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_三篇读后感

2020-02-27 读后感 下载本文

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篇读后感”。

读《罗摩衍那》有感

《罗摩衍那 》这部纪念碑式的作品被誉为“最初的诗”它所涉及的材料可追朔到公元前400年以远,经过长期的“伶工传唱”而最后由“蚁垤”而编订,当然在此之后仍不断地得到加工、补充。它反映的是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千元前二、三世纪的印度社会情况。

《罗摩衍那》与另外一篇史诗《摩诃婆罗多》合称为印度文化的基础,它对印度文学宗教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就连闻名于世的中国文学作品《西游记》也受到它的影响。《罗摩衍那》在印度文学中的地位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没有《罗摩衍那》印度文学就难成体系,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部事实的作者传说是跋弥。

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的历险经历,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以罗摩和希多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从侧面变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各国之间的斗争,其中插入了很多神话传说和小故事,细腻的描绘自然景色、战斗等宏伟的场面。我们可以从史诗的七章分别来理解史诗的内容。

第一章是《青年书》,阿逾陀国王向神灵求子,仙人送来了四个儿子分给三个妻子,摩罗是长子,仙人要求罗摩和罗什曼保护自己免受魔鬼的伤害,两兄弟经过冒险,并受到仙人的教导,还从仙人手中获得神奇的武器。后来他们受到遮那竭国王的邀请,并参加了国王为女儿举办的选婿大会,罗摩成功的拉开神弓并且将神弓拉断,最后罗摩获得了悉多的青睐,完婚后回到了阿逾陀。

第二章《阿逾陀书》主要讲述了十车王的宫廷斗争,十车王因为自己年迈,想要退隐到森林中去,决定让摩罗继承自己的皇位。十车王的另一位妻子因为曾经在战争中帮助过国王,国王承诺满足她两个愿望,她希望国王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并且将罗摩放逐,14年不得回来。罗摩因为孝顺,答应了父皇的要求。悉多不愿丢下自己的丈夫便同罗摩一起进入森林,他的弟弟波罗多劝说罗摩回国,最后波罗多捧回罗摩的鞋子代罗摩摄政。

第三章《森林书》主要讲了在森林中罗摩兄弟,悉多三人生活的故事。森林中到处都是罗刹,他们行凶吃人,大家请求罗摩铲除妖怪。罗刹王的妹妹爱上了罗摩,罗摩因为有了悉多便把她介绍给了罗什曼那,罗什曼那生气之下把她的鼻子和耳朵割下。罗刹王震怒劫走了悉多。

第四章《猴王国书》主要讲罗摩和猴王结盟的故事。正在罗摩思念妻子之际,罗摩两兄弟碰到了神猴哈奴曼,并在哈奴曼的劝说下同猴王结盟,并互相约定,罗摩帮助猴王杀死其兄弟波林夺回王位,猴王则帮助罗摩营救妻子。猴王复国以后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直到罗什曼那出现他才开始派兵收缩悉多的下落。哈奴曼在搜寻的途中遇到金翅鸟王的弟弟,才知道了悉多的下落,于是罗摩率领候兵来到海边。

第五章《哈奴曼书》哈奴曼跳过大海到了楞伽城,他变成一只猫,潜入到城里,打探悉多的消息。最后在王宫的御花园发现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悉多坚强不屈,抵死抗争魔王。哈奴曼为了试探魔王的法力大闹楞伽城,哈奴曼被魔王擒住。他伺机逃跑,并且火烧了整个楞伽城。然后过海,回到摩罗身边。

第六章《战争书》这是全书最长的一篇,听说了罗摩的到来,魔王罗波那召开了军事会议。罗波那的弟弟主张放了悉多与罗摩和好,魔王大怒病把他赶走,罗波那的弟弟最后投奔了罗摩,罗摩犹如得到了神助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罗摩兄弟都受了伤,哈奴曼为了给他们治疗,远去采药,他把整座大山拖到罗摩面前为他治伤。最后罗波那和几个儿子相聚死去,罗摩封维毗沙那为楞伽王。悉多与罗摩夫妻团圆并且经过火的验证,证实其保持贞洁。此时已经是十四年以后,他们一起回到阿逾陀,罗摩接受王位。他统治的时期印地语称为“罗摩莱亚”(罗摩统治期间),这个词在印度文化中一直代表理想的治理和公正的法律。

第七章《结局书》这是全书最后一篇,从结构上分为两条线索,一是追述罗刹的来源和罗波那与哈奴曼的历史,美化神猴。另一部分是讲述了罗摩从一个受难者变成了一个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暴君,因为大臣们的猜测,罗摩不再相信悉多的清白,把怀孕的悉多遗弃在森林中。后来蚁垤仙人收留了悉多,并且帮助她生了两个儿子,蚁垤写成了《罗摩衍那》给两个儿子演唱。在朝廷上认子的过程中,蚁垤带来悉多证明了她的清白。罗摩任然不相信,悉多想地母呼救,大地开裂,悉多一跃而入,最后和全家在天堂重聚。

从文章的思想内容来看,这篇作品充分的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状态,不论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政权对于一个国家的君主来说都相当的重要,由此而来的王子之间的夺权之争也会出现,这样的题材为很多作家使用。在当时的印度王室争权夺利的事情已经很普遍了,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主张家族和睦和谦让,这样国家才能富强繁荣,只有君王大智大慧,爱护人民,人民才能有好的日子。从故事的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当时战争的严酷,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不可磨灭的,史诗并不是一味的反对战争,而是主张正义的战争去消灭罪恶,因而着力描绘了罗摩的英勇善战,对黑暗的厌恶,和对妖魔鬼怪势力的坚决斗争。在史诗中还反映出了“达摩”的思想,意思是说人做事的时候遵循事物的法则、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说人的思想行为正确。

《罗摩衍那》之所以在印度以及世界文学史上有这样显著的地位,除思想内容以外,还有艺术创作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繁复恢弘的情节结构,史诗以人物为主线,以核心人物罗摩的活动为基础,展示了三个国家的各种交错的矛盾冲突和事件,摩罗继位的波折,魔王的凶狠,猴王的义气各种情感纠结在一起,多重事件,众多人物,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还有很多戏剧化的情节,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史诗的人物塑造也相当的典型,将人物对比、性格烘托、矛盾映现等方法结合在一起,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罗摩、悉多和哈奴曼的形象。罗摩是勇敢、道德、爱情三方面的正面理想的体现者。而悉多是以为美丽纯洁的女子,以为忠诚于自己丈夫的女子。神猴哈奴曼是一个出色的形象,我们可以在《西游记》中看到它的影子,同样勇敢,义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写作技巧上史诗也有很多突出表现,作者变异的构思体现在很多方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罗摩讲悉多就回来后,突然就开始从信任转变到了怀疑,才致使后来的结局发生。另外作者将抒情美和自然美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史诗中对大量的自然景色进行了描写,从而反映出了当时角色的一种心理变化。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绚丽多彩的语言表现,铺陈叙述的杰出范例都在文章中随处可见。

两千多年以来《罗摩衍那》的影响有增无减。不论是哪个阶层的印度人民都对这个部史诗相当熟悉,崇拜其中的英雄,特别是哈奴曼的英雄形象。宗教信徒也会利用这些形象来宣传自己的教义,文艺界的大师们也经常创作出反映这些英雄形象的作品,使这些故事传遍了世界各地,在各国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这部史诗也不断的鼓舞这印度人民,对他们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罗摩衍那》在中国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突出的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同史诗中华的哈奴曼的形象如出一辙。中国翻译《罗摩衍那》是前几年才开始的,但是早在很多年前,它的书名和故事就在佛教中出现,可见这一部史诗的名字早就被中国人所熟悉。

由此可见,《罗摩衍那》不仅在印度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在全世界也是不容小觑的一部经典,我们在这部经典中可以更加真实的看到了人性的多面。在面对战争时,面对自己的亲人被伤害时我们都会奋不顾身,会因为国家的兴衰而喜辈,而当外患解决的时候,人性的弱点也让我们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又与身边的人发生战争,在故事中,似乎罗摩又回到了最初,想他的兄弟们一样为了权利不惜一切代价,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斗争。

09汉语言一班

方芳

20092111133

读后感

《旗帜》观后感最近,每天晚上20点,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在央视一套播映。这是一部立足于建党90年的今天,回望过去历经苦难、铸造辉煌、沧桑巨变的历史文献片。《旗帜》讲述的......

读后感

读后感现在我已经读初一了,初一我们进入新的校园,踏入了我们人生的重要阶段。在前不久,我在一本作文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要是人能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

读后感

读《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有感读完《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我被其情节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讲述的是数位70后留学生在90年代赴美留学的故事,不是为了追求梦想......

读后感读后感

无聊之即,我打开了这本《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这本书,本来是想拿来打发时间的,可是,我翻开第一页,有想翻开第二页,翻开第二页,又想翻开第三页,月刊越有趣,越看越想看(读后感)其中,让我印......

读后感

《不会说话就当不好领导》读后感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备受关注。能言善辩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

《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三篇读后感 读后感 三篇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