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

2023-12-25 07:03:0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物体的旋转。

2.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预设:旋转。

教师: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出示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有些旋转现象可能不够典型,容易淡化概念的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对学生建立正确表象产生干扰,在教学时选取的实例特别要注意。在这里特意选用教科书上的典型实例,特别是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道闸、秋千等,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

1.通过纸条的不同旋转,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1)感知旋转方向。

教师:下面进行眼力大考查,看谁观察最仔细,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马上举手,好吗?第一组,开始。

老师用纸条绕同一点,旋转角度相同,但旋转方向相反,做两次动作。教师:你发现这两次有什么区别吗?

预设:旋转的方向不同。(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板书:方向)

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像这种方向的旋转,和生活中谁的旋转方向是一样的?叫什么旋转?

预设:顺时针旋转。(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请学生观察屏幕;说得出来,说完后欣赏图片。板书:顺时针)

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那像这样的又叫什么呢?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现象是逆时针旋转吗?(板书:逆时针)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屏幕展示。(2)感知旋转角度。

教师:眼力大考查继续,下面进行第二组,请仔细观察。

老师用纸条绕同一点、同一方向,但角度不同进行旋转,请学生区别。预设:旋转角度不同。(板书:角度)(3)感知旋转中心。

教师:最后一组,这次有点难,看谁能发现?

老师再把纸条分别绕两头旋转一周,请学生说说这两种旋转哪里不同?(板书:中心)

教师:看来旋转时,绕哪个中心旋转很重要,同样是这根纸条,同样是绕一周,绕的中心不一样,旋转轨迹也完全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实例入手,在看似简单的变化中请学生比较不同之处,形象地感知、体会旋转的三要素。

看来同学们对旋转这一现象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那么一个物体或图形在旋转这一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位置变了,形状不变,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平移有一样的特点,但也有区别。

2.学习指针的旋转,进一步认识旋转(1)从“12”到“1”。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变化。说一说这个指针是怎么变化的? 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边讲边分析,他讲清楚了什么?直到最后把选择三要素都请出来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讲时,不要求他们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把旋转三要素说出来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教师:从“1”到“3”,指针是怎么变化的呢?

(2)填一填,从“3”到“____”,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____°。

(3)像这样,你出一题,请其他同学来填一填。然后同桌之间互相问一问,说一说。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不断完善对指针旋转的描述,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练习题1。

(1)先出示左边的图,再出示右边的图。

教师:左侧有车通过,左侧车杆怎么变化呢? 预设:左侧有车通过,车杆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教师:汽车已经通过,车杆又回归原位,车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2)请一个学生来当车闸,演示右侧有车通过,请大家说一说车杆是怎么变化的。

2.课件出示练习题2。

先独立填一填,再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回顾与反思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旋转”有了哪些了解?

教师: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在讲一个物体旋转时,如果讲清楚了这三点,也就明确了它是怎样旋转的了。(板书:旋转的三要素)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知识。关于“旋转”,我们后面还要继续研究。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练习册第56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篇: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2.能说出一些生活中所见到的旋转,知道旋转是一种运动,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所作的圆周运动。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能画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法:演示、对比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前准备:主题图、自制教具、小线绳、剪刀、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3分)

判断下列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要求用手势告诉。

开启电扇、转盘、拧螺丝、滑雪、走动的钟表、拉抽屉、小船行驶、转动方向盘。

二、揭示目标(1分)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初步感知旋转现象。能说出一些生活中所见到的旋转,知道旋转是一种运动。

三、自学指导(8分)

学习例3

1.出示教材p31页例3主题图三幅画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说一说图说的是什么?

先让学生在各小组内拟一拟,然后指学生讲一讲。

3、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小结:上面三幅图中的'物体都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旋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旋转现象。

4.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有旋转现象?

(先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说一说。)

四、

质疑探究(10分)

完成教材p31页下方的“做一做”

1.让学生用剪刀剪下教材p129页的三色小圆片(课前准备好也可),指导他从用大头针在小圆片正中心穿一小孔,双着穿进绳线。

2.让学生将绳线转成,两手拉着线的两端,用力拉一拉,就会发现快速旋转后,看到的是圆片变成了一种颜色了。

3.教师个别辅导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

五、当堂训练(18分)

(a)强化训练

小黑板出示教材p34页练习七第7题主题图画面。

(1)说一说图中有几幅画面?各讲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集体形成判断的理由。

(3)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说一说判断的理由。(4).教师评价激励。

(b)堂清作业

小学生学习报《同步检测题》1—4题。

板书设计:

旋转

旋转:围着一个中心转动

第3篇:《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1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

三河市第六小学

郭春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例

1、例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探索其特征和性质。2.能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过程方法:

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引入课题

1、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

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指名说一说。

师: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图形的运动——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花城小学 黄力军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30—31页。【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详案教学实录图形运动图形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三)教学设计

同乐小学 教师:崔憧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的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将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

教学方法:观察、课件演示、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讲授等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的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PPT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呢? 生(预设):回答

师:真聪明,那下一组谁想来玩? 生(预设):回答

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大家反复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反思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反思

经过长时间的备课、试课、打磨、赛课,加之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同行的评论,让自己对本堂课的反思活动异常的持久和深入。

作为一堂竞赛课,从学校,到区里,到市里,这一路走来,这对于一名青年教师,尤其是一名农村一线青年教师来说,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首先,这堂课所需要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丰富多彩的。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可不仅仅是做做PPT,选选背景音乐,还涉及到现代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使用。在区里赛课时,面对全新的一台多功能投影仪,我是选择了放弃使用的.,仅仅是因为自己完全不懂操作。这使得在学生在学习成果展示环节上,就只能选择传统模式下的站立口头汇报形式。这样,不仅检测教学效果的范围缩小,耗时长,还造成了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后果。然后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教师对新生多媒体设备的畏惧和缺失,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教学过程上,一些环节虽然设计比较灵活,也体现出了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性学习。然而,学生主体性表现不强,整堂课越到后面,教师主体性越突出。这个问题的产生,反思再三,只能怪自己对新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甘州区新乐小学

石彩霞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54——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描述图形的旋转。2.能借助实物的旋转初步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某一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重点:用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描述图形的旋转。教学难点: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某一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激趣导入

1. 请大家欣赏我设计的几幅图案。(课件播放旋转图片。)师: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的吗?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图形的旋转》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认识旋转方向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旋转方向。同学们还记得钟面上时针和分针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的旋转方向吗?谁能用手指一指时针的旋转方向?

师:像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旋转方向我们把它叫顺时针方向,如果反过来我

未完,继续阅读 >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