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1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1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xx。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
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学法指导]
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则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走进生活】
减肥是当今社会上的一个时尚话题,但有许多人走进减肥误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专家指出:科学的做法是合理饮食、多运动。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合理减肥的原理么?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
一、课题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新课标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本课题教学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并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品质。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准备。同时为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反思—交流应用”的程序来探究。整个设计不仅注重了科学知识的获取,更注重了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次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本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课堂中,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化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设计思路
六、教学准备
1、白磷燃烧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的视频,用flash动画模拟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的课件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的录音。
2、学生实验用品: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坩埚钳、烧杯、试管、托盘天平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由于学生们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采用电脑动画模拟出在化学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得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子种类也没有改变,十分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本节课的色彩,教学效果明显。
第2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活动1:提出问题
【复习引课】 前面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变化,如,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等等.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有新物质生成.对于这些化学变化,我们已经研究了质的方面变化(即物质种类的变化),还初步了解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在做小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蜡烛燃烧一会儿,质量变小了.为什么变小 难道物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真的消失了吗 类似的化学变化中物质的量的方面(即质量)是否变化呢 由此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的各种物质总质量是否有变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题,来共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是否变化的问题.【切入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活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的物质总质量是否有变化 我们必须通过事实来说明问题,下列提供四个实验方案,请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一问题.活动2: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根据下列几个实验方案进行问题探究.(分A,B两大组,若干小组.A组做方案一,二,B组做方案三,四)方案一 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向空气压缩点火仪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塞上塞子.将其放在天平左盘上,用砝码平衡,记录质量.然后,取下,快速施压,将白磷引燃,观察现象,反应冷却后,重新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方案二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在锥形瓶中加入约30ml氯化铁溶液,在橡皮塞上插一胶头滴管,管内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用塞子把瓶口塞好,把整个装置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在右盘加砝码平衡,记录称量数据,然后挤压滴管的胶头,使氢氧化钠溶液滴到氯化铁溶液里,观察现象,再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反应文字表达式: 氢氧化钠 + 氯化铁 → 氢氧化铁 + 氯化钠 NaOH FeCl3 Fe(OH)3 NaCl 方案三 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在100ml烧杯中加入约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细铁丝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 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丝一起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后将铁丝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反应文字表达式: 铁 + 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 Fe Cu SO4 Fe SO4 Cu 方案四 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在锥形瓶中加入约30ml碳酸钠溶液,在小试管中装有氯化钡溶液,用镊子把小试管放入锥形瓶中,用塞子把瓶口塞好,把整个装置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在右盘加砝码平衡,记录称量数据,然后把烧瓶倒转,使两种溶液混合,观察现象,再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反应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钠 + 氯化钡 → 碳酸钡 + 氯化钠 Na2CO3 BaCl2 Ba CO3 NaCl 【提示】 针对所选实验方案,观察和探究如下问题:反应中有哪些现象 天平是否平衡 提醒:白磷取用方法;操作规范,注意安全;小组成员合作等.【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分析.活动3:发现规律 【交流】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A 组 B 组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提问】 通过对上述4个方案研究,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能找出普遍性规律吗 【归纳】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拓展视野】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 Boyle, 1627—1691)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的关系,得到的结论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锡的结论是正确的.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质量守恒定律.【讲述】 刚才所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定量实验研究法.化学家们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发现了许多重要规律.刚才你们就像科学家一样在做研究,并且取得了成果.若你们是生活300年前发现这一规律,那又将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虽然,我们不可能回到几百年前,但我们可以抓住今天,通过努力学习,在将来为国家赢得更多荣誉.活动4:分析与解释
【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什么相等呢 【课件演示铺垫】动画: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讨论】 学生讨论,思考.(提示可从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微观分析入手)【归纳】: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从而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讨论】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原子的质量是否会变化 元素种类是否变化 物质种类是否变化 【结论】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五不变,两变.活动5:结论的再验证
【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对任何化学反应都有普遍性吗 是否有特殊性呢(学生预测)【实验探究】
方案五 碘与淀粉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把盛有少量碘酒的小试管放入盛有少量淀粉的锥形瓶中,塞上塞子,放在天平左盘上,右盘用砝码平衡.取下锥形瓶倒置,使碘酒中的碘与淀粉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观察是否平衡.方案六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小烧杯;使小试管中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和小试管放在天平上,观察是否平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分析.活动6:规律的总结与再认识 【讨论】实验结果
1.方案五:天平保持平衡.说明这里面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方案六:反应后,质量减轻了.【问题】实验2会出现质量减轻的这一现象,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讨论】分析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找出分析判断依据.【交流】学生交流观点.【归纳】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反应体系内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则天平就可能不衡.注意表面现象与实质.【讨论】若空气点火仪漏气或反应后把塞拔下,敞口一会儿,再称量,质量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比较课本P90,P91中的两个实验装置的优劣(是否封闭及对实验有无影响).若P90图5-1中的气球反应后被拔下,天平是否平衡
【小结】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无论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化学反应,只要是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就守恒.活动7:运用与提高习题训练略
活动8:归纳与总结 【学生小结】
1.本节课我所学的知识有: 2.经过实验探究活动,我的收获及感受有: 3.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的点评及建议是: 【板书设计】略 【课堂作业】P96,3 【课外拓展】
1.列出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反应问题,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2.课外利用家中相关物品,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预习下一节课“化学方程式”.4.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有什么实验方案,请课外讨论,也可以和老师讨论交流.说明:仪器用品及多媒体投影内容略去.听课简评
这节课是本县对外开放周的教学示范课之一,由李家亮老师执教.该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活动有8个板块构成,8个板块联系紧密,递进自然,构建“教,做,研,学”合一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由学生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利用实验研究为载体,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形成结论为落脚点,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活动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法得到充分体现.在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变化时,增加了多个实验,它跳出了教材,拓展了学生认识问题的空间,利于学生从普遍性中找出规律性的结论,同时也利于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任何化学反应都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从教与学活动的结果来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学习化学的思想与方法也能有质的发展.
第3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辅导 http://blog.sina.com.cn/xiaolinux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
第4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小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对化学学科中的元素符号 化学式 分子原子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而且在本节内容之后,学生们又将面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些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科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能力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正确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及随着这几年新课改的展开,学生有着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这个重点问题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和活
第5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托盘天平(带砝码)、锥形瓶、红磷、火柴、细沙、气球、玻璃管、单孔塞。2.学生用具:(1)
第6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小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对化学学科中的元素符号 化学式 分子原子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而且在本节内容之后,学生们又将面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些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科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质量守恒定律内容,能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能力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正确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及随着这几年新课改的展开,学生有着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这个重点问题上
第7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
第8篇:《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