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教师的工作汇报
第1篇:扫盲教师的工作汇报
扫盲教师的工作汇报
白驼镇中心小学扫盲工作汇报白驼镇中心小学所辖白驼、申川、刘坪、姚黄 4 个行政村,12 个自然村,共有农业总人口 5673 人,女 2831 人。15 至 50 周岁人口 3071 人,女 1513 人。其中在校学习268 人;文半盲 119 人,女 74 人;失能人员 8 人;累计脱盲人员 424 人;小学毕结业 563 人;初中 毕结业 1073 人;高中毕结业 535 人;大中专毕结业 81 人。文盲率从 2008 年的 4。07%下降到 2010 年的 3。9%。
2010 年白驼、姚黄两村共办夜校 2 所,参加学习的文半盲学员 共 54 人,其中女 37 人;经过学习考试,有 1 人脱盲(女) 。刘坪、 申川两村,32 名文半盲人员参加了包教包学学习。组织实用技术培 训 13 期,学习人数 212 人,其中脱盲人员 76 人。服务区内 4 村还有 211 位脱盲人员参加了巩固提高学习,有效防止了新文盲的产生。一 年来,学校抽调了 11 名教师兼任扫盲教师参加了扫盲教学工作,投 入扫盲经费 1200 元,保证了扫盲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校的扫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村组干部的的积 极动员组织,学校成立了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扫盲工作制度、 扫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扫盲教师工作职责,坚持“一堵、二扫、三 提高”及“以培代扫”的原则,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建立扫盲工作 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充分利用学校的 教学资源和师资优势,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有机结 合,针对成人认知特点及农业生产特点,采取集中学习与包教包学相 补充的学习形式,制订了具体的教学措施,在青壮年脱盲学员中开展 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实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专项教育活动。广大扫盲 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脱盲与巩 固提高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知识相促进,引领广大学员自觉积极 投入学习,向育人、智力开发、科技致富方面转化,实现扫盲与初、 中级技术培训接轨,保证了我校的扫盲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第2篇:扫盲工作汇报
扫盲工作情况汇报
(2004年12月6日)
2004年是实现“十五”期间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国务院《扫除文盲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全民性扫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04年市下达我县的脱盲人数为1165人,我县实际组织扫盲学习人数为1320人,其中失能文盲459人,圆满完成了扫盲工作任务。现将我县2004年扫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保障经费,努力为扫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扫除文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市坚持把扫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推进了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建立健全党委、政府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扫盲工作。根据上级要求,我县及时建立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扫盲工作领导班子,并从上到下建立相应的扫盲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扫盲工作机制,为我县扫盲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目前,我县扫盲工作形成了以教育部门为主,文化、农林、共青
团、妇联和科协等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了扫盲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
其次,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将扫盲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为切实保证扫盲工作落到实处,我县把扫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与教育工作目标,实行政府、教育部门“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扫盲工作关键在于基层,为了抓住这一关键,我们层层建立扫盲工作责任制,按镇、村、中心校、教学点自上而下签订责任状,责任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任务承包到点,一环扣一环,一环紧一环,严肃工作制度,务求取得实效。
第三,多方筹资,合理使用,保障扫盲工作顺利开展。2004年我县投入10万余元用于扫盲工作,为扫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扫盲单位也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一年来,各镇用于添臵档案柜、档案盒和教师教育教学的补贴多达五千元。同时,努力做到开源节流,用好用足扫盲经费。一是将退旧的桌凳翻新后作为教学使用,二是各教学点扫盲教师尽可能使用小学教师兼职,或聘请高年级学生和退离休老教师帮忙,节省了大量经费。
二、深入调研,完善档案,建立网络,切实为扫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搞清我县“五普”以来的新生文盲人数,我们认真组织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进一步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目前,我县总人口87万5千人,15周岁以上人口58.7万人,平均识字率为93%,其中15至49岁人口数为53.3万人。16-60周岁劳动力人数为51.5万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90年。
通过对调查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我县文盲人员情况比较复杂:一是失能人员比例大,给扫盲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五普”时统计文盲数为2324人,文盲率为0.47%,其中失能人数多达1077人,除失能外文盲率为0.25%。二是文盲人员地区分布不均衡,与所在地经济状况有较大关系。全县青壮年文盲率在0.5%以下有九个镇,青壮年文盲率在0.5%-1%之间的有7个镇。三是外出务工的文盲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不便于定期集中培训学习。
在建立扫盲台帐的基础上,全县建立起扫盲网络。针对年度扫盲工作计划,各镇积极利用教育网站,对文盲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迁移性新增文盲随时建档,尤其关注青壮年文盲及妇女文盲,把他们作为扫盲工作主要对象实施有效监控,真正做到了文盲资料清楚完备,重点突出。
三、更新观念,按需施教,扎实工作,稳步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文盲与贫困通常相伴相生,往往因贫困而产生文盲,又因文盲而导致贫困且难以脱贫,就此而言,扫盲工作需要与扶贫结合起来。以这一问题为导向,我县在扫盲工作中积极转变扫盲教育观念,逐步建立起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和工作方法。
(一)更新观念,按需施教。单纯以识字为主的扫盲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学员也不感兴趣。因此,各镇及时转变观念,在扫盲工作中坚持为民服务,急民所急,积极探索生产劳动技术与农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步从扫文字盲向扫文化盲、扫技术盲等功能性扫盲转变,建立起文化知识、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家庭生活知识与技能、卫生知识与技能相
结合的扫盲课程体系,邀请有关部门举办了法制讲座和常见病诊断和治疗讲座,把学文化与学技术、学法律结合起来,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学员全面综合素质能力。
(二)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各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在扫盲教学中认真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举措,在抓好扫盲工作的同时,瞄准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培训活动,积极帮助文盲人员脱贫致富,提高了文盲人员生活质量。
(三)注重实际,因材施教。针对文盲人员复杂性的特点,在扫盲工作中,我们把文盲人员分成不同层次,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一是联系农科教等部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向文盲人员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二是建立起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手把手教给失能人员一门生产技术,按失能人员失能轻重及兴趣、爱好,提供养猪、养鸡、养蚕等易于掌握的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扫盲教育工作。利用其回乡过春节的时机,集中开展扫盲和技术培训工作,受到了文盲人员的好评。
四、注重教学,强化督导,严格考评,全力促进扫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首先,加强师资培训,着力提高扫盲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和能力。今年以来,我县对从事扫盲教学工作的教师全部进行了专门培训,对扫盲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业务进行了认真指导,进一步提高了他们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加强教学管理,力求科学规范。扫盲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管理。在扫盲教学工作中,我们重点要求各镇做到三个
加强:一是加强教学内容管理,要求编写教材丰富、实用、易学。二是加强教学时间管理,确保每周上课时间、节数,保障学员有充足学习时间。三是加强教学进度管理,为保证教学质量便于检查、评估、奖励,各镇都印发了教学进度表,要求各教学区、教学点按进度实施扫盲教学。
第三,严格组织督导,抓好典型示范。为了促进扫盲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我县多次组织督导活动,对各镇扫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扫盲工作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扫盲工作更具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第四、建立考评制度,推动扫盲教学工作健康开展。根据扫盲工作责任状,教育局制订了具体考核评分标准,对扫盲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考核,严格兑现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切实调动了广大扫盲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市在扫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满足了广大青壮年文盲学文化、学技术的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一是扫盲工作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设施和设备还需要添置、完善。
二是扫盲教学的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文盲学员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实用技术掌握不牢、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急需改变。
三是扫盲工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扫盲教师急躁冒进、责任心不强等情况依然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认真落实对策,进一步动员各方面力量,明确职责,扎实工作,齐心协力,努力推进全县
扫盲工作的深入发展,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3篇:扫盲工作汇报
王城村2008年度扫盲工作总结
根据区教育局和乡里扫盲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我村高度重视扫盲工作,及时充实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全面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面完成了扫盲工作各项任务,现将我村2008年度扫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扫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了营造全民动员,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良好氛围,镇党委、政府将扫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并与全镇的大培训大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宣传兰、板报、横幅、标语等载体进行大力宣传。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00八年我乡把扫工作作为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我村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迫切任务,列入业务部门和乡镇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严格考评。专题召开扫盲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扫盲工作,下达了扫盲、脱盲任务,明确了我村、学校在扫盲工作中的职责。
三、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扫盲工作
在扫盲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小学师生主力军的作用,把扫盲任务落
第4篇:扫盲工作汇报
兰州市扫盲工作汇报
2010-06-11 阅读:
848 出处:本站
兰州市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一、现状
兰州市扫盲工作在上世纪末告一段落,全市八县区均已通过省级扫盲验收。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有15——50岁青壮年文盲58300人,青壮年文盲率2.9%,即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97%,符合国务院规定基本扫除文盲地区标准。
近10年来,我市扫盲工作一直未停,继续扫除剩余文盲,并积极做好脱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一、机构健全、队伍落实
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加强了全市扫盲工作管理机构,将市教育局原成教处升格为成教办(县级建制),定编6人。各县区教育局均设有成教办,配备了1—2名专干。
二、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健全。
市教育局印发了《兰州市乡镇成人学校提升工程实施意见》。通过提升工程,各乡镇成人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乡村办学面均在100%。使扫盲及扫盲后的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编制下达扫盲后继续教育任务,下达到县、乡、村,并抓落实。
各县区基本扫除文盲后,把重点放在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