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盘泥条》教学设计
第1篇:小学美术《盘泥条》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盘泥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盘泥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盘泥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小学美术《盘泥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录像感知、课件展示、范作展示、小组合作、成品展示等方法来体验盘泥条这种陶艺技法。使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欣赏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陶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感受陶艺文化。
教学难点:掌握搓泥条的要领,泥条盘筑的技巧、作品装饰的黏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了解陶瓷文化,感受中国是陶瓷的国度。
2、欣赏陶瓷图片,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3、了解陶器制作的基本方法:徒手捏制法、泥条盘筑法。
4、出示范作,简介泥条盘筑制陶法的价值
3、讲述:今天,我们就用盘泥条的方法,来制作自己喜欢的陶器。(板书课题)
二、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
1、播放录像:泥条盘筑法。
2、总结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
(1)制作泥条的方法:
①、首先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②、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③、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
(2)泥条间的固定:
①、用泥浆粘接。
②、挤压泥条固定。
(3)注意事项:
1、应该注意卫生,不要把泥弄得到处都是,更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
2、注意安全,使用工具要小心;不要用泥手擦眼睛。
3、学生动手尝试搓泥条,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三、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
1、展示泥条盘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学生讨论、确定本小组制作方案。
3、学生制作。
4、教师巡视,对各组出现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与交流。
1、学生自己上台来展示本组的作品。谈谈创作思路和制作体验。
2、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五、小结
六、艺术拓展与欣赏
1、欣赏现代陶艺作品。了解由泥条盘筑法衍生出的泥条编织法和泥条竖立等成型方法。
2、让学生课后完成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可以尝试使用泥条编织等方法。
第2篇:泥条盘筑法教学设计
《泥条盘筑法》
教学设计
设计人:汪道伍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
2、欣赏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活动重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感受陶艺文化。
活动难点:掌握搓泥条的要领,泥条盘筑的技巧、作品装饰的黏结。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引导学生了解陶瓷文化,感受中国是陶瓷的国度。
2、欣赏陶瓷图片,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3、了解陶器制作的基本方法:泥条盘筑法。
4、展出示范作品,简介泥条盘筑制陶法的价值。
3、讲述:今天,我们就用泥条法,来制作自己喜欢的陶器。
二、活动制作方法和步骤
1、泥条盘筑的步骤及技法要领。(1)搓泥条:
①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②先单手后双手在操作板上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符合要求的泥条。③泥条要求:粗细均匀,直径1厘米左右,长度不超过操作板长度。(2)做罐底:
①以一根泥条一端为中心绕圈盘紧; ②用粘泥将盘好的罐底缝隙抹平加固。(3)做罐身:
①将一根泥条在罐底上依次盘好;
②用手指粘少许陶泥在罐身内壁将泥条间缝隙抹平加固; ③边叠加边加固到自己设计的高度。(4)装饰:
①用泥条设计造型,然后粘贴在罐身上;
②粘贴之前,用手指沾少许水在罐身粘贴处抹一抹,加强其粘性。
2、注意事项:
(1)应该注意卫生,不要把泥弄得到处都是,更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2)注意安全,使用工具要小心;不要用泥手擦眼睛。
(3)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尽可能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请示老师适当指导。
三、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
1、展示泥条盘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学生讨论、确定本小组制作方案。
3、学生制作。
4、教师巡视,对各组出现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与交流
1、学生自己上台来展示本组的作品。谈谈创作思路和制作体验。
2、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点评。
五、小结
六、艺术拓展与欣赏
1、欣赏现代陶艺作品。了解由泥条盘筑法衍生出的泥条编织法和泥条竖立等成型方法。
2、让学生课后完成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可以尝试使用泥条编织等方法。
第3篇:美术第五册盘泥条教案
湘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 第12课《盘泥条》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第4篇:美术盘泥条优质课教案
《盘泥条》教学设计
二、教 学 目 标
*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识。
*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生活器皿。教学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教学准备
教
具: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杯子、工具。学
具:泥料,垫纸,刻画工具等。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一件鱼形的陶艺作品
提问: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学生:盘泥条。
(小结: 泥条盘筑是一种古老的陶瓷成型基本工艺,泥巴不仅可以捏出形还可以搓成条,用搓出的泥条可以盘筑出许多有趣的作品。)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几幅优美的图片吧。
2.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泥条盘筑作品图片,同时带着赞美的语气辅以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欣赏陶瓷作品,感受作品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创作陶艺作品的冲动。小结这些质朴有趣的陶艺作品都是用盘
第5篇:《盘泥条》教学反思
《盘泥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盘泥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盘泥条》教学反思1
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
原来的教学内容设计我是遵循赏析——探究——制作——评价提高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我经过考虑,还是修改了教学方式,先不急着欣赏作品,而是先和孩子们做几个手部动作的“手指操”,“转一转,捏一捏。”“按一按,压一压,这样能做出什么形状的橡皮泥?”“扁扁的象饼一样。”“揉一揉呢?能做出什么形状?”“圆圆的,象小汤圆!”“好!真棒!咱们班里的同学看来一个个的都是玩橡皮泥的高手啊。”及时的给他们“戴高帽”也很有效果哦。“那……搓一搓呢?”“是条形!象面条一样!!”同学们更得意
第6篇:盘泥条教学案例
《盘泥条》
美术课程校本化(二度创造)教学案例
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 崔巧琳
教学内容:湘版教材《美术》第五册第六课。课 题:《盘泥条》
授课地点: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三0一班教室 授课时间:2013年10月9日 学 生:三年级
(一)班 授 课 人:崔巧琳
【案例背景】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
我是一位从事美术教学15年的中年老师,深知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和创造,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儿童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