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第1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探索宇宙》。
教材简析:
本课展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简要概括了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本单元安排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一些专业术语可以不完全理解。探究宇宙的方法采取——观察、推理与发现,让学生感知宇宙,初步认识宇宙,在头脑中形成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里的星系或星体在运动变化的,在不同的宇宙空间里有不同的特征,这个庞大的系统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针对本课图片相对较多内容生疏,离学生生活较遥远这一教学现状,教学中采取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识。教学中设计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了解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知道人们通过不断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3.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难点: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谈话法、合作探究等。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录像、三球仪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太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有哪些特点?
2.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存在的吗?你还知道哪些星系?(用自己查到的资料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的资料交流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获取科学知识。)
二、出示课件,认识宇宙的组成结构:
1.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看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同时,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2.接下来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3.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呢?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什么位置?看得出来吗?银河系有多大呢?拿什么估算呢?
(简介光年是什么单位?光年等于多少公里呢?)4.了解了银河系大概的情况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我们大概知道宇宙有多大,但是宇宙还处在青年时期,还在不断地长大,还在膨胀。
三、了解星球的变化。
(一)认识恒星的运动变化:
1.组成宇宙的恒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一生是怎样的。(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2.提问: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们有没有收集到过这样的资料?
(二)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导语:当我们看到这些资料图片和录像时,实际上是人类不断的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四人小组讨论:你们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贡献?(根据学生已了解的情况,教师补充一些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1.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2.了解现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在活动中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师小结:(略)
五、阅读链接: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神舟”2号无人飞船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年3月25日,“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无人飞船。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载人火箭,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迈出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六、布置作业
1.列举我国对宇宙探索的运载器及有哪些代表人物。2.上网搜寻世界上哪些人对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贡献。3搜集宇宙相关的课外知识,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大家一起分享。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
观察法
学生作品分析法 学生间的评价 自我评价 测评法
八、设计特色简述: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有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是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让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所设计的一些课后活动,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附:板书设计:
第八课 探索宇宙 评价过程
学生观察收集的相关典型事例。计划、记录、画的示意图等。
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的收获、表现。
通过学习,知道了那些有关宇宙的知识,今后注意哪些方面的观察、绘图等。信息的收集交流等。
学习这课后,你对宇宙变化的认识有哪些?
第2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探索宇宙的知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 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能满足天文学家探索宇宙兴趣吗?
学生讨论交流。
做个火箭工程师
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学生做气球实验。
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学生交流。
教师:火箭工作的原理是用了反冲力的原理,燃料在一个特制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出,火箭便向前飞去。介绍火箭发射原理:
宇宙探测器
教师: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你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把你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大家。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组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教师: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整理地资料,介绍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及“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嫦娥一号”升空的情景。)你们知道“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意味着什么吗?
(课件出示:1986年“挑战者号”意外坠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
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8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这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总结:正是有了这些科学事业的奠基者、先驱们,我们才得以去了解宇宙,了解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当然,宇宙留给我们的还有许多的疑团,有些问题就有待于你们去解开,希望到时候,你的名字可以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列在一起,为了那一天而努力吧!
第3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一课是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内容。《探索宇宙》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人类为探索宇宙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功应归功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智慧。早先,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我们使用各种先进的工具来观察宇宙。这些工具包括非常敏感的无线电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了解这些探索的历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智慧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学情分析:
对于太阳、地球、银河系、宇宙这些概念,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于宇宙空间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和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
观。教学目标:
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信息途径获得的关于宇宙、探测工
第4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4《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