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案
第1篇:《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歌词、旋律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控制好音准和声音。
3、在歌曲的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与政治、历史、地理等横向学科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4、在艺术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重点:
1、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要注意音准和声音。
2、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的理解和运用,准确地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学唱今天的新歌之前,老师想为大家朗诵一首诗,《七子之歌——澳门》(朗诵)。
师:这首诗诗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板书: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词
李海鹰 曲
师:七子,指的是被列强割据的七块地和人民,它包括香港、九龙、澳门、广州湾、威海卫、旅顺、大连。
二、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地理,那哪位同学能简单的告诉大家澳门所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情况?
生: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
生: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师: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谁能说说?
生: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
师:是的,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我们都经历了那神圣的那一刻,今天我们一起来唱好它。
二、范唱新歌,初步感知(1)教师范唱(2)讨论
师:听了这首歌后,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能为大家讲讲你的体会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
生:我觉得这首歌速度不快,应该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好像后段的音调比前段一下子高了很多。
师:对,大家再想一想,歌曲整体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澳门人民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
师,很好,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才能唱好这首歌。
三、主动学习
1、朗诵歌词
师:同学们,在古代,古人就讲究“字正腔圆”,说的是正确的吐字咬字是唱好歌的前提。因此,在唱歌之前,一定要走准确地朗读歌词,要有感情,之一歌词的音韵与节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它的词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近代诗,是个本身就有它的平仄和节奏。好,让我们先读一读,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前后的同学可以讨论,然后老师再请同学读。
(在这一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发音准确,处理好每一句的逻辑重音、节奏,以及诗歌高潮部分的感情表达。)
2、视唱曲谱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首歌歌曲的拍号是什么? 生:拍号是4/4拍。(1)跟老师学唱曲谱(2)齐唱(3)个别唱
3、视唱歌曲,为歌曲分段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着老师小声地唱一唱。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根据音高的特点,很自然地分成两段呢?谁能为大家讲一讲?
生:1----10小节是一段,十一小节以后是第二段。师:对,我们请女同学把第一段唱一唱。(女同学唱)师:这段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缠绵的思念之情。
师:大家说得很好。歌曲的第一段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第二部分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板书: 结构
音区
情感
中音区
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
迫切的回归之意
四、情感表达,评价交流 师: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分别请两位同学来演唱这首歌曲。(两位同学演唱)师:请大家说一说,这两位同学演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请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完毕后,老师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师:同学们,我们讲话时都有重音,重音一般都是要着重强调的意思,歌曲也是一样,一般在强拍,以及时值较长的音上,都是需要突出表达的。还有就是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要注意音准和声音
师:最后,我想请两位同学来领唱前部分,我们其他的同学来演唱后部分,在演唱的时候,请注意老师刚才指出你们演唱的时候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演唱《七子之歌——澳门》,大家不管是在学唱,还是自己演唱的时候表现得都非常不错,老师很满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黑暗的旧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军阀割据、列强横行,祖国被帝国主义瓜分,但这一切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宣告结束。正是因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才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但是我们也知道,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发奋图强,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到那时,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的。到那一天,让我们再谱一首团圆曲,再唱一支赞歌。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词
李海鹰 曲
一、歌曲的由来。
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三、思考:
听了这首歌后,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能为大家讲讲你的体会吗?
四、歌曲的结构,音区,情感。结构
音区
情感
中音区
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
迫切的回归之意
改编歌词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容韵琳: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要回来,回来。
合:母亲!母亲!
第2篇: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分析:
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组教学法,分组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演唱,表现歌曲内涵及情感。教学难点:在分组活动中与他人友好相处交流合作。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F 2/4 《快快跑》 德国3 ︱5 0 ︱5 4 3 2 ︱1 0 ︱2 2 7 5 ︱5 5 3 1 ︱2 2 7 5 ︱5 5 3 1 ︱ 快 快 跑,马儿快快 跑 跳过 岩石,越过山包 不要累坏 不要 摔倒,2 3 4 ︱5 0 ︱5 4 3 2 ︱1 —‖ 快 快 跑,马儿 快快 跑。
说明:在教学中老师用两种演唱方式范唱。一种是扁、挤的声音,像幼儿园小孩似的。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另一种空、松、高位置的声音。学生们通过对比,直观地明白了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正确的演唱。(设计意图:此为我的音乐课常规环节。既是发声练习,也是组织教学。用钢琴伴奏练声,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在练习中开始美妙的音乐之旅。)
二、导入
1、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
2、师:长这么大,是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母爱。现在让我们伴随这美妙的旋律回忆母亲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
3、师生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4、师:生活在母亲的怀抱是幸福的,如果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你会怎样呢?
5、今天我们就通过《七子之歌—澳门》来听一听曾经被迫离开祖**亲怀抱的七子之一——澳门当年的心声。
(设计意图:由耳熟能详的母爱歌曲引入新曲的学习,自然而不牵强。)
三、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
1、《七子之歌》作为背景音乐,介绍澳门及《七子之歌》相关资料
2、师:让我们一起走近澳门与《七子之歌》,然后根据大家的记忆进行一个小小抢答赛,请大家认真看大屏幕。
3、分组,进行小小抢答赛。
(设计意图: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而采取抢答形式巩固所学,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有效果)
四、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2、用 mu a音模唱旋律。(设计意图:学习歌曲之前,先要熟悉歌曲旋律,用音模唱的方式,使学生很快掌握歌曲旋律)
3、出示歌词,击打节奏练读歌词。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设计说明:在掌握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歌词。击打歌曲节奏来练读歌词,学生兴趣高涨,提高学习效率)
4、词曲结合,练唱歌曲。(1)学生分组练唱。(2)各小组跟琴唱。
5、完整演唱歌曲。
师:澳门已经在99年回归祖**亲的怀抱,终于结束了亲人分离的痛苦!(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聆听)。
师:充满渴望的一声声呼唤,感人肺腑,让我们用渴望的声音再来唱一遍歌曲。(学生演唱歌曲)
6、渲染“回归”的主题。
(1)看视频。(播放关于香港、澳门回归,大陆与港澳及台湾来往互助的视频。背景音乐《七子之歌》)
师:离开祖国怀抱的孩子已陆续回到了母亲身边,但是七子中的一个--台湾没有回归,祖国在一如既往地关心它,台湾人民受灾后,祖国人民热情帮助他们,希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祖国统一带来的和谐和幸福。引导学生了解台湾)
(2)教师小结。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母亲的温暖怀抱成长!
第3篇: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我能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能把握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重点:了解澳门、香港的历史,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诗意,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教学流程
一、听歌激趣,介绍作者。
1、听歌。师: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其实这首歌是80多年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一首诗。
2、课件出示图片。师: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生介绍。师: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七子之歌》呢?(幻灯片3)
3、指名简介《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互相补充。师:这样,身在异国他乡的闻一多怀着强烈的愤怒,怀着对祖国的思念写下了《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
第4篇:七子之歌教案
篇1: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分析:
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组教学法,分组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演唱,表现歌曲内涵及情感。
教学难点:在分组活动中与他人友好相处交流合作。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
一、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