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含答案

2024-04-08 07:13:23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哺育pǔ 砭骨biān 亘古gèn 人迹罕至hǎn

B、花圃pǔ 娴熟xián 嫉妒jí 气冲斗牛dǒu

C、模样mó 星宿xiù 污秽huì 义愤填膺yīn

D、归省xǐng 亢奋kàng 嗔视cēn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迥乎不同 戛然而止 眼花缭乱

B、锋芒毕露 毛骨悚然 来势汹汹

C、锲而不舍 一拍即合 耀武扬威

D、博学多问 勇往直前 迫不急待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牟洋模仿赵本山和马三立真是栩栩如生。

B、大西洋百慕大之谜,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小林说什么事都爱添砖加瓦,所以别人都不大相信他的话了。

D、商店的服务员现在都很热情,很少看到冷言冷语的面孔了。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流出了 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5、下列说法无误的的一项是( )(2分)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由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是丹麦作家。他充满激情地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是因为他看重的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C、《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选自《山海经》。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D、《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文章以都德先生为主人公,表现他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对祖国的眷恋与深情。

6、古诗文填空(12分)

①、《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诗人都是通过工笔般优美的诗句,传达出其内心丰富的情感。著名诗人王维用“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幅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画面,表达了他宁静淡泊的心境;唐代诗人韦应物用“ 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创造出水急舟横的清幽竟境,传达了一种悠闲恬淡的心境;著名僧人刘长卿在《送灵澈上人》一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一句描绘出一抹斜阳,几重青山,行人渐行渐远的画面,表现出清静、幽远的竟境;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虚实结合,用眼前的美好的景色反衬出唐王朝衰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思乡”是古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李白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出《折杨柳》的曲调,写下了“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岑参在《逢入京使》一诗中希望入京使将自己平安的消息捎给远在长安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夸父逐日》中最能体现夸父具有一种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2分)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 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_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8、 “世界读书日”那天,班里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1)根据语意,仿写一个句子,组成排比句,表达你读书的感受。(3分)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每次阅读,犹如品尝香醇的美酒,使你沉醉不已;每次阅读,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每次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2)你了解《昆虫记》吗?请你按照以下提示向同学们介绍一下。(3分)

《昆虫记》是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填人名)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9、综合性学习。(7分)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请根据你对戏曲知识的了解,完成问题。

(1)语文课本中的戏曲(2分)

“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选自鲁迅《社戏》)句中的小丑(即丑角)俗称_________,扮演_________角色。

(2)戏曲知识我知道(2分)

中国戏曲之母是_________,被称为“东方歌剧”的是_________,它是地道的中国国粹。

(3)地方戏曲我来品(3分)

豫剧《花木兰》唱词: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在《花木兰》唱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答:

二、现代文阅读

父爱的尊严是一种痛 (14分)

查一路

①同学从家乡的县城来看我,我差点认不出他。几年不见,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对他来说,这是沧桑生活的见证。他从贫苦的农村家庭走出来,中专毕业,娶了个多病的妻子,妻子病刚好,又要为随之而来的孩子操心。等家庭的一切都有了好转的迹象,自己却下岗了,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②终于,同学想办法摆了一个地摊,卖儿童玩具、零食之类的小杂货,诚实和热情,为他赢得了很好的生意。他很高兴,我们也替他高兴。可是现在?我猜不出他的生活究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同学苦笑了一下,才说出了原因。原来,不知不觉他儿子已到了入学的年龄,小学就在他摆摊的500米外。一开始倒没有什么,后来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了儿子的父亲是个摆地摊的人,就开始嘲笑他。头几次,儿子忍住了,后几次,他就忍不住偷偷地哭。经多次追问,儿子道出了实情。

④为此,他每天走很多路,绕开小学的门口,推着小车沿街叫卖,生意已大不如前。他极力躲闪着放学的孩子,躲闪着儿子和儿子的同学。

⑤这又是何苦呢?我试探着说,你可以和儿子说清楚,他会理解的。同学说,他希望儿子不理解,儿子若是理解了,就过早地承受了一份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生活压力。为什么要用生活的沉重来代替他童年的无忧无虑呢?我无话可说,只是想着他推着车子串街走巷的样子,有点崇高,也有点悲怆。生活的困顿,不该剥夺做父亲的尊严,这是他精神的最后一块领地,凛然不可侵犯。

⑥我想,可能这世上任何矮小的男人都是高大的父亲。父亲的尊严是男人精神的.高度,是荣誉、权威、自尊、傲岸的代名词,它赐予任何一个普通男人被尊重被崇拜的陶醉和满足。然而,为了捍卫这种神圣的高度,却需要一个男人付出辛酸的代价。

⑦我想起我在读大学时遇到的一名校园清洁工。他负责打扫学生公寓的楼道和厕所。50岁的模样,头发花白,脸像松树皮一样黝黑且皴裂开来。他每天的活又脏又累,而且被世俗的眼光所轻视。但奇怪的是,每次下班后他都精心地打扮自己。抹些自来水用梳子将花白的头发梳得平平整整,一丝不苟,换上洁白、干净的衬衫,而且还会扣上封领扣,并滑稽地戴上一副眼镜。这时的表情慈爱而庄严,与平时判若两人。后来他觉察出我们的好奇,就解释说,他有个女儿在初中读书,他每天下班后都去接她回家,女儿只知道他在大学工作,而不知道他具体干什么……

⑧所以,在见到女儿的一刹那,他要把自己打扮得接近于教授:山一般伟岸的身躯,海一般渊博的学识,沉默如幽谷博大深沉,言辞如江河滔滔不绝,口角表露着自信、仁慈、悲悯的微笑,眼神流露出太阳神阿波罗般智慧的光芒。这是天下儿女心目中理想的父亲形象。

⑨我的一位朋友跟我很痛心地谈到这样一件事。他一直崇拜他的父亲,他父亲对此也了然于心。在父亲生命的晚期,病痛折磨得他不堪其苦。可是,他每次回家,父亲总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对他报以顽强的笑容。这时他便肃然起敬地欣赏父亲。有一次父亲伸手去拿一只茶杯,茶杯却中途落到了地上。父亲离去了,那只半空中颤抖的手却一直凝固在他的记忆中。他觉得这便是他对父亲最大的错处,正是他崇拜的眼神怂恿了父亲对病痛的忍耐,让生命最后时刻的父亲,也不能自然地、人性地通过呻吟来宣泄痛苦……

⑩看来,对父亲形象的光辉歌颂,只能怂恿男人在生活中做鱼死网破的挣扎。让父亲做一个很平常很自然的男人吧!他既有可能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浑;也有可能是轻舟淡月小桥流水的纤细。真正爱父亲就要学会接纳父亲的卑微和渺小。(选自《青年博览》2006年第9期)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父亲的尊严”?(3分)

17、文中一共写了哪三位父亲?他们为了“父亲的尊严”分别做了什么事情?(3分)

18、文中第⑥节,作者为什么说“这世上任何矮小的男人都是高大的父亲”?(3分)

19、文中第⑨节划线句中“他对父亲最大的错处”指的是什么?(2分)

20、你赞同文章最后一节划线句作者的说法吗?为什么?(3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伤仲永(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22、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方仲永的异于常人之处?(2分)

23、方仲永的父亲有哪些错误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4、学习本文,请就“天才”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终不知车(8分)

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2分)

(1)辐腐而轮败 ( ) (2)以为车固若是( )

2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27、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2分)

四、写作(任选一题作文)(40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60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得抄袭。

(1)请以“美好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当你完成了七年级的学习任务,即将开始暑期生活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有长辈的关怀和爱护,有同学的帮助和关心……你一定想对他们道一声“谢谢”。现在请你以《 ,谢谢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警察、叔叔等;②叙事要具体;③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7分)

1、B (2分) 2、D (2分) 3、B (2分) 4、D (2分) 5、C (2分)

6、(12分)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明月来相照 春潮带雨晚来急 荷笠带斜阳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弃其杖,化为邓林

7、(2分) (1)删去“应该”或“必须”。 (2)在句末加上“的对象”(或“的人”)

8、( 6分)(1)每次阅读,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使人茅塞顿开。(2)法国 法布尔 鲁迅

9、(1)小花脸;喜剧(2分)

(2)昆剧;京剧 (2分)

(3)勤劳、勇敢、追求男女平等、自豪、自信的巾帼英雄形象(3分,木兰特点答对一个给1分,答到三个即给满分;除参考答案外,学生其他答案只要与这段唱词的内容贴切也要认可)。

二、现代文阅读

父爱的尊严是一种痛 (14分)

16、父亲的尊严是男人精神的高度,是荣誉、权威、自尊、傲岸的代名词,它赐予任何一个普通男人被尊重被崇拜的陶醉和满足。(3分)

17、第一位是“我”摆地摊的同学,他为了儿子的面子,推着小车沿街叫卖,躲闪着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第二位是“我”在读大学时遇到的一名校园清洁工,他为了维持在女儿心目中理想的父亲形象,总要把自己打扮得接近于教授去接自己读初中的女儿。第三位是“我”的一位朋友的父亲,在生命的晚期,当病痛折磨得他不堪其苦时,他却总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儿子报以顽强的笑容。(3分)

18、“矮小”说的是外形,“高大”指的是精神的高度,因为父亲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甘心为儿女忍受屈辱,付出了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代价,所以说“这世上任何矮小的男人都是高大的父亲”。(3分)

19、是他用崇拜的眼神怂恿了父亲对病痛的忍耐,让生命最后时刻的父亲,也不能自然地、人性地通过呻吟来宣泄痛苦。(2分)

20、 赞同。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这句话中的“卑微和渺小”应该指的是父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父亲在各个方面都符合我们心目中“高大而完美”的形象,我们更不能让父亲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在生活中“做鱼死网破的挣扎”,所以,“真正爱父亲就要学会接纳父亲的卑微和渺小”。 (3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9分)

21、(1)拜访 (2)相当 (2分)

22、(1)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

2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目光短浅,追逐眼前小利,对孩子不负责任的人。(3分)

24、结合本文内容谈天才与学习的关系。(2分)

(二)(8分)

25、(1)坏,毁坏。 (2)本来。 (2分)

26、(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2)等到敌人侵人他们的国境。(4分)

27、(1)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2)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3)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4)不要自以为是。(5)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

四、写作(40分)根据中考评分标准

第2篇: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七年级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时间:80分钟分值:12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栏内,有答题卡的请涂在答题卡上)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枯涸.(hã)迸.溅(bâng)洗濯.(zhái)猝.然长逝(cù)B.伫.立(chù)连亘.(gân)朗润.(rùn)忍俊不禁.(jīn)C.刹.那(chà)堕.落(duò)玷.污(diàn)苦心孤诣.(yì)D.滑稽.(jī)着.落(zháo)倔强.(jiàng)随声附和.(hâ)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绵延澄澈蜂围蝶阵骇人听闻B.嬉戏爱慕问心无愧多愁善感C.静谧喧嚣一丝不苟遥遥在望D.点缀 卑微险象叠生闲情逸致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D.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小学到现在,你一定有过被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

B.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C.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想在我耳边。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青春年华猎取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春风得意马蹄疾”。B.“没关系。”他笑着安慰我说,“只破了一点皮,过几天就会好的。”

C.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D.他看见我拉着行李箱,便问我从哪里来?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B.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D.习近平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7.下列的文学文化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朱自清——诗文集《踪迹》,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B.《西游记》——吴承恩——清代小说家。

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汉宫秋》——明朝 D.《伊索寓言》——大部分是神或人寓言,少部分以动物为主人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狼和小羊》、《农夫和蛇》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1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3)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三段分别描绘了“春花”、“春风”、“春雨”三幅图画,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B.第(1)段写春花,色味、虚实、动静、高低互相结合,立体感极强。

C.第(2)段写春风,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D.第(3)段写春雨,有远写到近,从静到动,从物到人。9.对选文(1)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之后,桃树、杏树、梨树争相开花的情态。

B.画曲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百花盛开时的争奇斗艳。

C.加点的“闹”“飞来飞去”如果分别换成“唱”和“忙忙碌碌”,则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D.“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10.对选文(2)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段第1句引用诗句,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温柔,“抚摸”则巧妙地表现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B.“卖弄”一词在这里是“炫耀”的意思,是贬义的用法。

C.本段中,写“泥土的气息”、“花的香”、“鸟儿”、“短笛”,实际上都是在写春风。D.从本段文字,我们感觉到春风是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11.对选文(3)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画横线句子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雨细密的特征。

B.画曲线句子表现了万物在春雨的滋润下的勃勃生机,主要表达了对“树叶”和“小草”的赞美之情。

C.“一点点黄晕的光”既隐含了雨,也看出当时农村的落后,家家一灯如豆隔雨望去,灯光四周就是黄晕的光芒。

D.加着重号的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带来了安静和平的气氛,渲染了春雨中的温馨之感。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

(甲)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2.下面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B.其/邻人之/父亦云 C.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D.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雨.(下雨)墙坏B.暮.

(晚上)而果大亡其财

C.其马将.(将要)胡骏马而归D.人皆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之 14.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他家人认为他的儿子非常聪明,却怀疑盗贼是邻居家那个老人。

B.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靠近塞上有一个善用方术推测吉凶的老人,他的马无缘无故地跑到胡人那边死了。

C.此何遽不为福乎?——这难道不会变成好事吗?

D.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这个人仅仅因为腿瘸的原因,父子俩一起保全了性命。

15、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告诉我们偏见往往使理智混乱,看不清事实。B.(乙)文反复写祸福告诉人们:祸福相因,矛盾双方可以转化。

C.(乙)文“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说明战争惨烈,能活命的不多,而善术者之子却因骑马

折髀而免征免死,进一步证明了“祸福相依”的看法。

D.从(乙)文可以看出: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好和坏、祸和福、得和失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

四、(9分)

16、根据原文填空(6分,每空1分)

(1)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泊秦淮》中表达对国事担忧的句子是:。

(3)《浣溪纱》中表达惋惜时光匆匆流逝的句子是。(4)争渡,争渡。(李清照《如梦令》)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17、阅读朱熹的《观书有感》,回答问题(3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

(1)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任选一个角度赏析。(2分)

(2)你从第三、第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1分)

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我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没有发芽的种子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 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18.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4分)

19.文章围绕“喇叭花”(种子)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20.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分)

⑴我就呆.

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⑵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

了一下。21.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4分)

情感:

感悟:

六、作文(50分)22.题目:享受幸福

要求:(1)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人名、学校名等;(3)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3篇: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时间:120 满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3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怦.怦(pēng)攲.斜(jī)疲倦不堪 自做主张

B.卜.问(bǔ)应.和(yīng)得意洋洋

混为一谈

C.着.落(zhuó)归泊.(bó)自相矛盾

蛛丝马迹

D.祷.告(dǎo)屏.息(píng)

翻来复去

截然不同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姑奶奶,今天你这搞得花枝招展....的出来干吗?害我差点没认出你。

B.初冬的清晨,田野上落叶缤纷,鸦雀无声....,一切似乎都在睡眠中。只有你,故乡的小河,还在那儿昭示着生命的激情。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锻炼身体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恻,否则收效甚微。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有《我与地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七 年 级 上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8小题,26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啜泣(chuî)栖息(qī)澄清(chéng)擎天撼地(qíng)....B.小憩(qì)枯涸(hé)禀告(bǐn)猝然长逝(cù)...C.洗濯(dí)雏形(chú)泯灭(mǐn)绝处逢生(féng)....D.匍匐(fú)厄运(è)迸溅(bèng)抖擞精神(shǒu)....

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朗润 小心翼翼 险象叠出 B.诅咒 获益非浅 闲情逸致 C.点缀 多姿多采 萧然起敬 D.伫立 轻飞曼舞 梦寐以求

3.把下列人物与文学作品或创作主张对应连线。(2分)

A.马致远 a.创立儒学,主张德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朱自清 b.元朝大都人著名戏曲作家,《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C.孔子 c.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有“人民艺术家”的美誉。

D.老舍 d.著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八年级下语文竞赛模拟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8、××中学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的是()A、恭候莅临 B、望准时出席 C、敬请届时指导 D、欢迎大家光临

9、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A、浪淘沙 B、水调歌头 C、天净沙 D、西江月

10、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再多一度春秋亲爱的同学,当你接到这份试卷的时候,也许还在抱怨吧,“语文学习本来就枯燥无味,还要搞什么知识竞赛,真没劲!”千万别急,这一次的试题会让你感受到语文另

一番魅力。做完它,你也许会发现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广阔,它不光有趣还能增长见识,即使不能得奖,也会觉得其乐无穷,可要努力哟!

一、选择题(15道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A、风烟望五津 B、后遂无问津者 C、天津 D、津津有味

2、―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A、诗歌 B、音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七年级上语文竞赛试题卷

七年级上语文竞赛试题卷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3、写出鲁滨逊在荒岛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

4、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命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5、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黄冈课改区)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6、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①及时雨神行

未完,继续阅读 >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含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七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含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