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的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_区域旅游问题分析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的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区域旅游问题分析”。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的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蓬勃的发展起来,并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间,这种区域性的差异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越来越强。而对于这种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国内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主要的观点包括东部旅游市场差异、区域资源条件、市场客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的自然、人文因素、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状况等因素与之相关的差异考虑。在以上国内学者对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产生原因的探讨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旅游业区域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差异的存在。
关键字:区域旅游 区域差异 制度经济学
一、区域旅游发展差异产生的背景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使得我国旅游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由来已久,而对于形成这种区域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基本上要从差异产生的几个背景进行分析:
1、我国旅游业发展特点
我国旅游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初期东西部的差异化并不明显,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执行,旅游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从而使得中东西部差异化越来越明显。根据我国学者的数据和计量分析结果说明,我国东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绝对差异仍在继续扩大。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也就是旅游的天然条件,许多的旅游资源也都分布在西部,但是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经济严重落后,当地交通不便,技术落后使得当地旅游业开发力度和资源丰度之间极不相称,西部地区这样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开发。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有着政策上的优势,技术先进、交通便利,使得当地有限旅游资源能得到最大的开发,能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就必然造成了我国东西部的旅游资源出现严重的区域性差异。
2、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
旅游业的发展要依靠经济发展的适当刺激,形成最终需求型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要依赖与其他产业的巨大投入,这样也就使得其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厉以宁将我国分为四类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第一类直辖市经济发达地区,第二类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第三类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第四类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经济发展地区分类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由于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存在的巨大差异,也就必然的造成了东西部旅游经济出现差异。
3、旅游动机与经济发展水平
理论上我们认为,旅游动机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的,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动机也是促成旅游行为发生的关键。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东西部人们旅游需求的差异,从而导致东西部旅游业发展存在区域差异。
4、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在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其变动的情况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建国后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西部地区的三大产业结构中农业远高于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有的农业主导转化为现在的工业主导,同时第三产业也保持着高比例的快速增长。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占消费行业的比例较大,这就需要工业的带动,东部地区在工业发展中占有优势,这样也就能极大的拉动旅游的需求,同时产生相应的旅游供给。而旅游业自身的强关联性使得东部地区其他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对的西部地区农业的较大比重而言,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能力差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只能单纯的依靠旅游资源来提供,这种单一的结构也就在客观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充分发展,长期下来的积累必然就造成了东西部旅游区域的差异越来越大。
5、政策优惠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东部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东部地区在人、物、力等方面都获得了比西部多的多的国家支持,东部先发展后带动西部发展的格局使得东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我国建国后设立的五大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的实施形成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沿海开放地带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在我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逐步推进式的格局,这就使得东西部的旅游经济也必然会在这种格局下产生巨大的差异。
综上,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国家政策倾向东部产生的必然结果,国家政策倾向是正是制度的最终实施表现;产业结构是国家政策在经济领域中的布局,涉及到产权制度与所有权制度问题;国家优惠政策其实质就是制度,它是国家
在某一区域特殊的制度表现。因此,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制度因素差异。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新制度学派的学者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决定人们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根据这一观点,分析我国东西部旅游区域经济差异有着更合理的理论基础。哈罗德·德姆塞茨指出,制度引起经济绩效的改变。制度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是造成我国东西部旅游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下文将具体分析制度因素是如何导致我国东西部旅游经济的差异,并同时根据制度的组成部分的相关内容对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客观剖析。
1、制度因素中观念、习俗等因素影响旅游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学者诺斯认为,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观念、道德等意识形态。而我国东西部地区由于长期历史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观念、习俗、价值等方面都产生了差异,长期的发展使得意识形态所受到的约束程度也就存在差异。我国东西部地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基调,东部地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形成了与各地与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形成了融通的整体文化,这种主流的文化基调能强烈的促使东部人们在价值观、金钱观、竞争观发展上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而相对的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整体文化相对封闭、滞后。两种不同文化基础也就使得东西部人们对待旅游业的发展上产生不同的观念和意识。东部人们从分利用自身的开放意识发展经济并带动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却还在为如何发展农业而思考,同时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全方位的规划和布局。上文提到过,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发生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观念上的滞后也就必然会影响到西部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的绩效。
2、制度因素中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合理度影响旅游发展
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差异将会影响区域制度,即区域制度会受制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而供给与需求匹配的合理度将直接影响到制度的变迁,并进一步的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旅游业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匹配的合理度较高,一旦需求出现,就会相对应的随即出台制度供给,部分地方政府甚至会在国家的制度安排前就在自身管辖的区域内实施制度供给,这种超前的制度供给能够极大的满足东部一些地区的制度需求,目前这种地方政府自主创新的行为也就已经基本上被国家默许。而相对来说西部地区,观念、意识不但影响了西部人们,同时也必然的影响了西部的地方政府行为,长期的非正式约束造成西部地方政府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固步自封的思想使得西部根本无法制定出高效的甚至超前的制度供给规划,这就使得西部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严
重不足。一旦西部的旅游需求变得极为强烈时,地方政府根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出匹配的制度供给。
3、制度因素中制度安排的及时度影响旅游发展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的受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强制性制度创新成为我国制度变迁的主流。而制度安排本身也属于公共产品,很难通过诱制性制度创新过程建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促进,制度安排将很难在社会中存在,而合理、高效的制度安排也将会决定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效果也就与当地政府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旅游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并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于此同时区域旅游经济的差异却严重制约着我国整体产业的优化升级,要消除这种差异就必须要在制度安排上做出切实合理的布局。东部地区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在高效的制度安排下发生的,每出现一种旅游需求,就会出台合理的制度安排,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甚至会在国家制度安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以保证旅游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支撑。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制度安排的节奏与步伐明显落后与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已经进行了制度革新的同时,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却还是在旧的制度安排下缓慢的前进,西部地区的诱导性的制度供给动力存在严重不足,这就使得西部的制度安排的合理程度十分低下。制度安排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帕累托改进,但由于制度安排者的偏好和有界理性、意识形态的刚性以及官僚机构的问题、集团利益的冲突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新制度的实施总会遇到障碍,必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正如我国东部地区在实施一种制度安排时,所遇到的阻力必然比西部要小的多,这也是西部地区旅游经济严重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所在。
三、总结
制度因素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制度与生产力的关系。一方面,制度因素将会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制度因素也将会限制或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制度因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制度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但并不是说制度因素都会对生产力发展有利,只有那些高效率的制度因素才能真正的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东西部制度因素差异,西部地区的差在于有效的制度因素供给不足,无效率的制度因素供给过剩,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制度因素的制定不是数量的多少问题,而是要重点考虑制度因素的质量和性质。
参考文献:
[1]王汝辉,杨辉.西部旅游区域市场的弱根基性[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2, 11(3)
[2]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 2006, 32(3)
[3]王颖.中国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研究[D].硕士论文, 2007
[4]朱俊杰,丁登山,韩南生.中国旅游业地域不平衡分析[J].人文地理, 2001, 20(1)
[5]万绪才,丁敏,宋平.南京市国内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J].经济师, 2004, 3(1)
[6]王文瑞,伍光和,曹忠祥.甘肃省旅游业区域差异性分析及发展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11(3)
201113034周新凤
物流产业的区域发展差异分析物流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
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1105023 110502237臧珂雨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以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今协调资源、环保与发展关系,可见社会对环境的重视是不容小觑的......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市场之间的距离与方便的交通,是这个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本条件。旅游策划专家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宏观环境的分析,在结合大安市政治、经济、社会、文......
教师收入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教师工资有了较快增长,但与此同时,教师工资分配中也存在一些亚待解决的问题,工资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仍然存在,域差距尤其......
地理环境差异影响区域发展论文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会影响到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的发展方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环境差异影响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