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第1篇: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论文提要]“文不厌改”,这是古今中外经典作家异口同声所强调的。杜甫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句,南宋诗人戴复古也有诗云:“草就篇章只待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琢磨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这些说的都是改文章的重要性。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是仅仅囿于教师的精批细改,教师讲评一法,教师耳提面命,学生亦步亦趋。结果,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一眼分数”,教师繁重的批改工作成了“无用功”,而且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实际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指导自己修改策略解脱提高
常言道: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该实验教程学生作文训练安排中,课外三环节是基础,课内三环节是关键,而“评改”则是关键的关键。只要教师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积累,课堂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写的效果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在学生作文“评改”能力上体现。怎样培养学生作文评改的能力呢?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谈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评改能力的先决条件。我在教学工作中借助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学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能使文章益臻完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譬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过这样的话--“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鲁迅先生就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二、引导学生从观念上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新课程》)古今中外不少文学大师,如曹雪芹、海明威、贾岛等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是经过反复的修改才写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意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只有师生双方达成了共识,才有可能形成“老师敢于放手,学生乐意修改”的良好局面,这就等于迈出了作文修改的第一步。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要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做好学生修改作文的领路人。教育家叶圣陶就曾明确指出:“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叶老在《书简二》中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在其中担任的应是“扶”、“导”的角色,唯有这样,才能打消学生的依赖性,从而由“扶”到“放”,使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本人在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中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导学生运用“抄读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个单元的大作文按要求布置下去后,我让学生先打好草稿。然后集中时间让他们各自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反复读几遍,或查阅工具书,或问同学和老师,初步改正自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错误,达到基本通顺的要求后,再认真誊写到作文本上。实践证明,“抄读”确是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精练词句,突出主题,听取意见,加工修改。同时通过誊写作文又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为第二步的批改作好了准备。
第二步,启发学生参加作文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作文教学,若只让学生写而不评讲,为写而写,盲目地实践,收效固然不大。虽是批改评讲了,譬如教师批完后挑几篇佳作在班上念一下(本人也曾经这么傻干过),那就等于教师唱独角戏,收效也不会大。作文评改,应该对学生采取“扶”的方针,即通过启发学生参加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想像能力。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教为不教,改为不改”的目的,也才能由“扶”到“放”了。因此,走好作文修改的第二步至关重要。我一改以往逐本详批的方法,大胆放手,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当然,根据具体作文的文体和要求的不同,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这里着重介绍两种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切磋:
1、 集体“面批”法。
所谓集体“面批”就是将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文,誊印出来,人手一份,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参加评论,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讲述为什么要这样改,分析产生毛病的原因。这里必须注意评改要突出重点,所选作文要典型。这样不但许多带有共同性的毛病,会很快得到解决,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如要求学生仿照《故宫博物院》写一篇按空间顺序介绍某一物品或建筑物的作文。大部分同学选了《我们的校园》作为练笔的题材。我就让他们事先实地考察一下自己的学校,并画出学校平面草图,作文草稿经自改誊写后,交到我这里。我很快地浏览了一遍学生的作文,发现这次说明文的问题倒不是观察路线不清楚(学生在观察时我就指导他们走一条便捷的路线),而主要是出在语言不够简洁上,教学楼每一层的各年级教室、办公室较复杂,学生罗哩罗嗦,还是介绍不清楚。针对这一现象,我挑选了一篇在这一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作文,拿到班上让大家评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起初比较关注对该同学作文中出现的字、词、句的语病,纷纷提出修改意见,我一一加以肯定之后,引导学生从关键问题着手,让学生讨论如何把各楼层的布局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纷纷集中在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上,依靠集体的智慧,这篇习作中最大的语言繁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里列出这个学生的前后两段介绍我校教学楼的有关文字,通过比较,其效果可见一斑。
修改前:来到大操场,一楼全是七年级的教室。中间还有一个医务室和复印室。二楼是八年级的教室;三楼是八年级教室和行政、教务处办公室;四楼也是八年级教室,中间有正副校长办公室;五楼是八年级重点班教室;六楼是学校会议室。
修改后:来到大操场,拾级而上,眼前便是主楼梯。主楼梯的中间,自下而上是各处室及正副校长的办公室。教室分列办公室两旁。一层全是七年级的教室;二、三、四层分别是七年级、八年级普通班的教室;五楼是八年级重点班教室;六楼是学校会议室。
2.小组“互批”法。所谓小组“互批”法,就是把学生编成4人或6人
组,注意作文水平高低、差异的均衡搭配,然后针对不同文体的作文拟出评分标准,批改的同学在帮助作者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的基础上,给作者写出具体评语,打出分数并署名以示负责。这里,我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作文互批法,作了一些修改后提出十个标准,当然具体内容可根据不同文体稍作调整。每个标准10分,总计100分。每篇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学生打草稿前就让他们明确,加强针对性训练。前四个标准各种文体都适用,主要是:“卷面是否整洁”(酌情扣分);“有无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标点符号有无错误”(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有无病句”(错一句扣一分,扣完为止)。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之所以列入评分标准之中,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作文的基本要求,同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余六条则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和每个单元的具体作文训练要求来确定。以记叙文为例,大致可以从“中心是否集中”;“选材是否典型”;“详略安排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是否以记叙为主”;“构思有无新意”等方面拟出标准,学生酌情扣分。通过标准的拟定,使学生一开始就减少了写作中的盲目性,互相批改又能进一步加深对作文要求的了解,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这里老师们可能会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样放手让他们批改,能批得好吗?确实,起初不能完全放手,可让学生先批前面比较简单的几方面,而且强调每一个标准通过小组“流水作业”进行批改,目的是提高准确性,也可以通过讨论取长补短。譬如“错别字”修改,如果单人批阅,难免会出现查找不全或修改错误等情况,导致评分不准,失去意义。学生学会基本的文句修改以后,教师再逐渐增加批改项目,但要加强指导,也可先作些示范,便于学生学到批改的方法。或将学生批改后的作文当堂点评,与学生共同探讨评分尺度的把握。
如: 我的偶像
莹莹是我同床共枕(“同床共枕”改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个子矮小,皮肤黝黑,脸蛋不怎么漂亮,眼睛小小的……可以这么说,她要是混入人群,想找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她却是我的偶像,因为(补一个“我”)从她身上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我佩服她在学习上克(“克”改为“刻”)苦认真,而且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记得上初一的时候,她读英语单词经常出错,像“goodmorning”,(“,”改为“、”)“thanks”这些容易读的单词,她也读不对,常常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说来也怪,老师竟经常让她读。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我发现她读错的单词越来越小(“小”改为“少”)了。
有一次,我去找她。她在家里读英语。当我看到她时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我更佩服她那种永不满足、精益求精的精神。
有一次体育课测验跳远,我虽然刚刚及格,但已经满足了。她的成绩是“良好”,我想下课后去祝贺她。可是,当我找到她的时候,她还在练跳远。“唉,都‘良好’了还跳什么呀?”我劝她。可她却边喘气,边回答道:“我要的是‘优’!”听到这里,我觉得很惭愧,我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呀!
她就是这样一个克(“克”改为“刻”)苦认真、永不满足的人。她身上的这些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佩服吗?(“学习和”“佩服吗”换位。)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首先,学生对批改同学的作文很感兴趣,积极性高。他们自己写作时常有粗心大意、马虎潦草的毛病,看别人的作文却相当认真、仔细,眼睛尖,会挑剔。更重要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这种互相批阅、讨论、修改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特别注意让那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同学批改那些写作较好的同学的作文,使之在批阅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方法,譬如一学期保证每个同学一次面批,或拿出两篇针对性不同的作文进行比较批改等等。总而言之,教师首先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有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其次,作文评改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习作中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领悟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有讲有练,有批有改,教师的点拨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只有这样,作文批改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第三步,作文评改后,让学生再次抄改自己的作文。集体“面批”也好,小组“互批”也好,学生接触的都是别人的作文,目的是通过这种批改方式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如何评价一篇好作文应具备的标准,然后回过头来参考同学们对自己的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认识上肯定会比第一步用“抄读法”自改作文时更进一步了。学生通过前几次的修改后把作文最后交给老师批改,我批改的原则是“多批少改”,批,也只提示提示。学生若仍需修改,须按老师批改意见或讲评进行(经过前几次修改,绝大部分学生应该能达到要求了,只有极少数可能需要老师面批后再行修改)。我认为,作文批改或讲评后,如果不要求学生再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的互批、互改或老师的批阅、讲评就没有落到实处,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仍是一句空话。
四、加强作文批改后的信息反馈,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教学评价的反馈有助于教学对象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努力与标准的要求以及上级的要求是否相符,还存在着多大差距等等。作文教学也是一样。但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大部分教师每次作文亲自批阅达上百本,或更多,全部批完至少一个星期时间,那么,作文的讲评就很难做到及时有效了。而让学生自己批阅或修改作文,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学生通过自改、互改等多次反复的训练,强化了本次单元作文的目标意识,使学生经常处在作文修改的氛围中,教师在组织学生互批互改后,还可当堂让小组推荐出优秀的同学习作或具有典型问题的作文,便于课堂上及时交流及时反馈,也对学生下一步的修改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另外,学生对批改的结果也很感兴趣,可将每次作文的得分记录下来,到期末来一个总评。修改后的学生佳作或片段可通过各种途径(或张贴交流、或推荐到文学社刊、或投校报等)展示,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写作。
初中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迫切。《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考察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检查文字等具体内容和方法,这是评价写作修改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自觉的过程意识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看来,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认真找,还可以找出互批作文更多的好处。不能否认,世间万事万物有一利便有一弊,有一得便有一失,互相批改作文既然有好处,便也一定有弊端,特别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的班集体,弊端可能会更明显,倘组织引导不好,会弄得一塌糊涂。正因为如此,尝试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师才更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兴利除弊。学生互批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互批作文,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我是不会再重走被两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路了。如果有变化,那就是再探索更好、更科学、更节省时间的作文批改之路。
以上所述是本人在学习前辈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实践和体会,难免挂一漏万,不足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和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参考阅读书目:
1、巢宗祺等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摘要)
2012年12月26日
追忆
第2篇: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尝试
“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一贯如此,似乎天经地义。于是乎,学生写作往往消极应付,教师则批得苦不堪言。有时教师即便精批细改,由于批阅时间过长(短则一星期,长则半个月),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最多瞥一下后面的批语和分数,就丢到一边去了,效果何在?难怪教师们要哀叹做“无用功”了。语文教师如何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又能起到实际的效果?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人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对改进作文批改方式作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而且一篇作文往往要经过反复修改,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引导学生从观念上认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古今中外不少文学大师,如托尔斯泰、海明威、白居易等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是经过反复的修改才写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意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而不是代替他们来改文章。只有师生双方达成了共识,才有可
能形成“老师敢于放手,学生乐意修改”的良好局面,这就等于迈出了作文修改的第一步。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做好学生修改作文的领路人。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就曾明确指出:“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语文教育书简•三二》)从作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叶老在《书简•二》中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在其中担任的应是“扶”、“导”的角色,唯有这样,才能打消学生的依赖性,从而由“扶”到“放”,使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本人在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中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导学生运用“抄读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个单元的大作文按要求布置下去后,我让学生先打好草稿。然后集中时间让他们各自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反复读几遍,或查阅工具书,或问同学和老师,初步改正自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错误,达到基本通顺的要求后,再认真誊写到作文本上。实践证明,“抄读”确是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有效方法,它可以精练词句,突出主题,听取意见,加工修改。同时通过誊写作文又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为第二步的批改作好了准备。
第二步,启发学生参加作文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作文教学,若只让学生写而不评讲,为写而写,盲目地实践,收效固然不大。虽是批改评讲了,譬如教师批完后挑几篇佳作在班上念一下(本人也曾经这么傻干过),那就等于教师唱独角戏,收效也不会大。作文评改,应该对学生采取“扶”的方针,即通过启发学生参加批改评讲的过程,教给他们写作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教为不教,改为不改”的目的,也才能由“扶”到“放”了。因此,走好作文修改的第二步至关重要。我一改以往逐本详批的方法,大胆放手,把批改作文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当然,根据具体作文的文体和要求的不同,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这里着重介绍两种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各位同行切磋:
1、集体“面批”法。所谓集体“面批”就是将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文,誊印出来,人手一份,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参加评论,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讲述为什么要这样改,分析产生毛病的原因。这里必须注意评改要突出重点,所选作文要典型。这样不但许多带有共同性的毛病,会很快得到解决,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如初中
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大作文,要求学生仿照《北京铁路新客站》及学生习作,写一篇按空间顺序介绍某一物品或建筑物的作文。学习范文之后,大部分同学选了《我们的校园》作为练笔的题材。我就让他们事先实地考察一下自己的学校,并画出学校平面草图,作文草稿经自改誊写后,交到我这里。我很快地浏览了一遍学生的作文,发现这次说明文的问题倒不是观察路线不清楚(学生在观察时我就指导他们走一条便捷的路线),而主要是出在语言不够简洁上,教学楼每一层的各年级教室、办公室较复杂,学生罗哩罗嗦,还是介绍不清楚。针对这一现象,我挑选了一篇在这一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作文,拿到班上让大家评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起初比较关注对该同学作文中出现的字、词、句的语病,纷纷提出修改意见,我一一加以肯定之后,引导学生从关键问题着手,让学生讨论如何把各楼层的布局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纷纷集中在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上,依靠集体的智慧,这篇习作中最大的语言繁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里列出这个学生的前后两段介绍我校教学楼的有关文字,通过比较,其效果可见一斑。修改前:走上前厅,便都是寄宿制班的教室。中间还有一个音体美劳和英语教研组。最东面是行政办公室;二楼是初三教室,中间还有语文、数学教研组;最东面是德育室和教导处;三楼是初二教室和社会、自然教研组,最东面是会议室和校长室。四楼是初一教室,最东面是总务处和电教中心。
修改后:来到前厅,拾级而上,眼前便是主楼梯。主楼梯的东侧一间,自下而上是各科教研组的办公室。教室分列办公室两旁。一层是寄宿班的教室;二、三、四层分别是初
三、初
二、初一普通班的教室。沿走廊往东走,便到了比主楼梯略窄的副楼梯,副楼梯的东侧一至三层分别是教导处、校长室、总务处等行政办公室。
2、小组“互批”法。所谓小组“互批”法,就是把学生编成4人或6人小组,注意作文水平高低、差异的均衡搭配,然后针对不同文体的作文拟出评分标准,批改的同学在帮助作者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的基础上,给作者写出具体评语,打出分数并署名以示负责。这里,我借鉴魏书生老师的作文互批法,作了一些修改后提出十个标准,当然具体内容可根据不同文体稍作调整。每个标准10分,总计100分。每篇作文的评分标准在学生打草稿前就让他们明确,加强针对性训练。前四个标准各种文体都适用,主要是:“卷面是否整洁”(酌情扣分);“有无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标点符号有无错误”(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有无病句”(错一句扣一分,扣完为止)。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之所以列入评分标准之中,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作文的基本要求,同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余六条则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和每个单元的具体作文训练要求来确定。以记叙文为例,大致可以从“中心是否集中”;“选材是否典型”;“详略安排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是否以记叙为主”;“构思有无新意”等方面拟出标准,学生酌情扣分。通过标准的拟定,使学生一开始就减少了写作中的盲目性,互相批改又能进一步加深对作文要求的了解,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这里老师们可能会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样放手让他们批改,能批得好吗?确实,起初不能完全放手,可让学生先批前面比较简单的几方面,而且强调每一个标准通过小组“流水作业”进行批改,目的是提高准确性,也可以通过讨论取长补短。譬如“错别字”修改,如果单人批阅,难免会出现查找不全或修改错误等情况,导致评分不准,失去意义。学生学会基本的文句修改以后,教师再逐渐增加批改项目,但要加强指导,也可先作些示范,便于学生学到批改的方法。或将学生批改后的作文当堂点评,与学生共同探讨评分尺度的把握。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首先,学生对批改同学的作文很感兴趣,积极性高。他们自己写作时常有粗心大意、马虎潦草的毛病,看别人的作文却相当认真、仔细,眼睛尖,会挑剔。更重要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这种互相批阅、讨论、修改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特别注意让那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同学批改那些写作较好的同学的作文,使之在批阅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方法,譬如一学期保证每个同学一次面批,或拿出两篇针对性不同的作文进行比较批改等等。总而言之,教师首先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有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其次,作文评改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习作中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领悟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有讲有练,有批有改,教师的点拨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只有这样,作文批改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
第三步,作文评改后,让学生再次抄改自己的作文。集体“面批”也好,小组“互批”也好,学生接触的都是别人的作文,目的是通过这种批改方式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如何评价一篇好作文应具备的标准,然后回过头来参考同学们对自己的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认识上肯定会比第一步用“抄读法”自改作文时更进一步了。学生通过前几次的修改后把作文最后交给老师批改,我批改的原则是“多批少改”,批,也只提示提示。学生若仍需修改,须按老师批改意见或讲评进行(经过前几次修改,绝大部分学生应该能达到要求了,只有极少数可能需要老师面批后再行修改)。我认为,作文批改或讲评后,如果不要求学生再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的互批、互改或老师的批阅、讲评就没有落到实处,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仍是一句空话。
三、加强作文批改后的信息反馈,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学评价的反馈有助于教学对象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努力与标准的要求以及上级的要求是否相符,还存在着多大差距等等。作文教学也是一样。但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大部分教师每次作文亲自批阅达上百本,或更多,全部批完至少一个星期时间,那么,作文的讲评就很难做到及时有效了。而让学生自己批阅或修改作文,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学生通过自改、互改等多次反复的训练,强化了本次单元作文的目标意识,使学生经常处在作文修改的氛围中,教师在组织学生互批互改后,还可当堂让小组推荐出优秀的同学习作或具有典型问题的作文,便于课堂上及时交流及时反馈,也对学生下一步的修改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另外,学生对批改的结果也很感兴趣,可将每次作文的得分记录下来,到期末来一个总评。修改后的学生佳作或片段可通过各种途径(或张贴交流、或推荐到文学社刊、或投稿等)展示,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写作。初中语文新课程即将实施,语文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要重视考察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完善主旨、丰富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检查文字等具体内容和方法,这是评价写作修改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自觉的过程意识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看来,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所述是本人在学习前辈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实践和体会,难免挂一漏万,不足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和方家批评指正。
第3篇: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学会修改文章
习作内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把感兴趣的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运用修改符号加以修改。
也可以将自己的一片作文草稿读给老师、同学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再参照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草稿,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习作指导:
“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初学写作的人,很难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要一遍一遍地修改,这样才能使文章完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更明确,层次更清楚,语句更生动流畅。
一篇作文写好以后,过上几天,自己再读读,往往会感到不满意,甚至还能找出一些毛病来。因此,文章写完之后,要反复看,反复修改,这样,原来不完善的地方就会逐渐完善,原来错误的地方就会得到改正。反复地修改文章,可以培养评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较快的提高作文水平。
修改作文不光是理顺句子和改正错别字,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文章的内容。因此,文章的修改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从内容上,要检查习作的中心是否明确,要说明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材料用的是不
第4篇: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掷于脑后,不愿修改,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也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大量问题,具体表现在:
1、老师重视作前指导,忽视了作后指导。
2、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对习作兴趣不浓。
3、缺乏修改习作的方法。
4、老师无法从“精批细改”作文的传统做法中走出来。
5、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
鉴于以上原因,我计划以此课题为突破口,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深刻、系列的研究,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课题核心概念。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习作习惯。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全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当前小学生写作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第5篇: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许昌县灵井镇灵井一中 郑淑娟
我们辛勤耕耘在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发展主要靠改革。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教育者承担着庄严的职责.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小学语言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作文教学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长远看,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需要下功夫的训练,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进行修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让学生学会并运用修改作文的方法,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的修改首要的是思想内容的修改,学生的习作是学生写作时自己对事物、对问题是怎么认识的,是怎么想的,唯有自己最清楚。写出来的文章跟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表达出了几分,也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自己的文章自己改,这是顺理成章的
第6篇: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作文指导(五年级)
习作内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把感兴趣的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运用修改符号加以修改。
也可以将自己的一片作文草稿读给老师、同学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再参照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草稿,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习作指导:
“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初学写作的人,很难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要一遍一遍地修改,这样才能使文章完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更明确,层次更清楚,语句更生动流畅。
一篇作文写好以后,过上几天,自己再读读,往往会感到不满意,甚至还能找出一些毛病来。因此,文章写完之后,要反复看,反复修改,这样,原来不完善的地方就会逐渐完善,原来错误的地方就会得到改正。反复地修改文章,可以培养评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较快的提高作文水平。
修改作文不光是理顺句子和改正错别字,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文章的内容。因此,文章的修改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从内容上,要检查习作的中心是否明确,要说明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材料用的是不是恰当,是不
第7篇:“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调查报告
一、调查缘由
我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每年感到头痛的就是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怕上作文课,老师难上作文课。在多次的作文教学中都感到作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班级人数度多的时候,作文批改就成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一次批阅所花时间长达一个星期,费力、费神、费时而不讨好。批改完后,学生一扫而过,对学生一点作用都不起,老师还累得半死,怎么办?怎样才能在短的时间内,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使老师教的轻松?因而,我申报该课题,给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
二、目的和意义
1.中高年级教师的作文批改情况。
2.理资料,探究原因,进行反思。
3.探究出如何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调查时间
2009年12月
四、调查对象
五---六年级老师及学生
五、调查方法
谈话调查法
六、调查内容
有多少老师注重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生是否爱上作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