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复习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2023-07-14 07:19:4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语文阅读复习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记叙文阅读

【考查要点】

在整体上,明确记叙的中心,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内容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划分文章层次或指出文章结构模式,领会全文主旨,感受人物理解,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局部或细节上,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并品析重要文段,品味人物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品味词语、句子、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辨析文中疑难之处,分析表达技巧或者手法,对文章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叙述自己的感受等等。

【知识疏理】

1.记叙的要素,叙述的方式。2.新闻报道的文体知识。3.记叙的顺序。4.记叙中的描写。5.记叙中的议论。6.记叙中的抒情。7.记叙的详略。8.文章结构、线索方面的知识。9.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诗句。10.分析、欣赏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11.段落结构层次的划分,段落品析。12.一定的联想能力,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

基本上都是简答填写题,出题的角度比较丰富,如概括、填写、分析、诠释、解说、标记、描述、品析、联系、比较、探究、自由表达等等各个方面的考查角度都有所涉及。

【解题导引】

闻起来像妈妈一样

①小男孩泰迪曾有过一个虽不健全却很幸福的家,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幼儿园在他的鉴定中这样写道:“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妈妈生了重病。泰迪每日里神思恍惚,变得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二年级时,残酷的死神终于夺走了泰迪的妈妈。随着妈妈的去世,泰迪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泰迪全变了,浑身脏兮兮的,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没有人愿意理他。

②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新来了一位史密斯小姐担任老师。和每个老师一样,史密斯小姐也没有将格外的关注放在泰迪身上,因为还有那么多孩子分散着她的精力。但是一件小事却使泰迪发生了巨变。

③那是三年级的圣诞节。按照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在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打开。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这是泰迪的礼物。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让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且把剩余的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多好啊!”她笑着。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

④聚会结束了,学生们离开了校园,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泰迪还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去。

⑤“还有什么事吗?”史密斯小姐问。

⑥“谢谢您收下了我的礼物。”泰迪小声说,“那手镯是我妈妈用过的,您戴上它非常漂亮;香水也是我妈妈用过的,现在,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乱发下,泰迪昔日桀骜不驯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⑦泰迪完全变了。

⑧几年后,离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寄来的第一封短信:“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如果您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非常感谢。爱您的泰迪”。

⑨史密斯小姐没有令泰迪失望。以后,每隔几年,史密斯小姐就会收到相似的短信。

⑩“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如您能参加我的入学典礼,我将不胜荣幸。爱您的泰迪。”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现在即将成为一名医生了,如您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不胜感谢……”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下周二将是我结婚的日子,如您能光临,我将……”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

当年,当史密斯小姐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半瓶香水时,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样的爱与尊重的种子。今天,这一张张报喜的短信都像一枚枚爱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1.文章第①自然段,写到妈妈生重病后泰迪的神态,用了两个四字短语,是 、 。段中侧面描写妈妈去世后泰迪变化的句子是 。

2.第③自然段写史密斯小姐接受孩子们的圣诞礼物。试设想一下:当史密斯小姐一件件打开那些礼物时,泰迪会想些什么?

3.第⑥自然段写泰迪,用了描写和肖像神态描写的方法。段中语句“乱发下,泰迪昔日桀骜不驯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与第①段中“ ”形成前后照应,表现了泰迪的“变”。

4.用“闻起来像妈妈一样”作为文章的题目,好在哪里?

5.文章第⑧至⑩自然段用泰迪写给史密斯小姐的若干封短信来表明泰迪的进步与成功,印证第⑦自然段中的“变’。行文从第五封短信起省略了内容,请你发挥想象,试着补写第五封信。

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及表现手法的理解,第①段写泰迪的神态,用了“神思恍惚、心不在焉”两个四字短语,“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侧面表现了妈妈去世后泰迪的变化。

解答第2题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结合泰迪的生活遭遇来揣摩其心理活动,合乎情理即可。第3题可答:“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

第4题“闻起来像妈妈一样”这个题目,好在将文中的关键语句化为题目,使中心事件鲜明突出;好文题本身饱含深情,能给人温馨的感觉;好在文题带有悬念,能吸引读者深入地进行阅读;好在文题形象生动,很好地体现了记叙类文体的特色……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第5题是一个读写结合的开放性题目,既要全面理解材料,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虽然没有固定的答案,答题时要扣住“不断进步与成功”,在表达上应该得体、简明、符合原文的表达特点。

解答记叙阅读题时,对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句子含义的理解与品味,要注意研读上下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揣摩,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对词、句、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或对某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作用进行说明,要注意从全文构思的角度,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进行解答,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进行联想想象、自由赏析和迁移创新时,要揣摩考题的意图,结合文章内容,调动生活积累,进行简洁明晰的表述。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地阅读选文。如,看材料是一般性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还是消息、通讯之类广义的记叙文。从表达目的的角度,看材料是以记事为主,还是以写人为主,或者是以绘景为主;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辨读材料中的表达方式。看材料是否明确地体现了记叙的要素,看材料大致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记叙的顺序,看材料中有没有表现其结构顺序的语言标志。

其次,在熟悉阅读材料的基础之上,注意对“题目”的理解--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题型的类型及题目中含有的考点。二是揣摩题目的检测意图。然后在准确理解题目的基础之上,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有序、完整地答题。

【常见失误】

记叙文阅读常见的答题失误有:1.结构、层次划分不准确。2.不能分析文中的线索。3.对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文中的情节不能进行准确的概括。4.不能概括文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5.不能辨识新闻报道的结构。6.文段内容概括有误。7.不能品析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句子的含义。8.对词、句、文段的表达作用把握不准。9.对文章行文中的技巧,如对比、照应等不能进行判断。10.不能准确地、有层次地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进行联想想象、自由赏析和迁移创新等。

(一)致网虫儿子赵芹

亲爱的儿子:

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真是吓了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罗”让我忽然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

真的,转眼间你已经16岁了,不再是那个像“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已经到了具有逆反心理的年龄,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冲突也越来越多。记得对我以前给你下达命令时,你的运行速度不亚于当今的P4处理器。可现在哪怕是让你倒个垃圾这样的小事,你都不大情愿,有时候我还得敲几次“回车”你才执行;遇到你不高兴的时候,就干脆“死机”--根本不理我。

有时逼你吃饭,我是怕你“系统”资源不足,“主板”受损。尽管你已经瘦得像一根“内存条”,你却毫不领情。看着你漫不经心地吃着饭菜,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

自从买了电脑回来,你的眼里就只有它,只要在家,你都是坐在电脑前。我担心你在电脑前坐久了会过早地“安装”上“视保屏”,担心影响你的学习,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为此,我限制了你的上网时间。你却对我说,我对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

前天的家长会上,你们班主任说你的成绩明显下降,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比如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上课时用小纸条给MM“发送”信息(还画个小企鹅)……

我承认你在电脑方面有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过了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可是现在你不打好文化基础,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的。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陌生,因为我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在我的眼里,你有时像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像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合适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

说实话,我并不想改变你原有的“界面”,也不愿每天挂着个“黑屏”的脸面对你,更不愿“压缩”你的个性,只想用我的爱为你筑起一堵抵御侵袭的“防火墙”。亲爱的儿子,你能理解做母亲的这颗心吗?因为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就中了“Iloveyou”病毒,无药可救了。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不想做你威严的母亲,就当我是你的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希望这封信对你有所帮助,还请你用“磁盘扫描”程序检查一下“系统”中的错误,用“杀毒软件”杀一下毒,或者干脆重装一下“系统”,那样运行起来会更快,更好!

祝你

重装成功!

爱你的母亲

×年×月×日

【阅读训练】

1.找出第四段中出现的电脑术语。

答:

2.你能用同义词替换下列句子中引用的电脑术语吗?

①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

②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

③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

④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的()

3.根据语境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我恨不得在碗里“剪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

②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

4.在母亲看来,儿子有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答:

5.细读下面两个句子,根据句意,说说你对文中母子关系的理解。

①你却对我说,我对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

②在我的眼里,你有时像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像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合适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

答: 。

6.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评析。

答: 。

(二)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xx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xx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 、文中的人物是 个父亲、 个母亲、 个儿子。

2.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活时的 ;文中主要运用 手法描述老王对儿子和母亲的不同态度。

3.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 ;对于老母亲的电话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揣摸文中最后一段的含义。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是指 ?“这样”是指 ;句中的“懵”是指糊涂,不明事理,用这个词表现老王 的心理。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6.读了上文,你感受领悟到了什么?

7、给短文加一个标题。

(三)一只小甲虫

①48--没什么感觉了,48就48吧,反正又是不及格。他的嘴角竟然掠过一丝冷笑。前面那位得了76分就被找出去了,回来时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哼!76分还哭成那样,穷人哪,在想哭的时候常常也是笑着的。”

②他像不称职的银行员数钞票似地一张一张机械地翻着英语书。也不知怎么了,一上英语课就像受刑似的,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对英语产生了某种“抗体”,反正,一看那些天文密码似的字母,就犯困,就反胃。他索性在课桌上趴着。“Willyouhaveagoodsleep?”(你是不是想睡个好觉?)同桌把她那纯正的英语糖块似地在舌尖上卷来卷去,一脸的得意相儿。她又考了第一。“整天像八月的石榴似的合不拢嘴,什么时候考卷难死你,咱俩‘玉石俱焚’!”他恨恨地想。

③他就像只小猫似地静静地、呆呆地趴着。

④“啪”,一只米粒大小的小甲虫掉在桌上,晃悠着油黑发亮的小脑袋,极悠闲地爬着。“你也这么快活!”他有些嫉妒还带有一丝愤怒。他咬咬嘴唇,突然像被通了电似的,立刻坐直了。“我的钢笔呢?他自言自语着,已经想好了一个方法来惩治一下这个不速之客,这只找死的虫子。

⑤他拧开钢笔套,眯起眼,瞄准--“噗“,一大滴浓浓的黑蓝墨汁正巧盖住了虫子。小东西整个儿被掀翻了。他连续不断地往下挤墨汁,小虫子完全没有了先前的悠闲,它在散发着异味儿的墨汁里痛苦地挣扎着,小细腿不住地乱挠。他的心里涌上一丝快慰,然而又觉得有些残忍,把自己的一腔怨恨发泄在这个无辜的小生命身上,的确有些不公平。

⑥过了一会儿,小虫子竟然翻过身来,而且一点点地向前爬去。看得出,它和那一团墨汁拼上命。“小东西,算了吧!别死撑了!少了一个你地球还不是照样转?我来帮帮你吧,你马上就不会这么难受了。“他淡淡地笑着,又往下挤出几大滴墨汁。谁知那小虫竟然发了狂似地往前猛爬,猛爬,不停地爬!他看得有些发呆了。小东西那六条发丝似的腿有使不完的劲儿,黑亮的外壳透出一股英勇无畏的气魄。

⑦他呆呆地盯着小虫子,眼睁睁地注视着它爬出来,向前爬,在淡黄的课桌上爬出一朵灿烂的淡蓝的墨花儿--它拯救了自己!

⑧……

⑨他的眼睛有那么一点发潮了,望着那只依旧悠闲的虫子,除了他自己,谁也不会知道,这看似脆弱的小家伙竟然会转败为胜,确确实实地拯救了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⑩他轻轻抹去桌上的墨渍和那朵美丽的花--那只虫子爬出的生命之花。他知道,这朵花将永远刻在他的心里。

1. 第(2)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 首段用心理描写开篇,其用意是什么?

3. 末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 第(9)段中“眼睛”“发潮”与第(1)段中“ ”一句相照应,其作用是 。

5. 文中的“他”最值得称道的意识是什么?

6. 文章第(8)段原是几句议论的话,这里有意隐去。请结合上下文补出两三句话。

王莹莹

第2篇:九年级上册语文中考考点复习

复习教案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丁保清整理

一、词语积累:

辜负

斟酌

畸形

玷污

静谧

休憩

蹒跚

丘壑

虔诚 吝啬 社稷

沁人心脾 前倨后恭

无精打采

趋炎附势

不屑臵辩

锲而不舍

见异思迁

义不容辞

别出心裁

居心叵测

精神矍铄

神采奕奕

姹紫嫣红滥竽充数

冠冕堂皇 励精图治

恰如其分

抑扬顿挫

不求甚解

提纲挈领

含辛茹苦

二、文学常识:

傅雷,文学翻译家,作品《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一生》等。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作品《水浒传》。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作品《三国演义》。曹雪芹,清代小说家,作品《红楼梦》。吴敬梓,清代小说家,作品《儒林外史》。司马迁,汉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 陈寿,晋代史学家,作品《三国志》。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作品《出师表》。范仲淹,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品《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轼,北宋文学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作品《破阵子》。

三、名句积累: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宫中府中,,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

5、后值倾覆。

6、浊酒一百家万里。

7、,衡阳雁去无留意。

8、为报倾城随太守。

9、,西北望,射天狼.10、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11、马作的卢飞快。

12、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四、文言文阅读《出师表》

1、词语解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实在、的确;秋:时。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

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义:恰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奖励,提拔;臧:善;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悉以咨之。

咨:咨询。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淑:善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亲近;所以:。。。的原因。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

臣本布衣。布衣:平民。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暂且。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卑鄙:身份卑微,见识浅陋;猥:降低身份。愿陛下寄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效:(前)责任;(后)成效。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庶:希望。

至于斟酌损益。斟酌:考虑。以彰其咎。彰:显示;咎:过错。

臣不胜受恩感激。胜:尽。

2、翻译文句。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我们益州人力疲乏,国力凋敝,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侍卫皇宫的大臣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和朝廷都是一个整体,奖善惩恶,不能因宫中或府中而有异。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您圣明的听闻,以便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认为我身份卑微,见识浅陋,三次到草庐拜访我。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我在兵败的关头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了使命。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于我。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而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臣不胜受恩感激。

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3、问题探究。(1)、诸葛亮上表文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后主能亲贤远佞,修明政治,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计得以实现。或,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的未竟事业;陈述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2)、《出师表》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在提出的三条建议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亲贤远佞。因为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保证广开言路,阻塞奸佞之言,才能做到赏罚分明,不致忠奸不分。或,亲贤远佞是治国安邦的核心,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4)、出师表是向后主提建议的,但文中提及“陛下”的不过7次,而提到“先帝”的多达13次,这是为什么?(借先帝之口建言献策,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这样既可以使所进之言“直而不肆”易于接受,又用语得体,不失人臣之礼,更无功高盖主之嫌,同时,也表达了他不忘先帝遗训,时时不忘重托“报先帝,忠陛下”的忠心,从而动之以情,打动对方,达到进谏的目的。)(5)、“动之以情”是《出师表》最基本的特征,请具体说说表文是怎样贯彻这一特征的?(第一部分寓情于议。无论分析形势,提建议,讲历史,贯穿一条明线的是希望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的未竟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无论谈出身,叙经历,以及表决心,字字句句蕴含着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对后主的忠心,至文末“不效则治臣之罪”“临表涕零”更是催人泪下。)(6)、“报先帝,忠陛下”是表文的中心结合表文简要说说“报先帝”表现在哪里?“忠陛下”又表现在哪里?(“报先帝”表现在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许先帝以驱驰”出山效命;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受托辅政,两朝开济老臣心;“受命以来,夙夜忧叹”鞠躬尽瘁,殚精竭虑。“忠陛下”表现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三条治国建议;积极为后主选贤举能,安排内政、军事人才;平定南方,稳定后方;筹备北伐,表明心志。)(7)、既然“益州疲敝”,为什么还要力主北伐?结合《隆中对》及《出师表》相关背景资料,试谈谈你的理解。(一、国策使然。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国策;

二、形势所迫。猇亭之战,东吴国力强大,北魏雄踞北方,政治、经济、军事强大,唯有蜀汉偏安于西隅,岌岌可危,不图则亡;

三、时机成熟,诸葛亮用五年休养生机,不仅于东吴修好关系,而且内政建设有很大改善;南方平定国势增强。因此,是北伐的最佳时机。)(8)、用简要的语言叙述一个有关诸葛亮的典故。(略)(9)、写出有关诸葛亮的三个成语。(略)(10)、摘录赞颂诸葛亮的诗句。(略)(11)、篇末中“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表现了他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他哪些未言而不可言的话?请你猜想一下。(国内政局堪忧,后主却不理朝政,亲信宦官,昏庸无能等。)

(12)、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表文谈谈。(1、宁静淡泊。躬耕南阳,不求闻达;知恩图报。许先帝驱驰,出山效命;谨慎细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政治远见,军事才能。根据形势提出建议,力主北伐等。)

五、诗句赏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思想内容:关键词:为国效力;爱国情感。

艺术手法:借典故抒情。

1、词的上阕写了怎样的狩猎场面,从中看到词人是怎样的形象?

(规模盛大,人员众多,装备齐全,气氛热烈。英姿勃发,威武豪迈,渴望报国,效命沙场的老英雄。)

2、词中“卷平冈”中的“卷”字,能否改为“过”,为什么?(不能。一个“卷”,极言阵容之大,气势之烈,人数之多,速度之快,既可见狩猎阵势之猛,也可见猎者情绪之高。改后意味全无。)

3、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典故,比喻,抒发了词人渴望朝廷重用自己,效命沙场,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4、从语言风格角度,说说本词语言有何特点?

(粗犷豪放。一个“狂”字贯彻全词,上片“千骑卷平岗”“射虎看孙郎”,下片“挽雕弓”“射天狼”句无不显示出豪迈英武的气概。)《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思想内容:关键词:渴望杀敌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艺术手法: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

1、从词的结构入手,说说本词在行文上有何特点?(全词十句,前九句以飞快的节奏,回忆当年率部下宿营练兵、横刀跃马的战斗生活,写得龙腾虎跃,征尘劈面,气势逼人,后一句一声“可怜”的浩叹埋葬了壮梦,于是雄壮顿成悲壮,恢复大业,名垂青史的幻想,被年华老大,不受知遇的现实无情地击碎。全词以九句对一句,酣畅淋漓赋梦幻,一锤定音写现实,显得格外惊人。)

2、怎样理解词题中的“壮词”的含义?

(题材雄壮,写的是雄壮的军旅生活;情感雄壮,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基调雄壮,感情高昂雄壮。)

3、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梦回”军营的战斗生活场面。(略)

4、“醉里挑灯看剑”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军号声声的军营。“醉”“挑”“看”“梦”等词,真切地表现出词人赋闲在家,不受知遇,壮志难酬的压抑的复杂心境。)

5、“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用得非常好,说说好在那里?(既交代了时令,又为将士的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过零丁洋》

思想内容:关键词:忧国之痛

舍生取义 以死明志 艺术手法:巧用双关

形象比喻

1、自选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工整的对偶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国势危机,个人浮沉的现状,将国家与个人的命运紧密地相连,表达了词人深切的忧国之痛。)

2、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两句诗巧妙地引用具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发了词人兵败被俘的危险形势和危苦的境况。其中“惶恐”“零丁”又是双关。)

3、说说尾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威武不屈的名族气节。)

六、中考预测。

1、词语积累:滥竽充数

含辛茹苦

锲而不舍

抑扬顿挫

2、背诵默写: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2)宫中府中,,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

(4)后值倾覆。(5)、浊酒一百家万里。(6),衡阳雁去无留意。

(7)为报倾城随太守。(8),西北望,射天狼

(9)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10)马作的卢飞快。

(11)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3、文言词解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奖励,提拔;臧:善、(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暂且。(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淑:善良。(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

4、文言翻译:(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和朝廷都是一个整体,奖善惩恶,不能因宫中或府中而有异。(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在东乱的时代暂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贵。(3)、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现在,我即将远离陛下,面对着表文,我泪流满面,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话。

5、文言简答:(1)、出师表是向后主提建议的,但文中提及“陛下”的不过7次,而提到“先帝”的多达13次,这是为什么?(借先帝之口建言献策,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这样既可以使所进之言“直而不肆”易于接受,又用语得体,不失人臣之礼,更无功高盖主之嫌,同时,也表达了他不忘先帝遗训,时时不忘重托“报先帝,忠陛下”的忠心,从而动之以情,打动对方。(2)、“报先帝,忠陛下”是表文的中心结合表文简要说说“报先帝”表现在哪里?“忠陛下”又表现在哪里?(“报先帝”表现在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许先帝以驱驰”出山效命;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受托辅政,两朝开济老臣心;“受命以来,夙夜忧叹”鞠躬尽瘁,殚精竭虑。“忠陛下”表现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三条治国建议;积极为后主选贤举能,安排内政、军事人才;平定南方,稳定后方;筹备北伐,表明心志。)

5、、从词的结构入手,说说《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行文上有何特点?(全词十句,前九句以飞快的节奏,回忆当年率部下宿营练兵、横刀跃马的战斗生活,写得龙腾虎跃,征尘劈面,气势逼人,后一句一声“可怜”的浩叹埋葬了壮梦,于是雄壮顿成悲壮,恢复大业,名垂青史的幻想,被年华老大,不受知遇的现实无情地击碎。全词以九句对一句,酣畅淋漓赋梦幻,一锤定音写现实,显得格外惊人。)

第3篇:九年级语文上册默写集锦 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第25课词五首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简明地写出了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运用了拟人方法;写女子登楼远眺盼归人而不得的失望、怅惘之情)肠断白苹洲。(最能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表现女主人公盼望心上人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边地荒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塞下风景之异;描写边塞荒凉萧条景象;表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思乡但不能归家;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现征人的矛盾心理--思念家乡又因战功未立无法回家;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羌管悠悠霜满地(表现塞外天寒地冻),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将军征夫愤懑之情;表达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战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表现作者壮志难酬)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未完,继续阅读 >

《语文阅读复习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语文阅读复习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