的韵味,但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所以应该联系生活实际。
三、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
过程和方法:
1、梳理小说的脉络,并提炼主题
2、学习运用反衬、内心独白等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3、学习本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学会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精神
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解析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学习
四、教学流程
导语设计:
当我们嬉闹于欢乐的童年,当我们高歌在懵懂的少年,生命的长河已经注定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浪花的美丽,还有浪花下的凶险,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个词语“挫折”!既聋又哑的海伦,耳聋的贝多芬,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生活给予他们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挫折,然而,海伦成功了,贝多芬也成功了,史铁生也成功了,挫折造就出的却是生命的最强音。什么使他们脆弱的躯体如此强悍?什么使他们敲响生命的强音?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被称为“现代英雄神话”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他将用朴实无华的文字,阐释生命的意义。
走进作者:
请同学们自己谈收集到的有关海明威的资料,教师整理后梳理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早期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20世纪末回到美国,写了不小以拳击家、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子”性格。
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等
1、梳理小说情节
一个老人,一片大海,年迈的老人在海上到底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请学生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老渔夫桑地亚哥驾舟于海上连续84天,但是却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在别的渔民的奚落中,老人决定第85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本文节选的就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
提问:小说节选部分共有老人与鲨鱼的几个回合的较量?对象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五个回合,分别是与鲭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犁头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群鲨鱼斗
教师补充:一方是孤独的老人,一方是强悍的无数鲨鱼,一方是弱者,一方是强者,他们的较量,谁会胜利?
提问:老人与鲨鱼较量的五个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结果怎样?老人的身体状况又怎样?大马林鱼状况怎样?
学生回答:
第一个回合:用鱼叉(丢)、绳子(断) 老人手受伤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个回合:刀子(钝)、桨 老人手伤严重 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个回合:刀子(钝)、桨(断) 受淌血 半个身子被咬烂
第四个回合:短棍 手痛得厉害
第五个回合:短棍(丢)、舵把(折) 极疲乏 仅剩残骸
教师补充: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有人说,老人成功了,有人说,老人失败了,你认为老人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
学生讨论后回答,发挥其自主性。
教师明确:
失败者,奋斗两天却一无所获;成功者,老人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自我,精神上的胜利者。
提问:从小说情节中,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坚强、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的硬汉子的形象
2、 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在人物塑造上,小说采用了反衬法和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段,使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提问:学生找出对鲨鱼的描写并概括
回答:速度快、嗅觉灵敏、身子强健、战斗武器好
提问:如此精细的描写鲨鱼的特征有何作用?
回答:两者对比,反衬老人的勇敢、智慧
教师补充:何为反衬,借助于对立面之强来烘托主体性格之强。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小说中,不少地方都极力描写鲨鱼的勇猛、凶狠,从而衬托出老人桑地亚哥的刚毅顽强。
提问:每一次搏斗之后,小说都写到了老人的心理,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回答:战斗之后的一种缓冲,无数次心理的描写,让人看到老人的内心,从彷徨走向坚定,他有过后悔,但最终战胜自己,收获精神食量。
3、 重要语句的理解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解析:这是老人第一次回合之后的内心独白,也是此小说的核心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人桑地亚哥的生命理念。整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前句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磨难、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灭、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后句,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灵,那么,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4、 象征主义
题目是《老人与海》,而表明上,小说是写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经历,但实际上,老人的形象极具概括性,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人生的一种象征。老人桑地亚哥就是“硬汉子”的代表,大海则是生命旅途的象征,鲨鱼则是我们行走中的“强物”,厄运的象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们都要遇到挫折,被厄运所阻挠,只有经历与“鲨鱼”的较量,才能成为强者,唱出最美的歌。
5、 教师小结
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所以,你应当首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充实自我,以最大的热情去拥抱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向我走来,我将向什么样的生活走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懈努力,以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3篇:《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G(3-1.4)老人与海·教案。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难点: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
第4篇: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2-3-11 第4节 组长签字: 授课班级:高一8班 授课教师:马麟 授课教室:实验楼S201多媒体教室 三维目标 :
知识和能力: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 过程和方法:
1、梳理小说的脉络,并提炼主题
2、学习本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主人公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精神
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主要情节
2、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学习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一、导入(以电视剧作品《亮剑》引出“硬汉精神”)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作者,作品及其“电报式风格”)
三、速读课文,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四、分析故事情节。
思考:(1)小说节选部分共有老人和鲨鱼的几个回合的较量?(五个)
(2)分析五个回合 双方实力对比 以及每次战斗的经过结果。
(3)明确双方实力悬殊是为了衬托主体性格之强,也就是老人的硬汉精神
五、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鲨鱼象征不幸、厄运,困境,二者的搏斗可看
第5篇:《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教案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和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测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学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同学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同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身的爱憎
第6篇: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与海》整部作品的梗概。2.结合心理描写品味人物思想性格。
3.感悟学习老人身上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向自身、自然挑战 的决心和勇气。4.品味作品简朴、客观而具体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教学难点: 品味作品“电报式”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被告知,有人写了篇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而获得了诺贝尔 文学奖, 你一定会感到很难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这个人就是海明威, 这本小册子就是《老人与海》。
二、作者作品:
1、海明威:20世纪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参加 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出生入死,遍体鳞伤。在从事记者工作 和写作之余到处冒险, 多次死里
逃生。在艺术上, 他那简约的文笔(电 报式风格和多种现代派手法(内心独白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
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肯尼迪总统评价海明威:“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
第7篇: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包钢二十小
周志华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资料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课前准备:
1.搜集昆明与红嘴鸥的故事。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内容
2、图片导入
(1)出示翠湖红嘴鸥与人共舞的图片,谈感受。(2)质疑红嘴鸥为什么选择昆明过冬,导入新课(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一)初识文本。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课前已预习了课文,有没有易读错的字,需要提醒一下
(1)出示词语、认读
撮起嘴 炸了营
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连声鸣叫
起起落落
白色漩涡
(2)理解“抑扬顿挫”,指导书写易出错的生字“抑”“吉”(3)感悟“词”境、理
第8篇:《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
过程和方法:
1、梳理小说的脉络,并提炼主题
2、学习运用反衬、内心独白等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3、学习本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学会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精神
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解析
教学难点:
小说的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当我们嬉闹于欢乐的童年,当我们高歌在懵懂的少年,生命的长河已经注定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浪花的美丽,还有浪花下的凶险,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个词语“挫折”!既聋又哑的海伦,耳聋的贝多芬,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生活给予他们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挫折,然而,海伦成功了,贝多芬也成功了,史铁生也成功了,挫折造就出的却是生命的最强音。什么使他们脆弱的躯体如此强悍?什么使他们敲响生命的强音?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被称为“现代英雄神话”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他将用朴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