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读后感_费尔巴哈的读后感

2020-02-29 读后感 下载本文

费尔巴哈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费尔巴哈的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也就是说这个提纲是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观点的批判来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篇文章。因此,我们读这篇文章时,必须先了解费尔巴哈的观点,然后再来看马克思是如何对其进行批判的。

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而马克思提出,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的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的认识,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就是存在,用自然界代替了存在,就排除了社会存在。关于人的认识,他把人的本质就视为生物学上的本质,用生物学的人代替社会人,排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关于宗教的认识,他从三个角度批判基督教,认为人对宗教的崇拜是人对人本质的崇拜,是人的心理需求的寄托,是反科学的。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这些观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一一都有批判。他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指出费尔巴哈的无论是关于自然,关于人还是关于宗教的认识中都缺乏社会性的认识,没有把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这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实践’二字。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在我们的读书生涯,还是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都离不开实践。看的再多,想的再多,知道的再多,设计的再多,如果没有进行实践,就如同井中月,水中花,都是虚幻的。就如同我读古诗,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即使读的再充满感情,我的心也是毫无波动的,因为我不懂,因为我没有实践经历过。直到我站在张家界天门山的最高处,望着下面绵延的山脉和陡峭的峰柱;直到我在安顺黄果树瀑布下,听着水流撞击岩石的轰鸣声,感受迎面扑来的细密水雾;直到圣诞节我向喜欢的女生表白却惨遭拒绝;直到我和我妈在副院长室和学院书记探讨休学和退学的要求,我对离开学校之后的路充满迷茫。那些情感在经历过之后才鲜活起来,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才气,没有什么词语能够表达那些情感,也许只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才能表达这复杂的心情。情感由实践经历产生,诗又由情感产生,我们读诗可以体会诗中情感,情感又因为我们自身的实践经历而丰富真实。

写到这里,我在想,将马克思原理的实践观与文学情感相结合,这算不算一种实践呢?

费尔巴哈读后感

1,即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提纲》批判唯......

费尔巴哈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在寥寥千言中, 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

费尔巴哈读后感

精疲力竭地读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却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的思路,大概这是第一次读到如此抽象、生涩和难解的文章吧。或许是有些不服气,当我鼓足勇气读过第二遍的时候,却发现和......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马克思唯物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都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唯物主义,都只是在形式上发展了......

《费尔巴哈读后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费尔巴哈读后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费尔巴哈的读后感 读后感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的读后感 读后感 费尔巴哈
[读后感]相关推荐
[读后感]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