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24-04-20 07:12:31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 ( )

A.实验研究

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

D.实验室实验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 )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 )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遗忘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识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8.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 )

A.设置目标

B.列提纳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12.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 )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14.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 )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

1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前后著书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__________三大问题。

18.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______。

19.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划分理论,__________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

20.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__________ 。

21.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 .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等。

22.马斯洛认为每人都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于它们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不同,这些需要又可分别归属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自尊的需要就归属于__________ 需要。

23.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对不同学习活动中的__________进行概括。

24.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___的学习。

25.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知识直观方式有:__________ 、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6.在学习的策略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将新策略与其头脑中的有关知识整合起来,以便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是遵循了策略教学的__________。

27.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可将创造分为真创造与__________ 。

28.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__________ 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29.在知识学习中,正例通常包含了事物的__________ 。

30.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主要属于__________ 问题。

31.已有的研究认为,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关系。

3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于青少年来说,义务感、__________和羞耻感尤为重要。

33.卢家梅等指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__________、多元性与单一性、无知性与盲目性等特点。

3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__________三种。

35.教学测评可分为__________、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布鲁巴奇等提出的教师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37.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38.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

39.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方式。

40.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41.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王小红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学校的。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3.试述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2.【精析】B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知觉方式。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丁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察言观色等。

3.【精析】D调节策略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4.【精析】A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些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

5.【精析】B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泛化取决于新刺激与原刺激的相似程度。

6.【精析】C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7.【精析】C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精析】C 七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精析】B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10.【精析】A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有: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等形式。其中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1.【精析】A 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

12.【精析】B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3.【精析】A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最后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

14.【精析】C在18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15.【精析】A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二、填空题

16.教学操作能力

17.学习心理

18.最近发展区

19.青少年期

20.负强化

21.探究学习

22.缺失

23.共同原理

24.150%

25.实物直观

26.内化性原则

27.类创造

28.元认知策略

29.本质特征

30.结构良好

31.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

32.责任感

33.隐匿性与突发性

34.对抗的

35.诊断性评价

三、简答题

36.(1)写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

37.(1)教学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2)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式;(3)教学手段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

38.(1)学生应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应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可利用适当观念。

39.(1)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注意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④鼓励学生交流。

40.(1)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2)自我意识增强;(3)品德的各方面相互协调,结构更为完善。

41.(1)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学生能自我管理。

四、论述题

42.(1)增强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3)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

43.(1)遵循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规律;(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第2篇: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带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针对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A.实验法 C.调查法

B.测验法 D.观察法

2.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A.实验法 C.调查法

B.测验法 D.观察法

3.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4.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A.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 B.不随意注意 D.有意注意

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A.感觉 C.记忆

B.知觉 D.想像

6.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是()A.社会刻板印象 C.社会知觉过程

B.印刻 D.从众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A.有效复述 C.精细复述

B.无效复述 D.保持性复述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1 页(共 5 页)8.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A.前摄干扰 C.消退抑制

B.倒摄干扰 D.超限抑制

9.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 C.抽象思维

B.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0.“水罐问题”(即陆钦斯量水实验)说明________对问题解决的影响。()A.心向(或心理定势)C.无关信息的干扰

11.一般人的智商在________之间。()A.120~139 C.70~79

B.140~159 D.90~109 B.功能固着性 D.问题表征的方式

12.智力多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C.瑟斯顿

B.卡特尔 D.吉尔福特

13.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是()A.热情 C.激情

B.心境 D.应激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A.社会性 C.稳定性

B.独特性 D.整体性

15.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A.多血质 C.粘液质

B.胆汁质 D.抑郁质

16.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有相似性与互补性、接近性与熟悉性以及()A.个人品质 C.经济条件

B.社会地位 D.学历层次

17.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________二个方面。()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2 页(共 5 页)A.思想健康 C.行为健康

B.心理健康 D.精神健康

18.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却有意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方法的表现?()A.升华 C.反向

B.文饰 D.转移

19.有的人被他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所控制,常常没有理由地重复某种思想或某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是________的表现。()A.应激症 C.强迫症

B.恐惧症 D.抑郁症

20.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标准,儿童后期的年龄段为()A.1—3岁 C.6—12岁

B.3—6岁 D.12—18岁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心理学 2.学习3.想像 4.动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2.简要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3.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并说明各发展阶段儿童所处的年龄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他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试述冲动型与沉思型两种认知方式的特点及其优势。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3 页(共 5 页)参考答案

一、1-5 C、D、B、A、B 6-10 A、D、A、D、A 11-15 C、C、C、B、C 16-20 A、B、C、C、C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3、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4、动机: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答: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2、简要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答: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人们似乎认为动机越强,活动效率越高。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3、简述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并说明各发展阶段儿童所处的年龄段。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16岁)。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4 页(共 5 页)

四、论述题:

1、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他这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高尔顿在调查1768-1868年间英国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人的家谱后,断言“天才”是遗传的。他还搜集了80对双生子的资料,企图证明人的心理完全是遗传的。

1、他从遗传决定的观点出发,创立了优生学。但是由于他片面夸大了遗传的作用,大肆宣扬天才遗传论,结果成了法西斯进行种族主义统治的理论工具。

2、高尔顿设立了实验室,利用仪器作人类学测量及心理测量。他不仅是英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也是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

3、高尔顿在研究心理遗传时,创造了一种数学统计方法;在研究个别差异时又进一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遗传对心理差异的影响。

2、试述冲动型与沉思型两种认知方式的特点及其优势。

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1)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不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信息加工策略:整体加工方式。

(2)沉思型认知方式:反应慢,精确性高。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信息加工策略:细节性加工方式。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5 页(共 5 页)

第3篇:湖南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教育学+心理学——中学版)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D)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2、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C)

A、不可逆性 B、单维性 C、自我中心 D、集中化

3、中学阶段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哪一个人格发展阶段相对应?(D)A、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耻

C、勤奋对自卑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任意球认知风格是(A)A、冲支型 B、反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5、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C)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6、教师在开始讲授“雷达的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山东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免费下载【中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含答案】

2010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B)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

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ACE)三个层次。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ABE)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环境文化 E.规范文化

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AD。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ABCDE)A.导向功能 B.甄别功能 C.诊断功能 D.调节功能 E.促进功能 7.一个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玉溪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8年玉溪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真题(2)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2、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A.发展期 B.童年期 C.关键期 D.特殊期3、39.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并不是问题的最终【育萃专家解析】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

5、维纳认为,学生将学习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更可能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6、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7、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他认识到“认知策略”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派生类属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

未完,继续阅读 >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