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读后感600字
第1篇:《七律.长征》读后感600字
《七律.长征》读后感600字
从一个文化基础差的乡村少年,到震动欧洲生物学界的著名生物学家,不知有多少日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发愤学习,读书心切。从一个人人生疏的小家少年到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他紧守着“一定要争气”跨跃了无数次让人意想不到的职业和成绩。他就是童第周。
我从他的体验来看,自信+努力=成功。童第周首先很自信,我(中国人)经过努力不论多么的困难都能为中国争光,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有了足够的`信心再加上加倍的发愤努力就并不对成功造成任何巨大的阻碍。
像童第周一样的“学者”在生活中是不胜举枚,影视红星张国立是其中的一颗明星。他16岁去修铁路,虽然他生在其位但不谋其政,他立下志愿要尽力为国家作贡献。不久后,他便步步高升,先任报幕员,后参加电视剧演出,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风风雨雨,终于,他与志向渐渐合拢,在观众的口舌中,他在影视界活跃不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影迷要签名照的对象。
心中有不变的决心,向着志向前进,那么,成功离你就只有一步之遥!这是伟大的童第周告诉我们的启示。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2篇:七律·长征读后感
坚持和毅力带来成功
——读《七律·长征》有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读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使我感触极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短短的诗以革命乐观精神概括了红军长征路上的历史性事件。
要知道,乌蒙山海拔2900米,泸定桥上当时只有光溜溜的13根铁链,过岷山时红军丧失了千余人„„诗中说“只等闲”、“腾细浪”,完全不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这就是中国红军伟惊人的革命乐观精神。也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使得红军走完了这整整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红军的成功,不在于人数,而是在于精神和毅力上的顽强。这种顽强,有着比肉体的力更加强大和惊人的力,正是这种顽强和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而献身的信念支持着红军走完了整整这两万五千里。反过来再看看我们。有时遇到一道稍难的数学题就急得满教室问答案;上体育课跑完十圈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和红军万里长征中的困难比起来,我们遇到的所谓的困难只能算“腾细浪”和“走泥丸”。中国的未来将由我们21世纪的少年承担,也只有学会承受困难,会坚持,才能有新的成就,才能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霾》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沁园春·霾》
江南风光,万里朦胧,气含毒药,望三区内外,浓雾莽莽,外滩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高架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清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化妆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
第3篇:七律长征读后感
七律长征读后感
七律长征读后感
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毛主席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
虽然这首诗只写了8句,但却写出了在长征路途中的艰险。可是在写第一句的时候,毛主席并没有重点描写武陵山和乌蒙山的险阻。而是写出在红军走过的时候,只是比作了细小的波浪和小泥丸。经过了困难,还回头望望总觉得那么简单的走过„„在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整整1年的时间,红军走过了无数的道路,当听到:“中国胜利了!”这句话,人们也是不住的高兴!
介绍完了长征这件事,我也要谈谈我这“只”在蜜罐中长大的“小公主”了。想象一下在长征的道路中,战士们饿的时候吃野草,吃树皮,有的时候还会吃草根„„可在看看我们每天都要吃好的,有时不爱吃的鸡翅什么的还会扔进垃圾箱。但是要是红军在路途中能吃一顿饱饭的话,就很兴奋了。
我爱这寒风溯雪的一年长征!
七律长征读后感
在读过了《七律长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每读过此诗,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红军战士们
第4篇:《七律.长征》读后感
《七律.长征》读后感更多相关范文>>读毛《七律.长征》诗有感平泉县城西小学六年二班大潘今天,学习了毛《七律.长征》这首诗,我感触颇深。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长征本身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但是毛写的长征的诗词,却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牺牲,而是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凭借革命乐观主义和革
第5篇:七律·长征读后感
七律·长征读后感
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毛主席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
虽然这首诗只写了8句,但却写出了在长征路途中的艰险。可是在写第一句的时候,毛主席并没有重点描写武陵山和乌蒙山的险阻。而是写出在红军走过的时候,只是比作了细小的波浪和小泥丸。经过了困难,还回头望望总觉得那么简单的走过……在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整整1年的时间,红军走过了无数的道路,当听到:“中国胜利了!”这句话,人们也是不住的高兴!
介绍完了长征这件事,我也要谈谈我这“只”在蜜罐中长大的“小公主”了。想象一下在长征的道路中,战士们饿的时候吃野草,吃树皮,有的时候还会吃草根……可在看看我们每天都要吃好的,有时不爱吃的鸡翅什么的还会扔进垃圾箱。但是要是红军在路途中能吃一顿饱饭的话,就很兴奋了。
我爱这寒风溯雪的一年长征!
读了《七律·长征》这篇作文后,时我无比敬佩红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红军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的正确引导下,取得了四
第6篇:《七律·长征》读后感
《七律·长征》读后感
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们读了许多毛主席的诗词,如《沁园春·雪》、《菩萨蛮·大柏地》、《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等等,我最喜欢读《七律·长征》。
我听爸爸讲过,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至1936年10月长征胜利,历时两年。红军长征最苦最累的是爬雪山、过草地,红军战士们衣着单薄,饥寒交迫,没有食物的时候啃过树皮,煮过皮带吃。而我们的英雄领袖却挥笔写下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不朽篇章,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讲述了红军长征的经历。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细小的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脚下翻滚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河水拍打着两岸高耸的山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让人感到一阵阵寒意。这四句诗在让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长征路上不畏困难,勇往向前的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第7篇:《七律长征》读后感
在读过了《七律长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每读过此诗,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红军战士们那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红军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表明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律长征》读后感。凭此精神,战士们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看得极为平常。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一路上,他们击溃了敌军的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绵延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跨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爬岷山,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胜利,读后感《《七律长征》读后感》。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为的就是后代们的幸福生活。
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的交响曲,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叙述了了红军的大无畏,我们要把长征铭记于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黑龙江大庆红岗区大庆市第四十二中学初二: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