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1篇:《莫高窟》教学设计与反思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赵玉慧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练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莫高窟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你能说说段落提纲吗?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写的部分,请大家把目光锁定在第二自然段中。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温馨提示: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分。
你能找出总写句中描写壁画特点的词语吗?(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壁画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吗? 生回答,画出(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祥)这几个词能调换一下吗?比如:威风凛凛的菩萨,慈眉善目的天王,强壮有力的卧佛,神态安祥的力士。(不能)为什么?强调读书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不能调换,这就是引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老师还发现了描写一尊卧佛的时候用了一尊这个词,为什么其他的地方不用上一尊。再次强调读书就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描写就是面的描写。面的描写一般能写出一些大场面,但是比较简单。而一尊卧佛强调只是那一尊,是点的描写。点的描写一般是作者印象深刻的,是具体的描写。看看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这尊卧佛的。学生读“有一尊卧佛......神态安祥。”强调16米用上了列数学的写法,16米相当于一班到四班的距离。
我们来看看这些彩塑,是不是真如作者所写。播放课件。其实在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最高的有345米,有一百层楼高,最小的仅两厘米。这么有代表性的彩塑,作者为什么不写呢?
指导背诵。
是呀,敦煌莫高窟不愧引读——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教学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和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极其相似。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话吗?先把这段话分层,找出重点词,找出哪些是面的描写,哪些是点的描写。
请大家快速默读,完成任务。
交流。找出的总起句在这里还叫什么句?起什么样的作用?哪些内容承上,哪些内容启下?
总写的句子写出了壁画的什么特点,找出有关的词语。指导背诵。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壁画吧!播放课件。
敦煌莫高窟不愧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不愧是引读——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学习了这两段,也学习了点面结合,总分总,排比,列数学等的写法,就让我们用新学到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吧!
引导写家乡的美景。比如可以写家乡的景色,果园,茶园,田野,山林,小河,等,你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进行画的大致描写,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熟悉的做为一个点进行具体描写,还可以写我们的海东方,那里有许多的景点,比如:花园,长廊,海岸线等,可以前简单的面的描写,也可以有一个景点具体的点的描写。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讲评 布置作业:
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再写一处你没写过的家乡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用上过渡句把它们连起来。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是一篇写景的说明文,作者用了总分总和点面结合,列数学,排比等方法进行精彩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设计时我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比如在内容教学上,我精心设计了第二自然段的词语教学。比如紧扣住“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欣赏图片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祥”从不能调换词语中让学生知道了这就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指导背诵。教学飞天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用精炼的八字词语写出了飞天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并且指导了背诵。还在过渡句上也做了一些文章。还在每段教学之后进行了全篇课文的回扣,回扣了这不愧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想这些教学都是紧紧抓住文本,抓住课文的内容在进行教学,并没有游离在内容之外。之所以内容上的教学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像,我做了反思,主要是没有抓住重点的词语进行,没有拎出一个词语来做具体的深入的教学。没有抓住一个点进行教学,教学的范围太泛了。而且及时没有进行总结,形到而意末到。意犹末尽的感觉。就是我太想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且教的内容又太泛,才导致我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连时间也来不及了。
对于写作方法的教学,在很多年前我就致力于这方面的突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一直坚定不移的观点,所以在教学中大家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我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比如:教学生怎么分层,怎么理清文章的脉络。板演怎么做旁注,鼓励学生在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也值得赞赏。教学生感受到总分总的写法,点面结合的写法,列数字,排比等等,而且我还增加了选材的教学。这种种的方法渗透不外乎让学生知道怎么写,并且能把这种写法应用到描写家乡的景物中去,让学生能一课一得。可我却心太大了,我想让学生一课多得。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点。
关于写什么,有的老师建议我让学生写一写飞天的省略号的部分,我不是没想过,但我对省略号有自己的想法,作者这里留着省略号是留白吗?瞧,作者把飞天的许多神态都做了精彩描绘,我想这里的省略号更多的是一种赞叹,一种写不完的自豪,一种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发出的由衷的赞美,用笔是记不完的。这里传递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再说了,作者已经写了许多典型的飞天形象,语言美妙精炼,学生再写能写出什么来,飞天又离我们学生的实际那么遥远,光凭想像能想出什么来?又怎能写得生动?所以我舍弃了在这里写。不过我得反思,省略号的解读是独特的,却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进行人文的教育,感受作者的那种自豪感。这是很不应该的,语文课就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第2篇:《莫高窟》教学设计与反思
《莫高窟》教学设计与反思
莫高窟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
教师:1.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走进敦煌”影碟,音乐磁带;
2. 其他两大石窟的相关资料。
教材简析
在祖国西北那神奇的地方,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那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栩栩如生的卧佛、姿态纷呈的飞天图,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人们不由感叹,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啊!它如明珠般熠熠闪光。让孩子多读读,从读中定会有不少收获。
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具有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学会本课的`生字;二、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欣赏莫高窟的美,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激发对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第3篇:莫高窟___教学设计与案例
第二课时
一 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2、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4、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一)、品味“彩塑”
1、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2自然段,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请自由诵读第二自然段,谈谈你在莫高窟欣赏到了哪些彩塑?
2、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
样子各不相同,神态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3、引导观察彩塑插图
插图上彩塑形象是谁?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大家再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还看出了什么? 菩萨有大有小,有坐着的,有站着的,他们的穿戴也不相同,神态不一,不过形象都是那么逼真。如果说 菩萨、天王、力士等镜头是
第4篇: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教学反思
新华中心学校
肖俊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文章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三方面为学生作了介绍。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自学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这一点,我从学生的眼神、赞叹中得到了肯定。并且在讲到藏经洞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放了一段莫高窟被帝国主义破坏的录像。这样就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那段屈辱的历史,激起了他们悲愤的心情。并且进行适当地引导,更能让他们懂得努力学习,振兴国家的重要性。这样,就完成了“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带领学生深
第5篇: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莫高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高窟教学反思1
《莫高窟》这篇文章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构造清楚,讲述详细,表达有序,死动的引见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战曾藏稀有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环球闻名的艺术宝库显现在我们面前,称誉了我国古代办动人仄易远的无穷伶俐战伟大的创制力。
本课构造明确,条理清楚。出格是两、三两天然段有很多不异的中心,我念佛过教师的引导,辅助教死收现教习的方法,指面教死合做自教,将品死少到教、仿、创新。我将第两天然段“彩塑”(领游)部分做为教授的重面,引导教死总结本段的写做特面:
(1)总——分——总的构造。
(2)习做足法:排比句,分写的部分详略恰当。
将第三天然段放足交给教死交换自教,当然放足不即是不管不问,教师在此时是幕后的指引者,经过自教前的三个指引性的题目(1.本段用如何的构造
第6篇:《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莫高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高窟》教学反思1
《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令人赞叹的丰富藏品,颂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结构清晰,叙述具体。由于学生对莫高窟的知识了解甚少,所以,课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画及藏经洞等相关资料及图片,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以便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对莫高窟有清晰地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整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图,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彩塑
第7篇: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且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预习课文的方法和读书方法,课前已经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了课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充分自主交流、品读为主,深入学习课文。我认为有两点做得不错。
1、在品读课文,感受“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一环节中。这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让他们铭记:这一切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只有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体验莫高窟的美。
2、在带领学生深入走进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训练。比如:课堂上让学生选择“
第8篇:《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的教学,我预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等词语。
3、概括段意,编写提纲。
4、完成“彩塑”部分的教学。上完整节课,我的感受就是三个字“慌”“缓”“换”。
慌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我的语文课一般是放在课堂中预习。课堂上我给了15分钟让他们当堂预习,我不指导,他们平时怎么预习的就怎么预习。学生开始翻书动笔了,我在行间巡视着。有的同学在读书,有的同学在划生字词,有的同学在查字典,有的同学在翻相关资料……所有的预习都在四人小组中有序地进行着。虽然,这部分内容我花了宝贵的15分钟,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学生学得很投入,一点也没有流于形式。接下来,设计了一些检测的环节,有指名读,有选词填空,有根据成语的意思默写成语。因为前面预习十分充分,所以这些环节也很顺利。但是,在默写词语以及校对这个过程中安排得不够紧凑,所以,当这节课上到一半时,我就慌了,脸也红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完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