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2-10-06 08:46:3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备课人:孔凡勇2011-3-1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体会贝聿铭大师的一片爱国心,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2、体会并学习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

1、贝聿铭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爱国情及其坚韧不舍从事设计、研究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描述人物一生,精心选择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围绕主体的写作方法。

三、自学指导及预习练习:

1、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贝聿铭的爱国之情体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

 

 

 

(2)找出有关“根”的语句,理解一系列关于“根”的寓意。

 

 

 

(3)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2、结合全文内容思考: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为题?

 

 

3、贝聿铭的建筑成就令人赞叹,在赞叹之余想一想,贝聿铭为什么会有这些成就?

 

 

 

四、课堂检测:

(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二)品读赏析文中精彩的描写。

贝聿铭自赴美国求学,以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66个年头,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祖籍苏州、生于广州的他,常对人称是“苏州人”、“广州人”。夫妇俩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

20世纪70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40年的祖国探亲观光,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有人曾问他:“贝老,您相信风水吗?”“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不是迷信的风水,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风水。我觉得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风水要是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他这样坦诚地亮明个人观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1、选文的标题是“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其中“中国心”是指

2、第一段开头一句中“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说的是,

“66个年头”说明,这样写的目的在于。

3、第一段中“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1);

(2);

(3)。

孔凡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导学案) 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其艺术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理解并初步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案

教学目标:1、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3、尝试做一回小记者,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能成功......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

教学目标:1、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3、尝试做一回小记者,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能成功......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