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教学设计(精选6篇)_探索宇宙教案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探索宇宙教案设计”。
第1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8、《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
能够收集有关了解并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了解我国的航天史,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始以几幅星空的图片导入,旨在引出主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 1、学生交流有关望远镜的资料。2、教师补充介绍:展示图片。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望远镜的图片,来介绍望远镜的发明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习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另外,还补充介绍了一些新型望远镜及其观测到的图片,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了解运载火箭 1、图片:火箭发展的历史 2、图片:我国火箭发展史 3、动画:火箭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火箭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火箭的发明和发展史以及我国火箭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感情。通过动画,将火箭脱离地球引力的原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了解各种航天器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航天器的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展示图片:
卫星
行星探测器
国际空间站
航天飞机
宇宙飞船
太空探测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各种航天器的图片,来介绍航天器的发明和发展,让学生明白航天器的特点和功能,认识到航天器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
五、了解探索太空的英雄 1、学生交流认识的航天英雄 2、图片: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
我国的宇航员 3、图片、视频: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及牺牲的航天员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视频向学生传递航天事业的艰辛和风险,更向学生传递着一种信念,一种生命不息,探究不止的信念。
六、拓展延伸
1、视频:嫦娥计划——嫦娥一号
2、讨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第2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3.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2.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宇宙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等。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宇宙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飞天的梦想。(播放视频:飞天梦)
2.2003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终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板书课题《探索宇宙》)
(出示图片:神舟五号新闻报导)(二)膨胀的宇宙
1.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出示图片:太阳系)
介绍: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2.那么,太阳系是宇宙中唯一的天体系统吗?(出示图片:银河系、河外星系)
(1)太阳系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2)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3.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无限的宇宙。(播放视频:无限宇宙)
4.小结: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出示图片:宇宙的组成)(三)充满活力的宇宙
1.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恒星)
2.讨论:恒星的一生中包括哪几个阶段呢?(出示图片:恒星的一生)恒星的一生介绍:
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燃料消耗殆尽会有两情况:
一种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另一种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3.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超新星。(播放视频:超新星)
4.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出示图片:宇宙的整体形象、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2.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播放视频:探索宇宙的眼睛望远镜)
3.你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播放视频:飞天圆梦)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4.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吗?说说他们的贡献。(学生交流找到的资料,谈自己的想法)
(出示图片:科学家、宇航员)
5.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也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的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宇宙绚丽多彩,奥妙无穷,还有很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宇宙是不是会无休止地膨胀下去?……同学们课后可以去研究、探索,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新发现。
第3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导读:一、复习引入,认识宇宙
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自从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就像给人类打开了天门。我们知道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月球表面有(环形山)。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阿姆斯特朗)第一个把脚印留在月球上,美国的“勇者号”和“探索号”也在(火星)上进行探测。
我们也知道地球只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它与其他七颗行星、还有那些矮行星、小天体都在围绕着太阳转。(师先画一个地球,再画一个月球,在外面画一个圈表示太阳系。)
太阳只是银河系里中的一颗恒星,银河系里大约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看书本“银河系”的图。我们看上去的星星好像很近,其实很远的。恒星间距离用光年来表示。光年就是光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光每秒钟的速度是30万千米。学生一起计算一光年的距离:365×24×60×60×300000千米。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牛郎星、织女星相距那么一点,其实它们相距16.4光年,够远的吧。银河系直径是10万光年。(师在太阳系外画圆,这是银河系。标上银河系里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直径10万光年。)
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宇宙里还很多,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我们称为河外星系。
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
(师再在银河系外面画一个圆,我们把知道的或不知道的星系,统称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为宇宙或总星系。已知100亿个河外星系,还有未知星系。)到目前为止,人类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看到宇宙的边缘。宇宙深处还会有什么呢?人类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会越来越多。(通过韦恩图,让学生直观感知宇宙的浩瀚,人类的渺小。只有活几十年的人类,如何穷尽对宇宙的探索呢?我们能登上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就非常了不起了,美国的探测器进入火星已够伟大了,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制造的天文望远镜看到120亿光年内的宇宙,但还没看到宇宙的尽头。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的,揭示更多的宇宙奥秘。)
二、介绍恒星的一生
1、师:我们知道,月球绕着地球转,太阳系里的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绕着太阳转,银河系里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又绕着一个方向转,成美丽的漩涡状。宇宙里每个星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各自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这是多么神奇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充满着活力,它还在不断地膨胀。你能想象吗,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2、看书本“恒星一生”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对恒星的一生只是按图说一个大概名称,对于个中的道理并不清楚。)3、师介绍恒星的一生:
这是你们对恒星一生的理解,你们再来听听老师的介绍好吗? 师: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恒星、行星、矮行星、小天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还可以看到很多星际物质,这些弥散在宇宙间的星际的雾状物质因为引力不断收缩聚集成星际云,再由星际云演化成恒星胚胎,最后由恒星胚胎演化成可以向外辐射红外线的红外星,这就成为“原恒星”。这就像地球上的水被阳光蒸发,水蒸气聚集在空中形成云一样。小水滴聚多了落下来就是雨,雨降到地面又被蒸发上去变成云。恒星的一生也经历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由于红外星进一步收缩,内部温度升高到80万度时,开始出现热核反应,温度达到700万度时,出现氢—氦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热能辐射,使内部的斥力与收缩力达到平衡,恒星进入壮年期。就如我们的太阳,主序星阶段大约要停留100亿年,现已度过约50亿年,现处在壮年期。
由于恒星中心温度最高,氢核聚变反应进行得最快。当中心区核消耗到一定程度,核反应减弱时,中心区外围的氢核聚反应相对增强,恒星内部的斥力和引力失去平衡。这时,中心区开始收缩,外壳急剧膨胀,主序星就开始了中年期的演化,逐步形成体积大,密度小,表面温度低二光亮增强的红巨星。当红巨星中心区由于收缩,温度又开始升高并达到1亿度以上时,就发生新的氦核聚变(为碳核)反应,使内部压力增大,斥力与引力达到平衡,从而度过它的大约10亿年的整个中年期。估计太阳将来也要变成红巨星。
由于红巨星内氦—碳核反应的剧烈进行,温度可增加到60亿度,极强的热能辐射使斥力超过引力,星体内部平衡再度破坏。这时质量大的恒星多发生爆炸,光度突然增高几万甚至几亿倍,即所谓的新星或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超新星;质量小的恒星由于氦——碳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不足以引起星体的爆炸,而直接演化成白矮星。白矮星还会因为能量的耗尽而变成黑矮星。如果是超新星爆发,内部物质急剧坍缩可形成超高密度的中子星或密度及引力更大的黑洞。在新星和超新星爆发时,除了高密度的内核被残留下来以外,其余大量的外层物质就被抛出,以新的星际物质形态出现在宇宙空间,如星际尘埃、雾状星云等等。这些物质聚集在一起,又可以形成新的恒星。宇宙世界是不是很神奇呢? 三、学生阅读书本61、62页文字。加深对宇宙的了解。四、完成作业本作业。
这一单元结束了,但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还刚刚开始,他们对星空的关注,对月相的观察,搜集关于宇宙的知识,让我看到教学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我对宇宙也有了全新的了解,宇宙的神奇也深深吸引着我。这样的学习过程因为有收获而感觉特别有意思,分享获得的知识更是一种快乐。
教学就像聊天似的,孩子们不断有新的问题提出,说到宇宙中的恒星,他们就想到外星人。可以肯定,茫茫宇宙中一定有生命存在,既然地球上有生命,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有适合生命存在环境就会孕育生命,只是相距太远,我们还不能见面。说到恒星的一生,他们特别关注太阳的一生。知道太阳也会消亡,他们想到让人类转移到别的星球上去。一个学生想到在月球上种很多的树,让月球充满氧气,让人类能在月球上居住。交流的过程是愉快的,也是充满想象力的,大家都有美好的愿望。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第4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四、探索宇宙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3、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5、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6、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7、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8、了解我国的航天史。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3、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三、教学准备
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4)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
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2)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1)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人们发明了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3)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三)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四)课外练习
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研习报告。
第5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探索宇宙》。
教材简析:
本课展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简要概括了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本单元安排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一些专业术语可以不完全理解。探究宇宙的方法采取——观察、推理与发现,让学生感知宇宙,初步认识宇宙,在头脑中形成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里的星系或星体在运动变化的,在不同的宇宙空间里有不同的特征,这个庞大的系统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针对本课图片相对较多内容生疏,离学生生活较遥远这一教学现状,教学中采取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识。教学中设计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了解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知道人们通过不断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3.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难点: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谈话法、合作探究等。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录像、三球仪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太阳系是一个怎样的星系?有哪些特点?
2.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存在的吗?你还知道哪些星系?(用自己查到的资料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的资料交流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获取科学知识。)
二、出示课件,认识宇宙的组成结构:
1.天空中的每一颗恒星类似太阳一样发光发热,也有可能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看星空我们就知道有许多这样的系统,同时,我们的太阳系属于一个恒星集团——银河系。2.接下来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3.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呢?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什么位置?看得出来吗?银河系有多大呢?拿什么估算呢?
(简介光年是什么单位?光年等于多少公里呢?)4.了解了银河系大概的情况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我们大概知道宇宙有多大,但是宇宙还处在青年时期,还在不断地长大,还在膨胀。
三、了解星球的变化。
(一)认识恒星的运动变化:
1.组成宇宙的恒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一生是怎样的。(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2.提问: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们有没有收集到过这样的资料?
(二)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导语:当我们看到这些资料图片和录像时,实际上是人类不断的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四人小组讨论:你们知道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贡献?(根据学生已了解的情况,教师补充一些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1.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2.了解现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在活动中体会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教师小结:(略)
五、阅读链接: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神舟”2号无人飞船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年3月25日,“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无人飞船。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载人火箭,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迈出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六、布置作业
1.列举我国对宇宙探索的运载器及有哪些代表人物。2.上网搜寻世界上哪些人对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贡献。3搜集宇宙相关的课外知识,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大家一起分享。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
观察法
学生作品分析法 学生间的评价 自我评价 测评法
八、设计特色简述: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有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是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让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所设计的一些课后活动,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兴趣。附:板书设计:
第八课 探索宇宙 评价过程
学生观察收集的相关典型事例。计划、记录、画的示意图等。
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后的收获、表现。
通过学习,知道了那些有关宇宙的知识,今后注意哪些方面的观察、绘图等。信息的收集交流等。
学习这课后,你对宇宙变化的认识有哪些?
第6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难点:认识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探索宇宙的知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 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
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能满足天文学家探索宇宙兴趣吗?
学生讨论交流。
做个火箭工程师
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学生做气球实验。
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学生交流。
教师:火箭工作的原理是用了反冲力的原理,燃料在一个特制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出,火箭便向前飞去。介绍火箭发射原理:
宇宙探测器
教师: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你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把你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大家。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组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
教师: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播放各种航天探测器)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整理地资料,介绍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及“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嫦娥一号”升空的情景。)你们知道“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意味着什么吗?
(课件出示:1986年“挑战者号”意外坠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
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行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
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5,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田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在1968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研制计划正式纳入正轨。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1号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遥测和信号接收都正常,卫星图像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气象部门的公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对卫星进行改进,加紧新型号研制工作的同时,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卫星系统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直接应用。1999年10月中国--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发射成功,所接收到的卫星图像资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产、能源、测绘、环保等众多部门。1999年至2003年中国连续发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并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这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知识竞赛来进行。通过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知识及成就,展开多层面的讨论,进行选拔,最后进行展示。在比赛中让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
总结:正是有了这些科学事业的奠基者、先驱们,我们才得以去了解宇宙,了解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当然,宇宙留给我们的还有许多的疑团,有些问题就有待于你们去解开,希望到时候,你的名字可以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列在一起,为了那一天而努力吧!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探索宇宙》。教材简析:本课展示了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简要概括了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本单元安排让学......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谈话:在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一课是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出去旅行,突然忘记了方向,同时又忘记带指南针,那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看太阳,因为太阳在我们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总是在变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