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2023-02-08 08:09:4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球下落过程中不同的反弹结果。】

小结:各种球从高处落下都会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却不相同,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屏出示)

(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

(4)小组如何分工?

4、出示教材第81页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说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争论,也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有效的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

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

大屏幕出示操作的过程,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1)测量时的注意点。

(2)落球时的注意点。

(3)观察球的反弹高度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把球从指定高度下落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坐上标记。

(3)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及时做好记录

(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多做几次。

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

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2)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使学生能够熟记实验步骤,学会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实践操作:全体学生分成六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根据各自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各自的发现。(大屏出示)

(1)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

(2)实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

(3)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4)引发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再次实践,充分验证。

1、学生再次合作实践。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自主阅读教材。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实践研究仍需继续。】

第2篇: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球下落过程中不同的反弹结果。】

小结:各种球从高处落下都会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却不相同,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屏出示)

(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

(4)小组如何分工?

4、出示教材第81页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说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争论,也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有效的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

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

大屏幕出示操作的过程,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1)测量时的注意点。

(2)落球时的注意点。

(3)观察球的反弹高度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把球从指定高度下落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坐上标记。

(3)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及时做好记录

(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多做几次。

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

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2)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使学生能够熟记实验步骤,学会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实践操作:全体学生分成六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根据各自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各自的发现。(大屏出示)

(1)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

(2)实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

(3)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4)引发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再次实践,充分验证。

1、学生再次合作实践。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自主阅读教材。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实践研究仍需继续。】

第3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定稿)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

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

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 的不同感觉。)

2、引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年级综合实践《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了认识到: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

3、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设疑

1.激趣:打篮球、踢足球、拍皮球等都是同学们喜爱的运动。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

2.设疑: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

3.谈话揭题——球的反弹高度

二、收集数据,分组活动 1.阅读教材说明和示意图。

2.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3.明确实验注意点:

第一,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我的教学故事——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

我的教学故事

在教授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这一课时,我将班级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4人,他们来测量篮球的反弹高度。另一组为5人,他们来测量乒乓球的反弹高度。在教学之前,我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这时候有学生举手了:生1:我认为应该在平地上测量,并且测量的地面最好一样。

生2:我认为观察高度的时候应该选择求到达的最上端而不是最下端。

生3:我认为应该每个实验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实验的误差。

生4:我认为篮球太重了,乒乓球轻一些,所以测出来的结果应该是乒乓球的弹性大一些,数据才算准确。

在对学生提出的设想给予表扬之后,我安排学生进行了实验。整个实验花费时间差不多十分钟时间,在实验中,我观察到几个现象:

首先:学生对于球落下的高度把握的非常好:都是以30cm,70cm,100cm为一组数据,每个数据测量三次。

其次:学生分工明确,一个小组四个人中,一个用来控制球落下的高度,一个来控制直尺不发生移动,一个观察数据,一个记录数据。

再次:得出来的数据误差太大的情况下,他们会进行多次测

未完,继续阅读 >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