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作业_新制度经济学作业
制度经济学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制度经济学作业”。
学号:201113043姓名:杨帆专业:社会保障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浅谈户籍制度改革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由来
我国的现行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等一系列相关要素制约下所形成的。在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和配置上,户籍制度对计划经济的顺利实施起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解决人口众多、粮食产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资源的配置应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而现在的户籍制度限制了这种流动,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呼唤着户籍制度的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的户口本改革,它涉及就业,医疗,教育、福利等方面的利益调整和再分配。如果在相关的配套设施还没有落实之前就匆匆改革,户籍改革就有可能成为一纸有名无实的空文,但另一方面户籍改革是实现城乡人才自由流动,体现公平原则,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所以在户籍改革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及早进行相关政策和公共设施的坚实,避免出现休克式疗法。户改不慎有可能引发城市管理混乱和相关服务设施瘫痪,最终导致户籍改革失败。
二、我国户籍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颁布了有关户籍管理制度的基础性政策和法律,以尽快稳定建国初期出现的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的局面。
第二阶段是60年代到7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基础上的补充和强化,严格控制城镇人口增长,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即“农转非”,基本上堵住了农村人口迁往城镇的大门。加深了两类户口之间的鸿沟,是以牺牲农村及农业人口的经济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稳定,使我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第三阶段是80年代以后。为配合改革开放策的推行,推行的一系列户籍制度的改革措施,从一些方面缓解了传统户籍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劳动力大量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但又有着它的局限性。首先,这些改革措施均是在二元户籍结构的框架内实施的,我国的户籍仍呈现二元形态;其次,户口迁移方面的限制仍然存在,进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落户仍有诸多限制;最后,户口与经济利益挂钩的现象并未完全消除。
最近几年,各个省市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户籍制度出现了相当大的松动,但迄今为止,仍未触及根本性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随着经济发展的合理流动,制约了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户籍制度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1.户籍制度的非公正性。现行的户籍制度通过区分城乡和地域,控制户口转
换和迁移,并在不同性质户口上赋予不均等的资源和利益分配,从而造成了城乡居民在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异。以户口为基础的人口管理制度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等公民权益同户口陛质相挂钩,导致城市户口是一种身份符号的象征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户籍制度造成的社会福利壁垒,使得外来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方面同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阻碍了流动人口为城市做出贡献的同时对城市社会经济资源和发展成果的分享。
2.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经济部门的劳动力大量过剩,可以为现代产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这样,节约资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会因成本低而有利可图,从而能得以迅速扩展。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过剩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迅速转变为资本,从而可缓解欠发达国家工业化早期资本严重短缺的局面。一旦传统经济部门中的全部过剩劳动力资源被城市产业部门吸纳完毕,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结束,劳动力的价格将会上升,投资者就会转向开发资本密集型的产业。
3.户籍制度人口统计的职能受到损害。户籍管理制度根本任务之一就是提供有关人口的统计数字,为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加剧,出现了大量的人户分离、空挂户口、双重户口、无户口人员的现象。将户口作为分配社会福利的基本依据,这种具有附加价值的定位,正是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要维护这种有差异的社会福利分配体系,另一方面,国家需要严格各种户籍登记的条件,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户籍登记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受到损害。
三、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方向
近年来,国内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要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过,同时,户籍改革工作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户籍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这证明单纯依靠政府的干预是不能达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不能排除社会扶助、公共法规、治国方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因为:
1.我国的体制改革时间不长,还未建立起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在很多领域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简单地把劳动力的配置交给市场来完成,能达到现有的目的吗?市场从来就不是万能的,完全的市场调节的劳动力流动是需要城市相关的配套政策相配合,如就业,医疗,教育、福利等方面的利益调整和再分配,显然这些公共产品的生产还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和政策倾斜。
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不是完全一致的。各个地方政府希望按照市场的要求引入高质量的劳动力以促进城市发展,而对相对低质量的劳动力的进入进行限制,以避免过剩的人口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加重地方财政的负担。这和中央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目标是相背离的。中国的城市化要走一条靠发展小城镇和新城市、吸收剩余劳动力的道路。而不是靠无限扩大现有的城市规模。这就需要大批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数量巨大的工厂技术工人。而放开城市户口会将新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人才吸引走。这部分外流的人才将会使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本,他们的流失会使这些城市的竞争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
3.中国国土面积广大,而且西部很多地区是少说民族的聚居区,他们本身的经济发展落后,文化落后,人才严重缺乏。如果西部地区只剩下不能和不想转移到发达地区的人的话,那么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距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
会导致文化上的不相容。
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所谓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规范人类社会交往的人为限制。制度的作用就是为了消除或降低社会交往中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形成合理预期,以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来看,一个社会的某个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其他制度的变化会导致制度出现不均衡的状态。这时,因为制度中的行动团体或个体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在对成本与收益核算以后,若一项新制度的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制度变迁就可能发生。
一个社会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变迁方式受制于有着特定偏好和利益的制度创新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在集权式政治结构中,政府拥有绝对的政治力量对比优势和资源配置权力,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在不同程度上约束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因此,改革方向、路径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偏好及其效用最大化。市场化的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
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时人的利益及其选择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必然和人的需要是导致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经济发展的必然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调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任何制度都是历史性的,都会随条件的变化而形成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1.制度变迁的经济基础
新中国建立初期,巩固政权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秩序和重建家园。因此,在这个历史阶段,户籍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实现了效用最大化的结果。一方面,户籍制度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支撑了国家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为保障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顺利实行,户籍制度成为资源配置重要的制度设计。
改革开放后,随着体制的转换,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强。中国经济运行的微观和宏观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要求市场经济的个人是自由的和平等的,这也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备要件。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后,户籍制度对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控制力并未随之减弱或消失。相反,由于现行户籍制度严格限制非农业户口的增长,使得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城市化进展缓慢,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进一步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2.制度变迁的政治基础
制度的形成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大力量,其中供给是最为关键的。制度的供给取决于很多因素,而权力所有者的意志,又对制度的供给起决定性作用。一种新制度对不同利益集团会产生不同的收益,并且往往会改变利益分配的格局,因而不同利益集团对制度的需求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制度的需求过程就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
五、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框架
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应当是户籍管理从审核体制过渡到登记体制,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使福利制度与普遍的公民身份而不是与歧视性的户籍制度相联系。社会转型期城市户籍管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中国人口发展态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渐进式改革”为
基调。
首先,建立户籍制度要回归本位。户籍改革不等于完全取消户口,户籍制度回归本位主要是将户籍制度与附着于身的其他制度剥离,实现身份平等化和迁徙自由。一是在形式上将户口统一成为居民户口,实行全国统一平等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二是同时取消暂住证、居住证等形式的证件,以实现居民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越是在户口中附着较多福利内容的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越难推进,而户籍制度不改革又无法改变其附着的福利内容。把福利内容从户籍上剥离掉,则可以打破改革面临的两难处境。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即户籍管理从审核体制过渡到登记体制,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使福利制度与普遍的公民身份而不是与歧视性的户籍制度相联系。
其次,建立相关福利制度的对接运行机制。目前与户籍相关制度下的权利有:子女教育权、就业培训权、纳人社会保险权、住房保障权和社会救济权。将这些制度与户籍制度剥离,并不是意味着要取消福利,而是将福利体制脱离户籍管理体制而独立运行。为使这些制度与户籍制度的顺利剥离,彼此间能够顺利衔接而不影响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必须先将这些制度厘清,制定对接机制。在一定的过渡期间,各职能部门还应逐步改革配套政策并建立独立的运行机制,可以借鉴的一个办法就是,社保、劳动就业、计生、国土等各相关职能部门给原先社会公共福利不同的享受人群加注相应的标识,以适用不同政策,由此完成与户口剥离后的相关对接安排。
再次,坚持渐进式和激进式相结合的原则。渐近式和激进式各有利弊,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其在制度变迁中的显著功能。不同的改革阶段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各阶段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而非将改革的思路一味停滞在非渐近即激进的固定思维上。在户籍制度与相关福利制度剥离过程中,必须以“强制性方式’,打断户籍制度与相关福利制度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彼此独立运行,改革才能深人推进。然而,相关福利制度的改革本质上就是资源的再分配。那么这些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逐步缩小外来人口与本地常住人口的福利差距,实现福利资源的平稳对接,这需要一个较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相关福利制度的改革必须以“渐进式改革”为基调。
最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可理解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公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仅在于名称符号的变化,更重要的在于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构建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制度基础,而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城乡二元格局的制度安排对户籍制度又产生了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无论是改革户籍制度,还是消解城乡二元结构,都必须以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目标下协调并进。
六、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原则
在许多的经济类型中,发展过程的最大成果之一便是用自有的劳动契约和不受限制的人身迁移制度来取代强制性劳工体制,这尤其体现在部分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主的地区。但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化发展的程度,现阶段最理想的办法是既能保证城市需要的高质量的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同时,又能对农业劳动力的流向进行控制,即保证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现有城市对体力劳动者得需求,又不在短时间内对城市造成太大的负担。所以户籍改革的原则是:户籍制度暂时不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根本改变对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更有利,各个城市可以根据
具体的情况决定改革的力度以吸引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国家可以利用政策适当干预,对劳动力的整体流向做出控制,并设法留住部分建设小城市和新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数量巨大的工厂技术工人,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持续稳定的发展。
只有满足如下的两个条件时,才能完全废除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得更充分的流动。①国家基本取消了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补贴,政策上基本持平。②中国实现了不同区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均衡发展。此时,各个地区才能在公平的制度和经济环境下展开对人才的竞争,这才是真正的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劳动力资源才能在市场调节下得到最充分的配置。我国人口数量大,又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户籍制度得改革关系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我们必须循序渐进谨慎进行。
就近期出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看法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分类:扩张性......
从汕头市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思考中国人的幸福感一、调查目的为了解当前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探索可能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受的若干因素,以期促进中国城乡居民......
题目:温州商人跑路现象的有关委托代理制度的探究作者:郑珊珊学号:091894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091班指导老师:李峰关键词:温州商人跑路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关系 民间借贷......
制度经济学姓名:史雅洁年级:专业:财政学学号:09级104753091418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利弊【摘要】从世界各国实施增值税的实践来看,增值税有三种类型:消费型、收入型、生产型,不同类型的......
我,铅笔Leonard Read我,铅笔,尽管看起来平平凡凡,但是也值得你探索和敬畏,我会证明给你看的。事实上,如果你能理解我的心——唉,这对不管什么人来说,恐怕都是过高的要求——如果你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