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社区规划与管理汇报讲稿_村庄规划汇报
村庄社区规划与管理汇报讲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村庄规划汇报”。
《村庄社区规划与管理》教材分析讲稿
陈明泉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
今天在这里向各位汇报《村庄社区规划与管理》这本教材的基本情况,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谅解并提出批评!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这七个方面的内容:作者介绍、编写背景、主要特色、使用建议、教学体会、教学资源等。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参加这本教材的编者:
这些同志都是多年从事农业类成人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对农业的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在此就不多讲解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本教材的编写背景:
1、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要让广大人们知道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农村建设,这是本书第一个编写背景。大家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可以这样说,纵观这些成就,我们的农民兄弟作出的贡献是最大的。天津的一位副市长,在谈到农民时,这位市长认为中国的农民建国后有三次大的贡献“第一贡献是农副产品,第二次贡献农民工,第三次贡献农用地,没有这三次大的贡献,工业化“化”不了,城市化“成”不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这个为中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却越来越穷、城乡差别也越来越大,“三农”问题日益成为阻碍“小康社会”建设的瓶颈。为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让广大农民兄弟
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并制定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可以说本教材就是按照这四项具体目标而编写的,而不是片面地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让农民住楼房,要通过村庄规划,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本教材编写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普及“村庄社区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广大农民、干部知道知道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2、解读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为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的相关部委出台了很多政策,同时各省、市、县也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也在国家的大政策下,出台了适合自己当地一些办法,这些政策普通农民和农村干部一般是看不到的,因此在本教材中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作了解读,以引导农民加强政策意识,维护自身利益。
3.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需要普及村庄社区规划知识。根据我们从济宁当地实际调研,不仅看到了村庄社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先看存在的问题,一是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套搬城市模式,缺乏实用性,主要体现在重短期轻长期、重局部轻整体、重住房建设轻配套设施等;二是在村庄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政府包办代替,农民主体意识差、资金等靠要,政府包办代替、忽略农民主动性,政府强拆强建、农民强对强抗。三是基层干部缺乏村庄社区建设知识,对新农村建设有认识误区,体现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重形象、轻效能,重片面、轻全面等。四是在部分村庄社区建设中,损害了农民的集体和个人利益,体现在农村复垦土地、社区建设腾出的土地指标,用于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显而易见,我在这里不在详述。
第三部分内容是本教材的内容要:
首先是本书分为六大模块,总体来说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为核心,按工作程序而展开的,因教材大家都有,在此不在赘述。其次是本课程的课时安排,本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习34学时,充分彰显了本书《前言》中“力求少谈理论,多讲实务操作”的编写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多现场讲解,少课堂灌输”。第三是教材内容展开的特点,用这几句话或许可以概括,那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实用性;以提升能力为目标,突出操作性;以拓展知识为辅助,突出开放性。”
第四部分内容是本教材的主要特色: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贴近农村管理工作实际,强调实用技能操作。例如在“模块二项目二 村庄社区规划原则、要求及模式示例”的“分析与思考”就是“在村庄社区规划建设的常见模式中,你认为你们村适合哪种建设模式,为什么?”。这就要求学员(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贴近工作实际,解决相关问题。二是贴近农村管理岗位实际,强调工作程序。例如“模块五村庄社区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程序”这部分内容从“前期调查”,到“申请立项”,到“设计和施工”,到“竣工验收”,再到“产权登记”,都是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所展开,而做这部分工作的同志就是在一定的领导岗位上的同志,有了程序就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效率,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三是贴近农村居民实际,解读大政方针。如模块五项目二(P84)“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
转”,例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1997]第11号)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2006]第52号)等四五个文件,以解决农民在政策上的困惑。四是贴近读者文化水平实际,设置知识“链接”“小贴士”。“行政事业性收费、农业标准化、生命线工程” “政府超市、公共品、社区公共设施、次生灾害„„” 等一系列拓展知识面的知识“链接”“小贴士”,是为了适应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读者阅读,而这些知识若在书中正文部分解读,则会影响正文的整体性、系统性。
第五部分是几年来的教学体会:
一是针对不同讲授对象,做到内容有侧重。针对县乡管理干部,“重政策法规,轻细枝末节”;针对村级基层干部,“重提升能力,轻技术环节”;针对新型农民培训,“重思想观念,轻程序技术”;针对在校青年学生,“重素质培养,轻政策法规”。二是结合当地基本情况,注重密切联系实际。例如“模块
四项目一村庄社区产业规划”,讲授时要立足当地资源、地理、经济、环境、社会、产业基础、市场等因素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产业发展的背景条件、定位、预期目标、发展措施。就像我们学校驻地的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是“中国落叶乔木之乡”全国十大苗木生产基地之一。。。。三是注入新的相关政策,突出教材 “实效性”,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对于各个层面来讲都是新东西,难免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党和国家会随时纠正偏差,正确引导,全国各地情况不同,当地也会随时出台相应办法,本书是2011年5月定稿,因此在讲课工程中,我们需随时补充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新政策、新办法。例如“2012年中央一号文: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
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这里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同时,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也需加上此项内容。四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常见的有案例引导法:通过讲解案例,解读知识要点,强化知识掌握。再就是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寻求工作方案,提升操作技能。还有就是现场访问法:通过实地参观,发现优点缺点,改进规划方案。
第六部分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一是是网络资源;二是示范性的村庄社区;三是报刊杂志。
在《村庄社区规划与管理》教学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也乐意分享我们的一些做法以供大家借鉴,同时,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还有不少的不足和问题,需要向在座的同行们虚心学习,欢迎批评和指教。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浅谈山区小县城的社区规划与管理黄天湖一、几个基本问题的界定(一)山区小县城山区小县城是指常住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一般在1—10万人的地处山区环境的县政府所在地城镇。说它......
一、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1)拥有足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2)服装业竞争力居世界首位;(3)虚拟经营已经在部分企业盛行;(4)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
关于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现制定如下意见。一、指导......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因素(最关键、重要、基本)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的区别目的回答为什么教,表达教学的价值观,总的方向感。目标是回答叫什么和怎么教,是确定将要学......
宣堡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宣堡镇党委、政府2012年6月2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镇情,我镇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目标任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