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阅读试题及解答思路

2024-05-08 07:12:4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倦夜阅读试题及解答思路

倦夜阅读试题及解答思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歌是从---和---两个方面体现出了诗人的 倦 "意,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15、身倦 心倦 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10.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11.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 倦 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8.本诗是怎样以 倦夜 统摄全诗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诗人融情于景,通过对秋夜里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2分)写景紧扣 夜 字,写情扣住 倦 字。(1分)前六句写景勾画出一副清凉月夜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出诗人一夜不曾合眼,含蓄地道出了 倦 意。(2分)

9、(6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报国无门的'感伤,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2分)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写诗人倦夜的情景,后两句直抒胸臆,告诉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 万事干戈里 使得 空悲清夜徂 。(2分)前六 句写景,由近及远,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后两句抒情,使诗歌情景皆活。(2分)

第2篇:求职面试试题及解答思路

Q: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上级共事?

思路:

1、通过应聘者对上级的“希望”可以判断出应聘者对自我要求的意识,这既上一个陷阱,又上一次机会。

2、最好回避对上级具体的希望,多谈对自己的要求。

3、如做为刚步入社会新人,我应该多要求自己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而不应该对环境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能发挥我的专长就可以了。

Q:与上级意见不一是,你将怎么办?

思路:

1、一般可以这样回答“我会给上级以必要的解释和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

2、如果面试你的是总经理,而你所应聘的职位另有一位经理,且这位经理当时不在场,可以这样回答:“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对于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问题,我希望能向更高层领导反映。”

Q:谈谈你的缺点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Q: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4、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白倍、尽心尽力。

6、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Q: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思路:

1、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Q:你最崇拜谁?

思路:

1、最崇拜的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自己谁都不崇拜。

3、不宜说崇拜自己。

4、不宜说崇拜一个虚幻的、或是不知名的人。

5、不宜说崇拜一个明显具有负面形象的人。

6、所崇拜的人人最好与自己所应聘的工作能“搭”上关系。

7、最好说出自己所崇拜的人的哪些品质、哪些思想感染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Q: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2、不宜说那些医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Q: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思路:

1、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2、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4、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第3篇:倦夜原文及赏析

倦夜原文及赏析

原文: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译文:

长夜厌烦,枕头上都觉乏人,左顾右盼,小窗外总不见天明。

耳边传来孤村的狗吠声;残月一下有几人在行动?

我双鬓早白而衰老,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

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蟋蟀声声叫个不停。它不断虚声好似纺绩,空鸣叫哪能有功成?

注释:

倦枕:即对枕头厌烦,就是失眠。

未明:未见天亮。

残月:这里当指天将明的月亮。

衰鬓:人老而头发稀少。

旅怀:客居情怀。清:清苦。

络纬:即蟋蟀,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赏析: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写失眠的人讨厌夜长,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亮似的。失眠的人希望天快亮,所以“厌长夜”一下句说,但黑夜又偏偏不肯退去,窗户老是不见光亮。“厌”“终”,表明作者失眠时间之久,情绪之烦躁,对天明的切盼。作者失眠之因,不外乎被贬的不幸,对前途的担优,生活的艰难,或者是对自己年老而无所作为的悔恨。看来这些因素可能都有。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作者失眠可能很久了,时间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倦夜原文及赏析

倦夜原文及赏析

原文: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译文

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

好一个清秋月夜!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像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

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彻夜难眠啊,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注释

倦夜:题注:《吴曾漫录》云:“顾陶类编题作《倦秋夜》。”

倦:疲倦。

凉:凉气。

侵:侵袭。

卧内:卧室,内室。《史记·魏公子列传》:“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野:野外。

满:一作“遍”。

庭隅(yú):庭院的角落。

重(zhòng)露:浓重的露水。

涓(juān)滴:水点,极少的水。《孙绰子》:“时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倦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倦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倦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

倦夜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翻译

长夜厌烦,枕头上都觉乏人,左顾右盼,小窗外总不见天明。

耳边传来孤村的狗吠声;残月一下有几人在行动?

我双鬓早白而衰老,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

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蟋蟀声声叫个不停。它不断虚声好似纺绩,空鸣叫哪能有功成?

注释

倦枕:即对枕头厌烦,就是失眠。

未明:未见天亮。

残月:这里当指天将明的月亮。

衰鬓:人老而头发稀少。

旅怀:客居情怀。

清:清苦。

络纬:即蟋蟀,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符二年(1099),时苏轼已六十四岁。据记载,苏轼于绍圣四年丁丑(1097)被贬滴到昌化军(属今海南省),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谪所。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后朝廷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人把他赶出来。于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名日桄榔庵。

赏析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写失眠的人讨厌夜长,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亮似的。失眠的人希望天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倦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倦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倦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

倦夜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翻译

长夜厌烦,枕头上都觉乏人,左顾右盼,小窗外总不见天明。

耳边传来孤村的狗吠声;残月一下有几人在行动?

我双鬓早白而衰老,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

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蟋蟀声声叫个不停。它不断虚声好似纺绩,空鸣叫哪能有功成?

注释

倦枕:即对枕头厌烦,就是失眠。

未明:未见天亮。

残月:这里当指天将明的月亮。

衰鬓:人老而头发稀少。

旅怀:客居情怀。

清:清苦。

络纬:即蟋蟀,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符二年(1099),时苏轼已六十四岁。据记载,苏轼于绍圣四年丁丑(1097)被贬滴到昌化军(属今海南省),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谪所。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后朝廷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人把他赶出来。于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名日桄榔庵。

赏析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写失眠的人讨厌夜长,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亮似的。失眠的人希望天快亮,

未完,继续阅读 >

《倦夜阅读试题及解答思路.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倦夜阅读试题及解答思路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