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周期并购:馅饼还是陷阱_馅饼与陷阱

2020-02-25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反周期并购:馅饼还是陷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馅饼与陷阱”。

反周期并购:馅饼还是陷阱

反周期并购是企业扩张和投资的高超境界,但这场盛宴的主角只能是经验老道的高手。

来源:互联网作者:崔凯

“冬眠不觉晓,处处闹萧条。夜来风雨声,兼并知多少。”每一轮经济衰退或危机,总是有一大批企业陷入困境或倒闭,相应的大量企业股权和投资性资产出现“无承接”的贬值。与此同时,总有一些商家在经济周期进入谷底的时候,出手收购便宜的股权和资产,在下一轮景气周期到来的时候脱胎换骨、异军突起,甚至一夜暴富。

当前的国际经济和资本市场,就存在着这样的“低价展开收购、在下一个周期里崛起壮大”机会。美国发生金融危机,野村证券等日本金融机构“趁火打劫”,大肆收购美国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积累与强化日后与美国金融机构竞争的实力。中国银监会更是适时开闸“并购贷款”,支持优质企业进行境内外并购,“谷底建仓”。以李嘉诚为标杆的复星集团也酝酿在众多行业萧索的季节里进行“冬猎”,郭广昌甚至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复星不仅要过冬,还要在冬天里壮大。”

“冬猎”的序曲已经奏响。不过,是狩猎者让猎物应弦而倒,抑或是雁反倒啄了打猎者的眼,那就取决于狩猎者的眼光和水平了。要知道,反周期并购既可能是馅饼,也可能是陷阱。

战略协同是关键

投资从根本上是企业实现战略扩张的一种手段,必须基于公司的总体战略进行通盘考虑。对于企业来说,并购的出发点可能是较并购本身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并购目标企业?

战略并购的本质是以并购双方各自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出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战略需要,为达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在适度范围内继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产生协同效应,创造大于各自独立价值之和的新增价值的并购活动。简言之,就是广为人知的“1+1>2”。

对于企业而言,并购不是“麻袋装土豆”,而是“器官移植”。仅仅实现对目标企业的组织并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被购企业的战略、业务、制度、人力资源和文化等所有企业要素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最终形成双方的完全融合,并产生预期的效益,才算真正实现了并购的目标。

“娃哈哈与达能”10年姻缘今朝反目成仇,“联想并购IBM”后并未一路高歌,“三元收购三鹿”一开始就不被看好……这些标杆企业的并购之路都如此崎岖,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对自己抱有盲目的自信。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产业并购不同于不良资产处置(AMC)。前者的目的是求发展,而后者则是“图便宜”。

在进行反周期收购前,企业家应该首先自问:如果没有经济海啸,我是否会选择在当下就进行收购?促使我购买这个企业的因素中,时机和便宜的程度究竟各占几成,起了多大的作用?

要知道,一个看上去便宜但却不符合公司整体战略的目标企业,最后很可能演变为公司的一个包袱。切记,不要因为喝牛奶,就养奶牛,即使奶牛的价格已经很低。

谁会是主角

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是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众多企业家的一个显性特征,久而久之养成了“长于进攻、疏于防守”的风格。

“抖一时灵气,乘一时运气,易;修一世之功,领一世之先,难。”没有哪个企业能够靠投机取巧获得持续发展。众多虎胆英雄式企业家凭借“自吹自擂、自命天高、自以为是”的“三自经”,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进程中“一失足成千古恨”。

分析一下中国企业的“死因”,大都源于盲目扩张,贪大图快。“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侃侃而谈、自我炫耀的是“活人”,死人是不会说话的。“成王败寇”的伦理下,更鲜有人把失败者视为“先烈”。风和日丽时,“胜”者为王,企业更多的是在追求规模和效益。但山呼海啸时,“剩”者为王,企业应该更多地考虑“保存实力”以求“东山再起”。

经商实际上是在给自己讲一个故事,3个关键情节是:第一,这有一个赚钱的机会;第二,这个机会是我们的而不是别人的;第三,我们最终能够赚多少钱。

通常难以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古语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何以知道那赚钱的机会是你的?

然而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有些陌生的“经济海啸”,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也变得复杂。在别人纷纷追涨杀跌甚至清盘离场时,你可以选择“谷底建仓”,但前提是你能够精准预计行业周期的“底部”和“反弹”。否则就是在把自己“套牢”。做企业就是做人,人生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急流勇进和永不言败,而是学会忍耐和放弃。有人痴迷于“富贵险中求”,但不要忘记另外一句名言,“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既没有技术准备,也没有人才准备、资金准备,何谈反周期并购?“冬泳”绝对是极少数人的专利,而且冬泳的人绝非心血来潮看着大家“猫冬”,自己选择跳进冰水里,那也是经年累月锻炼的一种延伸。

整体而言,中国企业想用二三十年的时间赶上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历程,至多是财富数量上的比拼,在底蕴和阅历上,“年轻”的中国企业家还有太多的路要走!

寒冬本身也是经济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历真正的商业周期,是中国企业通向“基业长青”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企业家什么礼物,那就是促使他们回归商业基本面,在组织基因中植入“周期文化”。

反周期并购是企业扩张和投资的高超境界,但这场盛宴的主角只能是经验老道的高手。潮起看英雄,潮落更要看英雄。祝福中国企业。

作者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工学博士、管理学博士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馅饼还是陷阱?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背景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2-02-08 14:49:2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十年时间,在这期间里,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中国企......

信用卡网购分期付款:馅饼还是陷阱?

2012年7月底,支付宝宣布,招行、中行、农行、平安和深发展等5家银行已经支持支付宝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分期付款作为信用卡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信用卡实现先消费后还款的功能之外......

统一城乡养老制度 是馅饼还是陷阱?

统一城乡养老制度,是馅饼还是陷阱?导语:全国将建立统一城乡养老保险今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

主持人李泳:海外移动市场,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

2月15日晚间,支付团队发布《关于转账收费调整为提现收费的公告》称,自2016年3月1日起,支付将对超额提现交易收取手续费。转账交易恢复免费,在此之前曾宣布转账收费,每人每月享有2......

国外并购国内企业陷阱分析

国外并购国内企业陷阱分析最近加拿大客户过来谈一宗并购,工作需要,收集了一些陷阱案例分析。 在许多并购案例中,收购方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资金优势,对被并购方实施不对等的压力,存......

《反周期并购:馅饼还是陷阱.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反周期并购:馅饼还是陷阱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馅饼与陷阱 馅饼 周期 陷阱 馅饼与陷阱 馅饼 周期 陷阱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