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1篇: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如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以及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等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实验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都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从初一时的学习习惯是接受式,而且很多学生在英语科等失去兴趣后,对继续学习的受阻,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实验操作技能能力较低,有重重的慵懒感,由于每次考试排名影响,使很多学生没有了自信,所以难形成解决问题的持续思路。这节课包含实验探究与数据分析,学生因为数学功底的影响,只求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应用计算方面产生很大障碍。所以,我从有趣的引入开始,先用前两个实验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后再用学生熟悉的实验现象来补充说明学生的'疑点。由于,每个班的学生的人数太多,超过60个,实验条件不允许,加上时间有限,我两个让学生课前做过一次,后在课堂上演示。后两个实验用录像播放,以让全体同学看清楚,便于分析,对于计算,我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质量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第2篇:质量守恒定律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emily0928”为你整理了“质量守恒定律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兰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陆星
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用具:
[实验4—1][实验4—2]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
3.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
引入: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实验4—1] 白磷的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
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M(P)+M(O2)=M(P2O5)
学生[实验4—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投影: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
2.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
3.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4.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
蓝色溶液 无色透明溶液 蓝色沉淀 无色透明溶液
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M(CuSO4)+M(NaOH)=M(Cu(OH)2)+(Na2SO4)
二、讲授新课:
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投影: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ΣM(反应物)=ΣM(生成物)
过度:仅仅以两个实验是否可以说明这个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1:2g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什么不等于2g?
问题2:10g氯酸钾加热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什么小于10g?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1和问题2。
投影:二、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三、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并讨论:只守恒定律为什么可以成立?
提示: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微粒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方面考虑。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综合讨论结果。
反应前后:改变——分子种类
不变——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
化学变化前后 不变 原子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个数
三、课堂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学生练习:《整合集训》P41 1、2
作业:课本P70 1、2
第3篇: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
第4篇: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质17篇)
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地理》教案范文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及药品。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
第5篇: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精选22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用来指导教学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案的编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教案的编写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教案范文的分享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策略。
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及随着这几年新课改的展开,学生有着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这个重点问题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三个个实验探究和三个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教法始终服务于学法。本节教学学生有着较多的动眼观察、动手探究、
第6篇: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专业21篇)
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案的编写需要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相匹配,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教案范文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
本课题《质量守恒定律》,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其内容目标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我认为质量守恒的理解是教学重点,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教学难点。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认为这节课虽然上得有点磕磕碰碰,但达到了我预先设计的目标。
1.注重启发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此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落实学习情感、实践探究和各方面能力参培养。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在本课的三个探究过程设计中,从(1)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2)应用多媒体动画微观展示电解水化学变化,总结得
第7篇:最新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通用16篇)
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小编整理了一些教案示范,为大家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参考。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篇一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实验探讨法。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学生首先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相等的关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
第8篇: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反思1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的唯一的一条定律,《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还要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分析问题、进行初步的计算,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则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认为这节课虽然上得有点磕磕碰碰,但达到了我预先设计的目标。
不过由于在课前没有充分地进行准备,导致课堂上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失误。
一、宏观上学生能根据几个简单的实验进行判断,所以我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设计一套装置用于验证产生气体的反应的质量守恒,结果学生的反馈情况较差。课后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几点因素:
1、学生对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增大或减小会造成的后果还没有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