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鉴赏:山有多高爱有多重

2025-01-19 07:12:0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美文鉴赏:山有多高爱有多重

美文鉴赏:山有多高爱有多重

轻烟如纱,萦绕在西墙窗棂前;弯月如虹,高挂在河边垂柳枝头上。夏风徐徐,吹满了枝头带花的婴果,吹绿了满山阔叶的树林,吹醒了孩儿深切的思念。

端午过后,粽子的香味渐散,门前高挂的菖蒲也干枯成末,残留的点滴,泪湿了谁干涸的眼睛。夜风中,提起电话,说一声:“爸,节日快乐”。

炎热的夏夜,裸身横躺在凉席铺好的床上,用手机浏览着美文,耳畔响起齐秦那伤感的歌曲,思绪随风,飘洒在南国小镇的夜夜风里。追忆我逝去的童年,回味我无悔的青春,思念我老去的父亲。

曾经,父亲是一盏明亮的灯塔,照亮我前进的步伐;曾经,父亲是一条严厉的教鞭,指引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如今,我已长大,渐渐老去的父亲依旧常常提醒,担心我一时疏忽而误入歧途。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时当过兵,复员回来后在村里担任大队长兼民兵营长、村委会主任,而后因户口迁移原因辞去村主任一职,成了一名职业的农民。和大多数农民一样日复一日的在那片属于他的土地上来回翻耕,赡养着他年迈的母亲,抚养着他的孩子。直到他的母亲99岁高龄仙去后,父亲才离开他耕耘了半生的土地,到伯父所在的城市,继续为他的子女打拼。所以,在我的成长历程中,父亲与我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多,可父亲对我的爱从未因此而减少过。恰是如此,让我更能体会父爱如山。

读小学时,父亲为了让我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让我们到城里读书,我10岁的时候就开始离开父母到城里读书。父亲一直紧握着那根栓在我身上的细线,慢慢放飞我这只幼嫩的风筝。我的童年,我的青春,都在一个穷爸爸富儿子的家庭里生长着,以至于太多的人不相信我是农民的子弟。我的父亲,为了给我足够的尊严,为了让我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幸福的生活,用他那勤劳的双手和挺拔的脊梁为他的儿子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环境。

可惜,儿子不争气,高考那年深深的伤了父亲一回。父亲没有责怪,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而后送我去了一所三流的大学。我依旧过着穷爸爸富儿子的生活。三年的大专生活枉如梦一场,还未来得及体验大学校园的美好爱情生活,毕业典礼就如期而至。岁月荏苒,毕业后辗转几次,我又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用我的青春汗水服务我至亲的农村。父亲一直支持我回到农村,回到基层。他常常对我说:“你现在还是只未过河的卒,不能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只有过了河你才能横着走。”我懂得父亲话里所说的“河”指的是什么,也一再努力跨过那条楚河。并不是想要什么光宗耀祖和物欲横飞的生活,而是想让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洋溢的笑容,这就足够了。可惜路漫漫,努力和汗水换不回欢心的笑语,惆怅依然。

开始感怀,那迷人的樱花和醉人的.稻香,是谁感化了我的心扉。电波那头尽是父亲的叮咛与嘱咐。我只有默默的聆听,习惯了父亲的唠叨与重复,知道那都是沉甸甸的爱。

似水的流年,曾经挺拔的脊梁被生活压成了弓,曾经浓密的黑发让岁月染成了灰。如今,年过六旬的父亲依然忙碌在堂哥的厂房里。父亲说,离开了亲爱的土地,一时间闲不下来。可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我的成熟与独立背后流淌的都是父亲的汗水与心血。

夏风吹,知了鸣。这个城市,我一个人在战斗;另一个城市,年迈的父亲依旧耗尽最后的力气为我提供后勤给养。没理由迈不过那条横跨在眼前的楚河。

父亲节,一个从西方传入的节日。与我同龄的人,有几个人去考究过它的来由和日期;而我的父辈们,又有几个人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我们把太多的文字和感谢献给了母亲,却都忽略了父亲那无声的爱。记忆了,从未送过礼物给父亲,也从未与父亲说过节日快乐。今年父亲节,我想对父亲说:“爸,节日快乐。”

父亲是一口水井,只有饮用的人才知道水有多深,情有多浓。父亲是一座山,只有生活在山里的人才明白山有多高,爱有多重。

第2篇:高三有多高美文

高三有多高美文

上了高三就开始大把大把地脱发,不敢轻易洗头,害怕一年以后就真的成为纳塔丽?波特曼那样的娇艳光头,而对于没有纳塔丽那样丽质娇容的我来说,脱发无疑是雪上加霜。去见学校的心理医生,诊断结果是自身期望与现实之落差产生的精神压力及相伴随的对于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否定和对于自我存在的失望。扼要地说,就是源于所谓的压力。

没有电脑、钢琴、小说、电视机,只有参考书和10年前买的“红灯”牌收音机。晚自习结束后洗洗刷刷,准时收听一档名叫“爱在10点”的节目。主播节目的男女主持人虽是DJ界新人,却也是道中好手,播读水准堪称艺术。只是节目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放歌就是在播广告,致使一个星期就能播完的小说硬是在“小说连播”里撑了两个多月的场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期间我书架上的参考书源源不断地前仆后继,我的意思是说,换得很麻利。

在高二时很讨厌用一种叫“Basic color”的水笔,一元一支的廉价品,损耗速度非常了得。但到了高三就一直只买这种笔,一盒一盒地买,因为看着它们随参考书一批批“阵亡”,心中有种主宰他物命运的快乐感觉。

学长把高三比作一次海峡横渡下水前觉得一切易如反掌,到达彼岸后,回想一路真的是易如反掌,而我正在拼命横渡中,所以会有窒息玩命之感。

语文老师说没有生活经验的文章不要写,想也别想,想出来一定是假的',连类比也不行。英语老师则鼓励我们唤醒想象细胞,他管这叫“遐想”,其实就是“瞎想”。英语老师有句名言回忆总是美好的。初三的时候苦苦苦,待到真的考入附中后,回想过往的一切都是甜蜜的。我们都甜蜜了两年了,所以高三苦苦苦,挺过了,迎接我们的就是那四年精彩的大学生活和甜蜜的高三回忆。于是全班同学在英语老师的指引下天马行空地憧憬起缤纷绚烂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尽管有时觉得英语老师的“甜蜜论”和历史老师讲的圣西门之类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缥缈得极为相似,但就是这每课必有的“遐想”,对于高三的我们竟也有望梅止渴之奇效。看来人有时真是得自欺欺人,或者说,得有理想地活。就是类似“幸福的日子不远了”这种50年代电影结尾时主人公画龙点睛的经典台词,依然把我的心照得跟电影中广大父老乡亲的一样亮堂堂。现在回想这些,温暖备至,果真甜蜜美好。

当模拟考的分数“惊为天人”时,我平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想念被阿兹海默症带走的祖父,想着想着,泪水就会一点一点溶解着失落与悲伤流出眼眶,尔后整个身体如脱水海绵般失去能量,连续睡上10个小时,醒来时又是崭新的一天,新的考卷与参考书正等待着我的挑战。老师似乎谙熟于把握时间的技巧,总是在周五公布考试分数与名次,允许我有足够的时间反思与忏悔。不过后来随着考试频率的增加,数字本身再也无法勾起我有关前途的任何联想,而烦恼与反思的时间也被全部有效利用,这才明白一模二模纯粹是小试牛刀,也难怪老师能够面对如此耸人听闻的分数岿然不动。正所谓年年有高考,岁岁人不同。

高考最后一天考完后,回到寝室里,极度兴奋,躺在床上,高兴地筹划着游玩计划。忽然瞥见满架的参考书与考卷,一瞬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缺了一块,惆怅,不舍,不知不觉,泪盈于睫?

第3篇:你的幸福商有多高美文

你的幸福商有多高美文

上海卫视的《梦立方》节目里,一位在上海开“摩的”的中年汉子,为了改善生活品质,勇敢地走进了梦立方。接连闯过了几关后,他拿到了两万元现金。手里还有两条命,如果下一关闯关成功,就可以拿到五万元现金。但如果失败,前面累积的两万元将清零,一分钱也不剩,他只能空手回家。

关键时刻,他的妻子坚决不同意他继续闯关。对他说,如果你一意孤行,非要闯下一关,咱们就离婚!主持人惊奇地问,有这么严重吗?为了阻止他闯下一关,竟然上升到离婚的高度了啊!

女人说,我天天在上海的街头卖猪头肉。所以我知道,我就是卖一年的猪头肉,都卖不到一万块钱。现在一下子就有了两万块,我已经感到很幸福了。拿仅有的两条命去闯关,实在太冒险。妻子的`话,使他最终选择了放弃。妻子说,好了,这下不用离婚了。

现在,我真的觉得很幸福。他说,我也是。有了这两万块钱,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因为生活艰辛,所以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才会对幸福的感知那么强烈。换言之,他们两个人的“幸福商”都极高。

有一天,跟儿子聊天。儿子说,咱家有房但不是很大,咱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有多重》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500克的盐(2袋)、笔、尺子、台秤、天平、曲别针3个、一角钱硬币、一粒花生米、两粒黄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师:(游戏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玩个游戏,下面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下面请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一听。(课件出示一个小孩背两个小孩的动态图。)

生:我感觉抱生1时比抱生2时更费劲,因为生1的体重更重,所以抱生1更费劲,而抱生2时就显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有多重》教案

《有多重》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多重》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多重》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用具: 各种秤、多媒体课件、1千克的盐等多种物品。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数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游戏中,处处都有数学。下面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看这个游戏中有什么数学知识?

1、游戏导入:找三名同学玩背一背的游戏

未完,继续阅读 >

《美文鉴赏:山有多高爱有多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美文鉴赏:山有多高爱有多重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