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设计
第1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设计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设计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难点: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和泡网吧之间的区别。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有一句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令我们终身受益!(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不良习惯,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为了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远离这些不良习惯,并勇敢地向这些恶习宣战吧!你知道有哪些不良习惯呢?(主要是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几种。)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抽烟这个不良习惯。
二、具体了解吸烟。
1、了解吸烟的`危害
(1)、课件出示: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报告,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有300万人,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据国内近年来对全国50万人口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仅从10-14岁即开始吸烟。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审判台:列举烟的N条罪状香烟中有这么多有害物质,那香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请你先读课本,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审判,一人表演香烟,其他请一位同学来演法官,审判香烟!(道具:准备几个大的用纸做巨型香烟)
活动:先小组合作,准备模拟审判,“烟”摆中间,结合课文,展示审判过程。准备完后在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审判展示。
师小结:吸烟有这么多害处,吸烟真可怕!
(3)了解一支烟中的有毒物质吸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危害呢?谁知道一支烟中含有多少有害物质?
出示:一支烟所含有毒物质及其对身体影响有毒物质含量危害(易患)焦油30毫克慢性支气管炎尼古丁3毫克肺气肿一氧化碳18毫克冠心病、脑中风苯并蓖31毫克胃十二指肠溃疡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
老师小结:有数据显示: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而青少年吸烟后果就更严重了,青少年的抵抗力弱,吸烟会发生短时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普遍出现咳嗽、多痰,有些青少年还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对后期有很大的影响。
2、分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看来,吸烟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儿童还要学着吸烟呢?(学生谈想法,畅所欲言。)
总结:青少年吸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态:好奇模份心理;虚荣心理;夸耀攀比心理;消愁心理;对烟的错误认识等等。
出示:中学生吸烟原因所占比重自身因素A、谈过瘾,追求“时髦”与虚荣心40%B、成绩不理想带来烦恼12%家庭因素A、家长经常吸烟带来不良影响8%B、家庭关系不和睦或缺少父母关爱5%社会因素A、多社会不良少年影响被迫参与吸烟25%B、盲目模仿某电影名人10%3、
知识窗:了解世界无烟日吸烟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了,有谁知道“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5月31日)我们除了要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还要了解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什么?谁知道?例如:1988年: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1998年: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1999年:戒烟。
第2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终生受益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本周班会的主题是培养良好习惯,终生受益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是在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说的这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的习惯,这为他以后一切的行为和成就打下了基础。可见习惯对于人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习惯”:它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不需要特别受思想和意志的努力,也不需要别人的监控,是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做。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如果学生养成了学习的习惯,那么到了学习的时间,他就会去学习。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生的“道德资本”。人的一生都会享受它的利息。综观古今中外,一个优秀的人总有其优秀的做事习惯和与人相处的习惯。
那么,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通过过程养成的。有人把小学教育称为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怎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第一: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所以在培养良好习惯时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第二:固定的时间做相同的某一件事。
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形成。所以对学生来说,很难靠自身来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外界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家校配合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单靠我们一方面的努力有时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校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第四、定目标,强化习惯。目标不同,过程不同,结果也不同。开学初每一位同学订出本学期你将让什么样的优秀行为成为习惯并统计下来,张贴到墙上,并利用适当的时间不断强化,过一段时间便让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第一个问题,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习惯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有定时的习惯,定量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自我调整的习惯,复习预习的习惯,思维的习惯,每天睡好午觉的习惯,按时早起上操的习惯等等。而这些良好的习惯,都要养成的话是很需要学生的毅力。因为况且学生自小已在父母亲的教育下,在老师的教育下养成了一定的某些习惯,当进入小学,初中后,又形成了一些习惯,到了高中后,这些习惯都不会消失,还在起作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些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7.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8.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9.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10.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11.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创新能力的内核,是实现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学生应该随时注意运用如下步骤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界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2)搜集相关问题的所有信息。
(3)打破原有模式,从八个方面尝试各种新的组合。包括改变方向,改变角度,改变起点,改变顺序,改变数量,改变范围,改变条件,改变环境等等。
(4)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
(5)让大脑放松,让思维掠过尽可能多得领域,以引发灵感。
(6)检验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决作业难题的有效方法。
学无止境,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他人比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要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第二个问题,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中学生精力旺盛,又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从一进中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
首先,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那么哪些行为习惯对我们的身心发展和生活有益处呢?
第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但可以缓解刻板紧张的生活,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加生活乐趣,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听音乐、跑步、做广播体操、踢足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实践证明:7+1>8。在这里,7+1表示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体育文娱活动,8表示8个小时的连续学习。也就是说,参加体育活动的7个小时学习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8个小时学习效果要好。
第二,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学生“饮食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规律,很多人早晨起床较晚,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有的索性取消了早饭,有的则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吃些零食。二是暴饮暴食。常有学生由于学习或其它原因错过了开饭时间,于是就吃点饼干、方便面来对付,等下一顿吃饭时再吃双份。营养学家们的研究证明:早餐吃饱、吃好,对维持血糖水平是很必要的;用餐时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强全面营养,还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第三,要改正或防止吸烟、酗酒、沉溺于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定的基石。有人曾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杰出,人格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在148名杰出青年身上,集中体现出这样6种人格特点:
1、自主自立精神;
2、坚强的意志力;
3、非凡的合作精神;
4、鲜明的是非观念和正确的行为;
5、选择良友;
6、以“诚实、进取、善良、自信、勤劳”为做人的基本原则。
举例来说,他们在童年时,如果未完成作业而面对游戏的诱惑,60.13%的人“坚持认真完成作业”;66.8%的人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79.73%的人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经常感到气愤”;而54.05%的人"经常制止他人欺负同学的行为.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成就积极的人生。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惜时如金,有人挥霍光阴;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一名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总结她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所谓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要想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习惯。今天的习惯主宰明天的命运。”从小学到初中是个飞跃,知识跨度大,而且适应新环境也需要一段时间,新环境会影响自身学习,但学习也能带动对环境的适应,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学习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早上6:30起床,随手放一段英语听力,不管什么材料,“主要是保持自己的语感”,7:20开始早读,正式上课了,要聚精会神,并拿出笔记本记下当堂课的疑问,下课了就找老师讨论,如果问了还是没有想通,可以在放学之后再找老师“追根问底”,总之当天的问题当天一定要解决掉。不留遗憾,但是,难题一定要自己先想,实在想不出了才去问老师,不能一开始就抱有依赖心理,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有所进步。回家之后,晚上开始做作业,尤为关键的是留出充裕的时间整理当天各科的知识点,对一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省,当然主要是英语、语文和理科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可以一周整理一次。提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样听起课来就更有针对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有所成的关键。我们要特别注意养成以下两个至关重要的习惯:
1.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制订计划是为了坚持。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见效,但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要坚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不要放弃,你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2.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如果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好象一部静止的汽车,是由老师推着走的,只有当你形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的时,汽车才像打着了火,就能自己跑起来了。
培养良好习惯,奠基美好基础,事实告诉我们,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第3篇:怎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怎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着现在人追求的改变,以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大都市里,夜晚的活动都非常的多,这让原本白天消耗了一整天能量的身体都不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长时间如此下去,就会导致人体出现亚健康的状态。而改善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所谓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单单是指您注意休息,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小细节如果是您不注意的话,长时间累积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如果是想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具体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方法如下:
传统蹲在上厕所。
原因:现在很多人都选择马桶代替了传统的地“蹲坑”,但是这样的方式其实不利于健康。这是因为现在的马桶坐便让很多人利用方便的时间玩游戏、看报纸、抽烟等等。而长时间的久坐,会造成身体和有毒物质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时间长了,这些毒气会引发痔疮、肛门炎、慢性阴道炎,甚至宫颈癌等妇科肿瘤。尤其是喜欢在上厕所时候抽烟的人,这样的危害加倍。
建议:蹲便器取代马桶,最好上厕所要短平快,不要一味的
第4篇: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家长应该把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众所周知,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因此,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习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关键。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