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2023-01-12 08:02:4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时间:2010-02-24 19:5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79次

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128页例6。

一、对教材的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

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128页例6。

一、对教材的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首先要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6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6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还要考虑学法指导。本课要教会学生阅读、分析应用题的方法、验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检验方法时,采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并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从中悟出检验的方法。教完例6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教学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主要针对新授的内容和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基本训练,进行列方程的训练,如,x的5倍与x的和

是80;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全的训练,如,果园里原有桃树x棵,杏树135棵,两种树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据线段图列方程的训练,如,第二个环节是练习例6前的复习题,对学生再现了三年级的内容是为学习例6“架桥”.为学习新课予作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导入新课。从改变复习题中的问题和一个条件,将复习题变成例6。使学生感到数量关系并不生疏,但由于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又感到难做,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习新课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认知的起点。(第一阶段需5分钟左右)

第二阶段是教学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按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安排四个环节。一是审题。即,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画好线段图,找出已知数,并将其中的一个设为x,而另一个则根据题中的一个条件写成含x的代数式。解答例6就应先设桃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数的3倍这一条件得出杏树为3x棵,画好的线段图如下:二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前面设未知数时已使用了一个条件,现在用另一个条件来列方程。即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来设未知数,根据另一条件列方程。这时设桃树为x棵,杏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设杏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树的3倍,得出桃树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据另一个条件设未知数,即设杏树为x棵,桃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后几种方程解起来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学生还不会解,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只列不解。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于全面掌握数量关系,也有利于掌握,先根据一个条件设第二个未知数,再根据另一个条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会列出,特别是中差生,只掌握书中的一种即可。列出这些方程后,学生自然会得出书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为此,教育学生今后学习时,不仅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确,还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问题。

第四个环节是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这个阶段需20分钟左右)。

第三阶段是巩固练习,安排三个层次。

一是巩固新知的练习,可做1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接着做“想一想”题目,让学生独立用解“和倍”题的方法解“差倍”题,完成知识的迁移。第二环节安排课堂上的独立作业(5分钟左右)让学生独立做129页练习三十一的第一、二题,(对较好的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题目)做完之后要认真进行讲评、纠正错误和打开思维受阻之处。

最后做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29页练习三十一第3、4、5题)。(第三阶段需15分钟左右)。

第2篇:《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0页例3,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2、教材及一般学情分析:

从内容安排上来看,这一课时是本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第8课时,在这个课时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期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内容的深化,更是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的基础。由此可见,这个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新课程标准对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上有明确的学习要求,要求“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本学段有这么几个具体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4.能解简单的方程。具体到本套人教版教材上,这一单元也是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出现方程的内容,但其实在以前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所渗透,比如一年级的填未知数、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等,都是代数知识的启蒙和渗透。而这部分内容与以前的老教材相比,也有所区别,一是呈现时间上的延迟,这与新课标对于数与代数内容要求的变化有关;二是呈现方式的不同;三是解方程方法上的变化,由过去的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变化为根据等式基本性质进行。

二、说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学能目标:通过算术方法和方程的比较,体会方程的优越性,培养了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会列形如x±b=c的方程,并会正确地解答。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比赛解简单的方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接着出示一组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为新知学习作好了铺垫。最后在新知学习中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学生对于例子中出现的警戒水位等词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在思考前我作了一定的点拨,又通过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这一步骤,学生很快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为后面进一步思考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3、突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因为解方程学生已经会了,已不是本课的重点,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学方法上,我重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因势利导、适时调控,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及设计意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㈠复述回顾

1、列出两个不同样式的简易方程让学生竞赛求解,并把解方程的过程讲给同桌听。

(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竞赛的形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快速解答给予适当评价,以此激励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根据所给信息写出数量关系式,既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又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感觉等式的含义,理解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找数量的等量关系,抓好了这块,就为下一步解方程奠定了基础。)

㈡探究新知

1、由欣赏图片引入新知,通过阅读思考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这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由于有了第一个环节做铺垫,学生对于等量关系的分析问题应该不大,通过写出的数量关系顺势过渡到利用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关系所写出的方程也不同。

2、注意让学生发现方程的书写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式中有的数量已经知道了,有的未知,如果用x代表未知量,那这个等式就变成了方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可以提示x代表什么,怎么让别人也知道你的x表示什么?从而引出方程的写法。

3、自己解方程并检验,对于这样的方程学生已会解决了,在此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

4、汇报学习成果,在汇报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做适时点拨,特别强调①等量关系与方程的关系②方程的书写方法③自己解方程并检验,以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从而很好得达到教学目标。

5、小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能归纳总结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吗?请同桌交流。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并答。

(通过这样的梳理加深学生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印象)

㈢、巩固练习

㈣、课堂总结

第3篇: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128页例6。

一、对教材的分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热爱自然科学的品质。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2、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理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写好题目的纸条等。

三、教学教法: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在准备阶段,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可以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此题,从而为今天学习较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新课阶段,应用讲授法和对比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例1和准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重

未完,继续阅读 >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